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狂躁(1 / 2)

悍婦1949 麻辣香橙 1783 字 2022-11-2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悍婦1949最新章節!

福妞和安亮的新婚蜜月似乎長了點兒。

兩個年輕人住在幾公里遠的師范學校的教職工宿舍區,自打春節婚禮後從西北回來, 安亮就騎著個自行車, 一天兩趟來回,早晨從家里跑來, 晚上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多晚,一定要跑回家去,不光這樣, 大中午這小子放著部隊食堂現成的飯菜不吃,非得騎上自行車往家跑,讓一幫子戰友沒少跟他開玩笑。

就連姜茂松有一次也忍不住數落他, 說安亮你還能不能有點出息了?大中午的就那么一會兒工夫,你往家里跑什么?

「首長您不知道,一個人吃飯沒滋味兒。」安亮笑嘻嘻地說,「我不回去,福妞午飯就會圖省事隨便湊合。」

「……」姜茂松想了想說:「不然還是叫福妞搬回家里來住吧,她的屋子你們兩個也住得下,兩口人做飯不值當的,住在家里人多,吃飯就方便了。」

這個提議以前田大花也說過,安亮早就給否決了, 理由是怕福妞每天上班跑路太辛苦。其實另一方面,這小子可留著心眼兒, 要真住在大院這邊, 每天就在姜茂松和田大花眼皮子底下, 新婚期蜜里調油的小兩口也不方便,他每天還不得老實些。

「那也不好。」安亮於是笑笑說,「她一個年輕姑娘家,住這邊就得每天跑幾公里路去學校上班,風吹日曬的也不方便。我一個大男人,跑點路還鍛煉身體呢。」

姜茂松被他秀了一臉,索性不理他了。

星期天學校不上課,福妞也會回大院來住一晚上,有時候安亮在部隊留守值班,或者有夜間訓練任務,不放心她一個人在家,也就把她叫到這邊來住。

上了班的福妞跟田大花的生活狀態幾乎差不多,做飯,收拾家務,照顧奶奶,剩余時間看看書。兩人有空都喜歡翻書,田大花喜歡看自然科技之類的書,而福妞喜歡看古文學之類的書,她在師范學校就是教古文學的。

於是田大花每次看見福妞抓著一本詩詞古文入迷就覺得累。她前世經史子集實在是讀夠了,在田大花看來,這些東西就如同學生的課本,試問有幾個學生會對課本著迷的?沒想到福妞這姑娘居然迷這個。這姑娘書讀太多了,又是師范學院的老師,一身書卷氣,田大花戲稱她成了書呆子。

福妞如果留在大院這邊住,小夫妻就會提早起床,吃了早飯,安亮便騎著自行車,一直把媳婦兒送到學校,看著她進了學校大門才放心離開。

田大花有時候覺得,男女間的喜愛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你看福妞,雖然算不上多么強悍,可從小也在她的指導下習武健身,大學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論武力論能力,絕不是個軟柿子,可到了安亮眼里,小他四歲的福妞就變成了長不大的小姑娘,玻璃娃娃似的,得處處小心護著。

原本田大花看在眼里也只是玩味,覺得福妞總算沒嫁錯人,也不枉這姑娘為了安亮的那份信任和執著。

然而當那一天,田大花忽然慶幸小兩口這么粘糊了。

這天周一,星期天福妞學校不上班,而安亮部隊里照常有工作,又不想把福妞一個人留在那邊家里,所以小夫妻就跑來大院住了一晚。周一早晨小夫妻吃了飯,安亮便騎上自行車送福妞上班。

幾公里路,陽光從斑駁的樹蔭投射下來,初夏炎熱的天氣有些沉悶,似乎醞釀著一場雷雨。自行車從灰蒙蒙的街道穿過,路邊的牆壁畫著各種紅的墨的宣傳畫。

剛到學校門口,便看到大門口的牆壁上貼滿了紅的白的大字報,似乎一夜之間,學校似乎就變了個地方。

「這是……怎么回事兒?」福妞跳下自行車,目光在那些大字報中間掃過,看著一個一個特別的詞匯,有點懵。

鐵欄的大門里頭,一大群激情昂揚的青年學生舉著拳頭,大聲喊著口號,教學樓前原本整潔的地面上,一片片灑落的紙張隨風亂飄,零散夾雜著幾塊雜成碎木板的課桌椅。

「你回去吧,我進去看看。」福妞秀氣的眉毛微微皺起,自言自語道,「這些學生,怎么了今天?」

上周不還只是貼大字報、集會、寫寫宣傳文章嗎?這個時間,怎么都沒人好好上課。福妞在學術和工作上是很認真的,她緩步走過去,學校的鐵欄大門關著,師范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平常教職工從大門旁邊的小門出去。

「福妞。」安亮叫住她,皺眉看著校園里亂糟糟的人群說:「你過來。」

「怎么啦?」福妞以為他有什么事要交代,轉身走回去,安亮拿下巴示意她:「上車,今天別上班了吧。」

「不上班怎么行啊,我沒請假,我今天還有兩節課呢。」福妞說,「這些學生可能又搞什么活動,一會兒就該進去了。「

「學生滿校園跑,你給誰上課?」安亮不容商量的口氣說:「上來,先跟我回去,到家再打個電話請假不就行了?

軍隊雖然相對封閉,可作為安亮這樣一個青年軍官,這幾個月來的各種聲音,已經讓他敏銳察覺了某種風向。相對而言,福妞這個醉心古文學認真教書的教師,在時政方面遠不如安亮敏感。

福妞看看安亮,信任和溫順讓她沒再質疑,聽話地爬上自行車,被安亮帶回了大院。

田大花已經上班走了,平安也去上學了,家里只有姜守良陪著老奶奶正在聽收音機,高亢的女聲不停地跳出一個個詞匯:「……黑線……修正……文化戰線……」

「這個播音員嗓音可真脆,跟小銅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