卷十 鐵腕治國 第四百一十四章 筆筒案(二)(1 / 2)

名門 高月 3671 字 2022-11-16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名門最新章節!

職官考試要比制科考試的規矩嚴格得多,實行不糊名考試,事先不公布題型,每個官員考生進考場前都要被仔細地搜查和辨認,以防夾帶或冒充,而且遲到片刻也將被拒之門外。

卯時正,宣政殿的大門敞開了,五千余官員排成十列依次向大殿進發,沒有人敢說話,眾人皆沉默地前行,李宣位於第三列的第四人,他臉色陰沉,一言不發地跟著隊伍走進了大殿。

大殿中的布置和前幾天的制科考試沒有什么大的區別,也是由簡易木板隔出了一間間小格,考號有了變化,甲乙丙丁四個區都集中在正殿內,李宣的考號是乙區四百四十三號,很快,他便找到了寫在巨大牌子上的乙區,直接從第三排走了進去,很快便找到了他的位子。

位子里也是一席一幾,幾上放著筆墨紙硯,這是昨天晚上才放置,等會兒會有專門人來發考卷,李宣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一言不發地等待著考試的開始。

「在下禮部侍郎韋清,為今天職官考的副主考,也就是今天的全場督察,下面我宣布考場規矩。。。。。。。。」韋清在逐條宣讀考場規矩,而幾名從事推著裝滿了考卷的小車從各個考生面前走過,每人發一份卷子。

小車慢慢地走近了李宣,李宣的心也開始緊張起來,『嘎!』一聲輕響,小車在他面前停住了,一名從事遞了一份卷子給他,細心地囑咐道:「不要著急,別忘記寫名字。」

李宣接過卷子,他忽然聽見隔壁傳來輕輕的低呼聲,他急忙展開卷子,也一下愣住了,考卷足足有八頁之多,密密麻麻寫滿了題目,讓人眼花繚亂,沒有什么寫詩做賦,也沒有策論,幾乎全部都是貼經,《禮記》、《左傳》、《詩經》、《周禮》、《儀禮》、《易經》、《尚書》等等,統統都有,每一行都空著一小段,讓考生填寫,這樣,即使事先請人准備好了詩和策論也統統沒用,這就是考真本事了。

一般而言,貼經是科舉中的基礎考試,凡是經過十年寒窗的士子,基本上都能背得很熟,即使過了很多年,只要略略復習,也都能記起來,張煥在六月份便通告全國將要舉行職官考,足足給了各考生三個月時間准備,復習時間上應該是足夠了,除非讀書時根本就背不下來,或者年事已高,真的忘了。

由於年事已高、忘了的,那也沒有辦法,畢竟大唐的官員太多,少說要裁掉一半以上,李宣呆呆地望著卷子,半響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是靠門蔭入仕,少年時斗雞走狗,浪盪於長安城,從來就沒有認真讀過一天書,他現在任職的大理寺司直,為從六品銜,不高不低,按正常編制六人足夠,但現在卻有了十一人,而真正干活的也不過三四人,李宣就是屬於混官之類,今天的題目他基本上都無法完成。

這時,李宣迅速地向兩邊瞥了一眼,走道上空空盪盪,十分安靜,監考的官員也很少走動,他慢慢地將筆調了個頭,仔細地在筆桿上尋找,最後他找到了筆尾,輕輕地旋動筆尾上的蓋子,打開了,里面應該是中空的筆筒,但李宣卻抖了抖,竟從里面抖出來一卷紙,他一下子將卷紙藏到卷子下,很快把筆蓋恢復了原狀。

他又向走道上探頭瞥了一眼,卻一下子看見不遠處一個考生的頭也伸出來,兩人目光相觸,皆會意一笑,沒有監考官,李宣立刻將紙卷迅速地展開了,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前面的編號和每道題一一對應,竟然就是這張考卷的標准答案。

李宣按捺住心中的激動,飛快地抄了起來,一邊抄卻又一邊警惕地注意著走道,一共兩個時辰的考試,他只用了一個時辰,便大功告成,李宣又再檢查了一遍,主要檢查有沒有抄錯行,就在他檢查到一半之際,忽然,一陣腳步聲從遠處傳來,似乎就是來他的考位,驚得李宣肝膽俱裂,他一下子將紙卷揉成一團,用最快地速度吞下了肚子。

腳步聲在他隔壁停下,傳來韋清的聲音,「什么事?」

他隔壁的考生道:「我的筆壞了,能否換一支?」

「你稍等片刻。」韋清的腳步聲又走遠了。

李宣的心微微放下,可是他的答案已經被吞下肚,後面還有四頁未核對,對不對他就無從知曉了,李宣的頭皮一陣發麻,這可怎么辦?此時他恨不得將隔壁之人一頓老拳揍死,他傻呆呆地坐在那里發怔,不知該如何是好?

「怎么,你做完了嗎?」韋清忽然出現在他面前,笑著問道:「若做完了,就可以交卷了。」

「是!是!我是做完了。」李宣慌忙將卷子拿起來,雙手遞給了韋清,韋清見他真做完了,不覺有些詫異,他接過卷子翻了翻,目光中的疑惑更加濃重,他是知道李宣不學無術之人,可前幾頁的考卷幾乎全對,而且答案非常標准。

但疑惑歸疑惑,韋清還是在他卷子上畫了一個圈,表示正常完成,他平靜地對李宣道:「你可以回去了,出去時注意保持安靜。」

李宣不敢多說什么,轉身便匆匆去了,韋清望著他背影,極為驚訝地搖了搖頭,喃喃自語道:「這就怪了!」

。。。。。。。。。。。。。。。。

職官考要比制科考簡單,只考一場即可,中午時分,隨著結束考試的鍾聲敲響,宣政殿封閉了,禮部的官員們開始按編號清查試卷,整整一個下午,宣政殿里都在異常忙碌,而官員們有的開始上朝,有的則在長安買些土產准備返回地方,不管考得好與不好考試都結束了,五天後吏部就將公布處置方案。

一直到傍晚時分,所有的清理工作都逐漸收尾,接下來便是閱卷了,職官考的閱卷並不是由禮部的官員來做,而是從國子監找了一百多名生員,由他們來交叉評判,禮部的官員除幾個重要之人,其余的皆可回家了,韋清是副主考,他當然要堅守至最後,不過管束也沒有之前那么嚴格,家里人可以在侍衛的監督下給他們送一些日常用品。

此刻,韋清和七八名郎中、員外郎就呆在宣政殿的偏殿里,不時有評卷的生員將一些不合格、或是怪異的卷子送來,所謂不合格,就是只有五成以下的正確,這些人將直接被錄入黑名單,呈報吏部,而怪異的卷子是有明顯的漏洞,比如很多地方都張冠李戴,或者幾份卷子張冠李戴的情況雷同,這種情況或許是考生把某兩本書經記反,或許就是作弊,需要一一鑒別。

「侍郎,這又是一份不合格者的名單。」一名員外郎送來了一份厚厚的名冊,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本了,韋清微微嘆了口氣,接過名冊翻了翻,足足有五百余人,這時,他在第四頁上發現一個塗改的痕跡,有一行被墨筆悉數塗掉,他指了指塗改問道:「這是怎么回事?」

「回稟侍郎,屬下已經問過,這是他們的筆誤,而且屬下也核對過卷子,確實是弄錯了。」

「弄錯了就算了嗎?」韋清臉一板訓斥道:「去!叫他們重新譽抄一遍,名冊上不能有一點塗改痕跡。」

「是!」員外郎不敢多言,抱著名冊跑回大殿,韋清又隨手拿起另一本名冊,這是一些有異常的考卷清單,不多,只有不到百條,清單上一一寫清了異常的原因,大部分都找到異常原因,被預審的郎中黑筆勾掉了,其中有兩份考卷錯誤雷同,而且兩名考生座位緊挨著,被預審的郎中用紅筆鉤出,這說明是有作弊的嫌疑,需要再細查,整份異常清冊里的紅筆只有這兩個,其余的都被墨筆勾掉。

韋清只簡單掃了一遍,便要將它放下,忽然,他似乎有所感,又拾起了清單,在最後幾行上他看到了一個人的名字,李宣,他也有異常么?韋清不由關注起來,李宣的錯誤是把答案填錯行了,最後一頁全部都跳了一行,而前面全對,韋清想起了他交卷時的情形,果然是有些古怪,他立刻起身去了大殿。

大殿的閱卷區已經用木板完全封閉,只留幾個交遞孔,而外面則擺了一長排桌子,坐著十幾個人,這里是登記校檢處,所有不通過的卷子和異常卷都交到這里作最後的校檢處登錄,而且登錄後要簽字,還要另一人稽核,防止漏登,十分嚴密,韋清上前對一名生員道:「把異常卷中,乙區四百四十三號考生的卷子調給我。」

生員不敢怠慢,立刻從異常卷中找出了李宣的考卷,韋清翻到最後一頁,果然是全部都跳了一行,似乎是第一行寫了兩遍,結果後面的全部都下錯一行,韋清冷冷地笑了一聲,如果是一兩處錯誤還能理解,或許是他記錯了出典,可最後一頁全部都錯行了,甚至把最簡單的論語填在詩經中,這就說不過去了。

「這份卷子我要細看,先帶走了。」韋清交代一聲,便將卷子帶回了房間。

回到房間,一名從事便迎了上來,「侍郎,你的家人給你送東西來了,就在外面。」

「知道了。」韋清放下卷子便走去外殿,外殿的空地里,一名家丁正站在那里等他,旁邊還有幾名士兵,這家里送東西也有規矩,書籍等紙類物品不准送、被褥等大件的日用品也不准送、只准送一些特殊用品,如葯、飯菜或是帶一些家人平安的口信等等,而且必須有士兵一旁看守,這算是一種人性化的通融,畢竟試已經考完,最後的閱卷之事也不是由他們來做。

家丁手里拎著一個盒子,見他出來,立刻上前道:「夫人讓我帶一點葯膏來,還有幾樣老爺最喜歡的小菜,夫人說家里一切都好,太老爺身體也平靜,請老爺放心。」

說著,他將盒子遞了過來,話里沒有什么特別,盒子里也經過仔細檢查,沒有什么漏洞,但韋清還是微微一怔,他從來不用什么葯,為什么要送葯膏給他?心中詫異,但臉上卻不露任何聲色,他接過盒子便囑咐道:「告訴夫人,我還有三天就能返家,讓她好生照顧父親。」

韋清將盒子帶回了房間,小心地將門關上,他立刻將盒子打開,里面只有三盤小菜和一個葫蘆狀的瓷瓶,瓷瓶里裝著一種不知名的葯膏,氣味芬芳,菜里沒有任何異狀,除此之外,盒子里再沒有其他物品,這時韋清的目光便落在了葫蘆瓷瓶上,很明顯,家里把一個自己不知道的葯送來,里面必然有文章。

他拾起瓷瓶仔細看了一下,瓷瓶十分完整,沒有什么機關之類,他想了想,便從盒里取過一根筷子,慢慢地插進了葯膏之中攪動,忽然,他感覺似乎觸到了什么東西,小小圓圓,如蓮子般大小,韋清心中一動,他幾步走到門前,向外看了看,沒有人過來,他立刻將瓶子在牆上一拍,『砰』地一聲脆響,瓶子破裂、掉在了地上。

韋清蹲下身用筷子小心地撥開葯膏,最後從葯膏里夾出了一顆小小黑色蠟丸,他心中更加驚疑,拾起蠟丸輕輕捏碎它,里面是一個小紙團,這時,韋清的心怦怦地劇烈跳動起來,他慢慢展開紙團,里面寫著一行字,是父親的親筆:收李宣金一千兩。

。。。。。。

韋清一下子跌坐在位子上,剛才的緊張已經轉變成了一種恐懼,父親收了人家一千兩黃金,讓自己卷進考場舞弊,韋清的目光又慢慢轉到考卷之上,李宣果然是作弊,而且很蠢,連作弊都出漏子,韋清呆呆地望著這份卷子,頭腦里一片茫然,突然,他打了個寒戰,一下子清醒過來,李宣作弊和自己有什么關系,他必然是另有其人,一千兩黃金,難道就買自己一個沉默嗎?不行!自己決不能卷起這件事之中去,他拿起卷子,快步向外走去,可走到門口他的腳步又慢了下來,這件事恐怕不是那么簡單,李宣用一千兩黃金買自己的沉默,事情必然涉及重大,而且他是事先知道了答案,在如此嚴密之下居然能事先知道答案,這前一個涉案人至少也要是相國一級,或者就是張煥的後宮,甚至就是張煥本人也有可能。

韋清遲疑了,他不得不考慮這件事情被捅開的後果,而且李宣的試卷已經被墨筆核准,自己只需裝作什么也不知便過去了,但無論如何,這錢不能收。

。。。。。。。。。。。。。

制科考試和職官考在秋風中都悄然落幕了,職官考的官員們恢復了正常的上朝,而參見制科考試的士子們依然在長安苦苦的等候,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終於到了要發榜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