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風口浪尖(1 / 2)

後宮策 李好 4595 字 2022-11-30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後宮策最新章節!

劉永全最後是在一個偏角的廢水井里,把那個宮女給找到的。

那宮女已經被水泡的差點認不出來了。

這樣的宮女在宮里,一年到頭,也總是會死那么幾個,只要不是存心鬧大,就悄無聲息的。

因為有皇上插手,這件事兒就沒有鬧大。不過皇上讓人查了宮里一些亂傳謠言的事兒,很是殺雞儆猴了一番。趙皇後的地位自然是穩如磐石。

不過大公主還是被皇上給訓了一頓,皇上覺得身為公主,聽到了難聽的話,要自己動手打人,實在是很不像話。

她身邊伺候的人也被狠狠的責罰了一頓,原因就是沒有照顧好小主子,讓小主子出了錯。

宮里的事兒,沒有引起太大的亂子,可是宮外面,卻有人發現,好幾家供應粥鋪的大戶人家,竟然用了霉米來給災民們施粥。

本來最開始沒有事,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有災民們吃了施的粥就拉肚子了,嚴重的還死了幾個人。

這下子事情就打發了,再又有人不知道從哪里得了消息,知道有些大戶人家用捐來的錢買的米,換成了那些狗都不吃的霉米陳米,就給這些災民們煮著吃了,一點兒也沒有把災民當成人。

這一下子,家里有人因為這個而死了人的災民們就不干了,直接去鬧了。

不知道誰放了一把火,然後趁亂把放著救災米的地方給找了出來,一看,果然是那些都不能吃的霉米了。

官兵們來平亂,自然是見到了這個事情,這樣以來,事情就鬧大發了。

趕緊上報給上面。不然事情就沒有得解決了,要知道,這可是要人命的事兒,一個弄不好,引起了災民反抗了,那就是大罪了。

這事情上報到歐陽首輔這邊,歐陽首輔一看,這些大戶里面還有王家的人,就有些猶豫了,是不是要上報給皇上 ,畢竟這關系到皇上外家的臉面。

誰知道他這一猶豫,別的內閣大臣可不猶豫,自己去給皇上稟報了,這么大的事兒,能瞞著皇上嗎?

皇上可不是王家人的皇上,可是天下臣民的皇上,出了這個事兒,皇上有權利知道,而且,就是他們隱瞞不報,皇上自己就沒有得到消息的途徑嗎?

歐陽首輔想要包庇王家人,也得為大家想一想,大家可不想被責罵。

於是,這件事,皇上就知道了,皇上知道了很震怒,大發雷霆,表示一定要徹查!就算是有王家人,也不例外,難道王家人做錯了事兒,就不該受到懲罰嗎?

本來讓他們起個帶頭作用,沒有想到是這樣帶頭的。

捐了款,難道是從中謀取利益的?還真好意思說有好名聲!

這下子王家的名聲更難聽了!被人誇的越狠,現在就被人罵的有多狠。

說王家人是沽名釣譽,先前拿出錢來,只不過是為了讓別人把錢都拿出來,然後收到自己的口袋里,要不然怎么好米換成了霉米?要知道好米的價格比霉米貴幾十倍呢,這一下子,該收多少錢那。

雖然也有別家的人這么做了,可是誰讓你王家是太後的娘家,最開始又被人誇的最厲害?

不找你王家人說道,找誰說道?

王家一下子在風口浪尖上,連皇上都生了氣了。對王家的舅父避而不見,沒有把王家人給抓起來,就不錯了。

王太後這邊,也氣的少有的把自己的屋里的東西給砸了一通。

承恩公夫人陳氏帶著人過來請罪,王太後劈頭蓋臉的就把人給罵了好幾個時辰,這種丟人的事兒,王太後還是第一次遇見。

「難道哀家沒有給你們吃的,沒有給你們喝的?宮里每次有了進貢的東西,哀家都是頭一份給王家送過去,你們怎么這么眼皮子淺,就為了這點錢,就做出這種事兒?你知道不知道,你們犯了眾怒了?既然有那膽量做出來,怎么沒有好好的藏著,就讓人給刨了出來?知道不知道,現在外面的人叫我們王家什么?『王扒皮』!祖宗的臉都給丟盡了!」

承恩公夫人和王家另外有誥命的命婦只能是跪著承受王太後的責罵,因為現在王家的人確實是被人罵的很,他們也是沒有辦法了,所以才進宮找王太後,希望王太後能給出個主意。

事實上承恩公夫人也知道自家老爺去找過歐陽首輔,但是歐陽首輔表示自己盡力了,皇上都還責罵他隱瞞不報,不配當內閣首輔。

歐陽首輔都快下來了,不想到時候晚節不保。

而承恩公去求見皇上,皇上也不見,要是能罵一頓也好,可是連見都不見,可見是沒有回轉的余地了。

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王家人過的不好,她女兒在宮里也過的不好,連帶太後也肯定是不好過,所以太後一定會拿出主意的。

現在讓太後出出氣,也是應該的,承恩公夫人也受得住。

王太後責罵了這么長時間,見娘家的這些嫂子弟妹都一句話不說,也覺得夠了,就問道:「這事兒到底是誰的主意,給哀家仔仔細細的說,要是敢有半句隱瞞,休怪哀家不講情面!」

承恩公夫人怎么好說呢,這說了,就是告狀了。

不過她不說,不代表沒有人說,反正大家也被牽連的夠厲害了,有人的女兒,因為這件事兒,說好的親事沒有了,還有的是兒子的媳婦都看好了,這下子也沒有下文了。

因為人家都說王家的人是只要錢,是黑心肝,進到這樣的人家,是不是被算計的連嫁妝也保不住?

所以不進你王家的門了。

好好的女婿和兒媳婦跑了,怎么能不生氣?何況,他們也沒有撈著好處?

就有三房的一個夫人說道:「稟太後娘娘,我們這一房,當時說要捐錢,也是都把自己的私房都捐了出來的,一點兒也不含糊,這不,都覺得是對王家有好處的事兒嗎?

也是為國分憂,當時大家把各房出的錢都叫了出來,然後想著二伯父以前是管著內務府的,這采購什么的,都是熟悉的,所以大家就全權交給了二伯父這一房的人做,也是對他們放心的意思,誰知道二房的人這么做,把我們都給害慘了!錢沒有了,不知道是不是被二房的人給吞了,現在還被跟著一起挨罵,這都叫什么事兒啊。」

三房的五夫人可沒有說是大房承恩公同意讓那位二伯父管這個事兒的,畢竟太後可是大房的人,說了,把太後也得罪了,劃不來,反正這事兒是二房全權負責的,就是二房的錯,二房把大家的錢都給貪了,不找他們算賬找誰算賬?

這二房的人可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連一起捐到王家的那些貴勛的錢都敢貪,把人家都給得罪了,這下好了,王家的人出門就矮半截,還被人說成是為富不仁,死要錢!

管他們三房的人什么事兒啊。好事沒有他們三房的份兒,壞事就要一起承擔,簡直是太欺負人了!

三房的五夫人一說,其他不是二房和大房的人都紛紛說起來,是二房的六夫人她們妯娌幾個,最開始還用的是好米,然後第二天就開始換成了陳米,最後就已經把所有的新米換成了霉米,和以前合作的一個大米鋪換的,從中不知道賺了多少錢。

現在荷包鼓鼓的,事情出來了,都成了縮頭烏龜,想把大家都拖下水,可以說,二房的人是犯了王家其他房的眾怒了!

如果二房的人得了好處,能夠給其他房的都分一部分,現在也不會無人幫他們說話了,可是二房的人自從二老太爺丟了內務府的差事,這原來奢華的情況就每況愈下,從來都是從簡入奢易,從奢入儉難,以前過的那種大手大腳的生活,哪里能立刻就變了樣了?

所以這錢啊什么的,就漸漸的不夠用了,不夠用了,就缺錢,缺錢了,就要找機會撈錢。

剛好這次大家伙兒倦了錢,數目還這么大,別家的錢也都交到了王家這邊,二房的人看到是個機會,最後爭取了這個機會。

看著這么多錢,都用來給災民,那些泥腿子也配吃好米?

反正陳米也吃不出來,最開始二房的人是決定把好米全部換成陳米的,這樣下來,就能省下一半的錢,陳米也能吃的下去,也能填飽肚子,再說,這些泥腿子,誰能吃的出來,到底是陳米還是新米好米?

既然能省錢,為什么不省呢?也能填補家用呢,二房的日子不好過,這樣也能讓日子好過一些。

誰知道,人的心是越來越貪的,從和那米鋪里說了換米的事兒,二房的人也知道米鋪還有那放著的霉米,那價格,可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

只要是稍微多洗幾遍,就沒有問題,既然這樣,為什么不用更便宜的霉米呢?

那樣就能生下一大半的錢,進入了自己的口袋里。於是就越來越膽大包天,從最開始沒有事兒,然後一直都全部換成了霉米,直到被人發現,也來不及換了,被人抓個正著。

這下子事情出來了,激起了民憤了。事情就兜不住了。

二房的幾個妯娌,也是痛哭流涕,表示了自己的後悔,六夫人說道:「太後娘娘,自從父親不當這內務府大臣了,咱們家這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我現在來買脂粉的錢都不夠用,也是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這些人,當初自己公爹在內務府的時候,給你們弄了多少錢,給了多少好處?

現在不記得這些好,反而覺得自己就這么一次占了便宜,沒有分給你們,就想把所有的臟水都朝自己身上潑?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兒?

六夫人的意思是,當初有好處的時候,你們就只想著好處,等我們日子過的不好了,你們怎么不向著拉扯一把?反而在這里唧唧歪歪的,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他們身上來?

本來這施粥的事兒,就是個苦差事,別的房里都不想做,說什么自己公爹以前在內務府,容易找人,我呸,還不是臟活累活給了二房的,到時候有了好名聲,你們全部都沾光?

真是只知道好處,不知道壞處,太不要臉了!

這幾房人相互責罵,都覺得是對方的錯,大有在太後面前吵一架的事兒。

王太後氣得更厲害了,但凡家族,如果自己內部不和,就容易被人鑽了空子。

她絕對相信,今天王家這個事兒,是有人推波助瀾了,不然哪里會那么容易就被那些災民發現了。

王家這些年,眼紅他們家的不在少數,這次王家弄成這樣,絕對是有人看王家不順眼了。

到底是誰呢?

王太後的想法的重點不一樣,不能掉以輕心。

王太後問承恩公夫人,「你們商量的結果是什么意思?不要說,你們沒有辦法,哀家可不信!」

承恩公夫人說道:「公爺和妾身說了,這霉米是米鋪出來的,咱們王家人也是被蒙蔽了。」

意思是說,要把事情都推到米鋪身上,王家人是不知情,上當受騙了。

所有的好處都是米鋪給賺走了。「

「荒唐,難道一個小小的米鋪就有這大的膽子,敢對我們王家出手?你覺得這樣的說法,別人肯相信嗎?哀家告訴你們,這次不從王家推出去一個人,事情是不可能解決的!」

就是推出去一個人,王家的名聲也受損了,只不過相對小一些。

這些蠢貨,把自己的計劃全部打亂了!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王太後的意思是要丟車保帥了,讓她們商量趙楚一個替罪羔羊,這才能把事情給平息了。

皇上那邊,她這個當母後的去求情,也拿出個交代,相信皇上也不會太絕情。

而且不僅要推出一個人,更是要再交錢給這些災民,但是這錢要直接交到官府。

為了王家的名聲,舍點錢算什么?

錢以後肯定會有,先把眼前的難關過了就是。

「不管你們需要誰出去,哀家都可以保證,讓他的家人以後日子會過的更好。好了,別人都先離開,哀家要和承恩公夫人說說話。」

承恩公夫人留下來,王太後說道:「不要心軟,哀家的意思,是推出去一個能讓人相信的,男人也好,女人也罷,至少要舍個人。這樣,王家的根基才不會動搖。不要以為外面的人是傻子,隨隨便便的一個人,就能把人糊弄了!」

承恩公夫人陳氏說道:「稟太後娘娘,臣婦其實已經和老爺商量了,只是剛才人太多,臣婦不好說。」

王太後道:「哀家知道,所以才留了你單獨在這里,好了,你說吧,哀家看看。」

承恩公夫人說道:「既然這事兒是二房的人接過去的,事實上也是二房的人貪心所做,所以是應該二房的人承擔這個損失。女人家貪小便宜,這也是常事,誰知道六夫人膽子這么大呢?」

意思就是把這件事,弄成了是女人的貪財,把王家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畢竟很多女人都會為自己家里扒拉,反正要推出去一個人,就推出去直接弄這事兒的人。

六夫人既然做出了這樣的事兒,就不配做王家的媳婦,所以王家把這樣的媳婦給休了,然後再填補這次的損失,事情就能把損害降到最低點。

王太後想了想,點頭,說道:「既然已經商量了,就把事情給哀家做漂亮一點兒,不要讓人瞎嚷嚷,最好弄出些和米鋪的證據,讓人心服口服。」

王太後是同意了這個做法,能用一個女人來平息,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所以,承恩公王家最近就做了一系列的事兒,顯示主動的到災民面前道歉,並且真心實意的表示,自己家人口多,難免有些人是蛀蟲,和米鋪的人勾結,把好好的新米換成了霉米,害了大家,他們王家的人都給大家賠罪了。

然後表示,這作惡的人他們一定會嚴懲,並且派人去那吃了霉米出事兒的人家家里,送了銀子,表示了歉意。並且保證,以後有什么困難,都可以上王家來,他們能解決的一定會解決。

並且另外拿出了一萬兩的銀子,重新交給了官府人,讓官府幫著分發給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