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面對面(1 / 2)

後宮策 李好 6361 字 2022-11-30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後宮策最新章節!

王家這幾十年,可謂是風光無限,即使太後的娘家,又是皇上的外家。整個大楚的第一世家。

誰能嫁到王家去,那就是榮幸,誰能娶到王家的姑娘,那前程肯定是跑不了。

如今這些人家不知道心里該是如何想法吧。

而這個時候,皇貴妃的爹竟然過世了。楊家得了消息後,也趕緊派人去送了喪儀,緊接著第二天,楊夫人和長寧郡主就去了武府,幫著武大太太雲氏招呼堂客們了。

長寧郡主的夫君楊奮,這次在叛亂過程中,立了大功,還斬首了承恩公,救出了朝臣們,所以圍著楊夫人婆媳的人就多了起來,不過雲氏這邊,人也不少,因為雲氏這明面上,可就快要是太子的外祖母了。

雖然有人也扒出了雲氏年輕時候,搶了人家丈夫的事兒,可是事情過去這么多年了,雲氏到底還是皇貴妃名義上的母親,聽說進宮的次數也不算少,那么大家也明面上對著雲氏示好,等皇貴妃看不慣雲氏的時候,大家再選擇怎么對待雲氏好了。

武大老爺的喪禮,因為皇貴妃說,不用大辦,所以只是讓禮部的人,按照郡公的喪禮的規格辦了,只是大家都知道風向,所以路上的祭棚多的不得了,白花花的一條街都沒有弄完。

武大老爺的棺木,是要送到老家去安葬的。

而遠在外地的武二老爺一家子,也直到最後一天快要送武大老爺回鄉的時候,才趕回來。

武二老爺一家子一回來,立刻就哭起來,哭了自己大哥怎么這么命苦,連個送靈的人都沒有。

這意思很明白,就是想在這個時候,把大房的子嗣給過繼過來,這些年,他們在那荒蠻的沒有人煙的地方,過的日子,那叫一個苦,看看這幾個人,年齡明顯的比實際年齡要大了好幾歲。

連跟著去的武老太太都老態龍鍾了。

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想回來,如果沒有上面的公文,都不能退回來,那邊地方偏,人口是少,但是也有衛所守著,真要回去,得衛所的人批示了,才能回去,不然就進不到別的地方去,可以說,這幾年,那真正是過的是很孤獨寂寞的日子,武老太太都後悔當初要跟著自己二兒子這邊了,如果她還在京城,可就是頭一份了,什么都不會缺。

看看,現在自己的大孫女就是皇貴妃了,快到京城的時候,也聽說,皇上要立三皇子為太子,原來那個太後也被自己的孫女給斗垮了。這武家以後豈不是京城第一家了,比那王家說不定都要好啊。

所以武老太太這次回來,就下定決心,不再出去了,非要在京城里呆著。

而武二老爺一家子也是這樣打算的,大侄女兒越來越有出息,可以說是後宮第一人,那么他們留在京城,絕對是能得到更大的好處的。

況且,這大房這么多的錢財,沒有必要白白便宜了外人吧。

雲氏也哭著說道:「二弟趕回來,不說親自送老爺回鄉就提這過繼的事兒,就是要過繼,也得等老爺入土為安了才是,哪里能現在就說?二弟是老爺的親弟弟,這送老爺去老家的事兒,就勞煩二弟和幾個侄兒了。」

武二太太立刻說道:「我們從千里之外趕回來一路上都病了好幾場了,再要趕那么遠的路,大嫂是希望二老爺好我的兒子也病的嚴重嗎?真是不是自家的,就不心疼!」

雲氏聽了說道:「既然這樣,那你們就好好休息,我跟著武家的族人們一起送老爺回鄉。」

武老太太道:「不成,這些什么武家的族人,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哪里能讓他們送?」

「你們這也不成,那也不成,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老爺的棺木就在郊外的寺廟里停著嗎?你們樂意,皇貴妃娘娘還不樂意呢。這事兒,是我大房的事兒,大房和二房都分家了,我這個大房的太太,也不用聽你們的了,如果不服氣,那么咱們就進宮,找娘娘說說去!不過,我勸你們,還是不要惹娘娘生氣了,因為娘娘生產就在這幾天,要是娘娘生氣動了胎氣,皇上可是不會饒恕你們的!京城里,王家人的腦袋都被皇上砍了個遍,你們難道真的想見到皇上生氣的樣子?」

這個時候,可不是以前沒有分家的時候了,她現在孤身一人,還怕個甚?

就是不能讓二房的人把大房的宅子給占了。

武二太太還想跟雲氏挑釁,這宮里的使者來了。

武老太太心道,肯定是皇貴妃娘娘知道她這個祖母回來了,所以才要接她進宮去的吧,到時候自己可以好好的在皇貴妃娘娘身邊哭訴哭訴了,說不定,自己就能得到一個更大的誥命!

結果是皇貴妃娘娘來的,還有皇上派來的人,來人致仕傳達了皇上和皇貴妃的意思。

武二老爺武正義,回來祭拜武大老爺後,立刻啟程再繼續上任去,因為武二老爺不用守孝三年,致仕前一百天里,不能飲酒作樂,不能生孩子,要穿素服,對當官沒有什么影響,所以鑒於武正義在當地做縣太爺做的非常好,皇上就奪情處理了,讓武二老爺繼續去原來的地方,當好自己的縣太爺。

而皇貴妃帶來的話,則是,讓雲氏和連家的女婿姑奶奶,一起送武大老爺回老家。然後在武家的旁支里,選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好生照養,也算是給武大老爺繼承了香火了。

而且,選好了嗣子,要在老家守孝三年,再選擇來不來京城住。

而且為了安全起見,皇上這邊還派了人專門護送武大老爺棺木回鄉,連家的女婿和姑奶奶在武大老爺入土為安後,就可以回來了。

所謂的皇權大於一切,皇上也皇貴妃派來的人一說,這武老太太,武二老爺,武二太太都啞火了。

他們想爭這大房的嗣子之位,很大一部分就是源自皇宮里的皇貴妃娘娘,或者說,源自皇貴妃娘娘帶給他們的好處。

現在皇貴妃娘娘都發話了,不讓二房的人當嗣子。

他們要是非要這樣,那就是違背了皇貴妃的意思,以後不用說好處,連現在的地位都保不住。

而且,現在還要讓武二老爺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可真是晴天霹靂。

武二老爺兩口子也不囂張了,他們真的不想回到那個地方去,一整天,都見不到幾個人的,雖然是縣太爺,可是連點油水都沒有,天天吃的是肉,不要說,天天吃肉是好日子,那地方蔬菜比肉要貴好不好,吃個蔬菜,跟吃錢一樣,簡直是心疼死了。

如今,皇上還讓武二老爺回去,那不是要他們的命嗎?

武二老爺和武二太太立刻給雲氏求情,讓她進宮給皇貴妃說說好話,讓他們不要去了,那地方,實在是承受不起啊。

他們以為這樣,都是雲氏跟皇貴妃娘娘告的狀,所以才讓他們這樣的,沒想到這幾年過下去,雲氏竟然和皇貴妃的關系弄好了。簡直是那一想象啊。

雲氏說道:「皇上信任二弟,連公文都已經弄好了,難道讓皇上為了這么點事兒,就出爾反爾,那樣皇上的威嚴何在?我勸二弟和二弟妹,還是早早的上路吧,母親如果不想去,就跟著我一起回去老家吧。雖然當初母親你是選擇跟著二弟一家子,可是我也不是什么狠心的人,自然會照顧好母親的,我已經決定要在老家守孝,所以這次送老爺的棺木,我就不准備回京城了,母親,你意下如何?」

武老太太既不想跟著二兒子去那荒涼的地方,也不想回老家,京城多好了,她問道:「就不能在京城呆著嗎?」

雲氏說道:「老爺如今都已經過世了,我身為他的妻子,怎么著也要守三年的。」

「你當妻子的守一年不就成了?」像她還是老大的母親,是長輩,根本就不用守的。

「我是只守一年,但是嗣子呢,嗣子不守三年,我都對不起我家老爺!」果然是母子,都這么自私,自己的兒媳婦想為自己的兒子多守幾年,按說,這當母親的應該高興才是,可是這武老太太卻因為不想在鄉下呆著,還說出這種話,真是自私的要命!

不管武二老爺同意不同意,他都被皇上那邊派來的人給送到原來的小縣城去了。

武二老爺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婦,卻不想去那里呆著,實在是太荒涼了。

他們打算是也回老家,然後守完大伯父的孝,再看情況再說。現在他們是皇貴妃的堂弟,怎么著,找個事兒做,也是好的吧。可是武二老爺想著,他這個當老子的,都要去吃苦,你這個當兒子的,竟然因為怕吃苦,而要甩開自己的父母,單獨享受?這怎么可以?

要吃苦大家一起吃好了,盡管武二太太想替自己的兩個兒子說情,可是武二老爺就是不同意。

武二太太對雲氏說道:「大嫂,你就留下你侄兒吧,到時候你要過繼子嗣,他們也可以幫忙啊。」

武二太太想著,這雲氏現在和皇貴妃那邊關系似乎好了,能讓皇貴妃替她說話,那么還是不要和這雲氏弄得太僵,兒子是她生的,總得為他們打算吧,要是一輩子困在那個地方,以後可有什么出息啊。

雲氏想了想,既然皇貴妃都發話了,這邊還有自己的女兒女婿,她想要過繼孩子,確實是需要他們這邊的人出個男丁,二房的這兩孩子,看起來還沒有他們父母那么壞,就再看一看,人總不能什么親戚也沒有。

要是他們有好的,或者到時候在老家過繼不到好的子嗣,就從他們的兒子中間過繼一個孫子,這樣孩子小,血緣也近,也是不錯的,就憑著自己的本事,要是孩子一生下來就過繼過來,她絕對能把孩子給教的只親近她的。

「那也好,兩個侄兒,你們是想跟著你爹他們,還是想跟著我們回老家!」

「大伯父需要安葬,我們回來晚了,都沒有盡到力,這次是定要陪著大伯母和祖母一起回老家的。」

沒有男丁,有時候也確實挺可悲的,雲氏答應了下來。

武二老爺和武二太太就被人送走了,跟一陣風一樣。

李伽羅也知道了事情最後是這樣解決的,武家二房那一家子,最壞的就是武二老爺和武二太太,剩下的人,是有賊心沒有那個賊膽。況且,就跟她和皇上商量的那一樣,自己不是武家的姑娘,真要處置起來,也絕對不會手軟,然後別人還會誇她大義滅親呢。所以李伽羅根本就不怕武家的人弄什么幺蛾子。

幸虧這武大老爺最後不能說話了,要是能說話,最後看在有個這樣出息的女兒的份上,說不定還會深情一把,想要和錢氏合葬,李伽羅覺得如果自己聽到這個遺言,絕對會吐出來的。

當初不要錢氏的時候,那么的決絕,現在如果真要表現的一往情深的樣子,絕對是作得很。

更何況,錢氏是絕對不會跟他合葬的,這樣是侮辱了錢氏。

就算這件事很是打擊雲氏,李伽羅也不會同意的,錢氏和女兒在地下說不定已經投胎轉世,為什么要讓這樣的一個男人打擾了她們的平靜呢?

宮里面,王太後還是關著,皇上也沒有說現在就處置了她,畢竟她犯了這么驚天的事兒,死不過是早晚的事兒。

如果是有羞恥心的,在事情敗露的時候,肯定會立刻自殺的,也免得以後遭罪。畢竟,想要一個人過不好,那方法多的是,尤其是在宮里。

不過,這王太後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堅強的活著,一點兒也不想自殺。好像還能多活個幾年

的意思,不少人都覺得這王太後的心性太硬了,活著有什么好處呢?

皇上也沒有讓看管她的人故意刁難她,或者不給她吃的,或者不給她喝的,這些都沒有。

還是按照正常的情況一下,一日三餐都有。至不顧身邊再也沒有圍著那些人,而且王太後的太後的身份也被奪去了,現在不過是個罪人!

皇上沒有殺太後,因為太後從一個身份上來說,是他的嫡母,如果真的狠心殺了,那估計被人說成是不孝了,這就是世上規矩的無奈之處了。

不過蕭家的族長憫郡王卻覺得這事兒不能再拖下去,這個王太後,哪里還能讓她活著?做出了這種事兒,還要好好的養著她,簡直是浪費糧食!

憫郡王想要這王太後立刻死翹翹!光處置了王家的人又怎么樣呢?一點兒都不夠,王太後才是罪魁禍首呢。

不過其他蕭家的人也都說道:「像王太後這種,一般都是當成是畏罪自殺了。皇上是不是還有別的安排?」

正說著這話了,就有人傳來宮里的消息,王太後生病了。憫郡王高興了,他就知道,皇上不是心軟的人嘛,這王太後生病,就算是『被生病』,也沒有人說皇上的壞話,王太後早就該死了。

這下好了,王太後的病肯定是治不好了。這種女人,死一千遍,都不為可惜!

一個女人,竟然有這么大的野心,蕭家的老祖宗打下的江山,她想用偷龍轉鳳就把江山改姓了,真是做美夢呢。

可是王太後還真不是『被生病』的,她是自己真的生病了,王太後的意志力,不可謂不堅強,她一點兒也不想死,因為她知道,只要她自己活著,皇上就不能賜死她,她是皇上的嫡母,除非是先帝爺有旨意,要了她的命,不然就得讓她活著。這就是規矩。

可是她忘了,現在她已經不是太後了,也就是不是皇上的嫡母了,只能勉強算是皇上的長輩吧。

她這次生病,是因為晚上做了噩夢,夢見了先帝爺,先帝爺掐著她的脖子,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害他的子孫。王太後驚醒了,這下子著涼了,就生病了。她想著自己這一輩子,過的有轟轟烈烈,難道晚景就要這樣凄涼?

她知道皇上為了一個好名聲,是不會賜死她的,因為畢竟作為皇上的嫡母,養了皇上幾十年。這一點,那些文臣們,肯定會勸諫皇上,想要她這個太後『自然死亡』,這樣,皇上的名聲也有了,她也不會過的很好,且會很快的過世。

她心里有一萬個不服氣,沒有問清楚,她哪里舍得去死啊。

皇上正在李伽羅這邊,他對李伽羅說道:「王氏那邊,朕是想等著你把孩子生了,做完了月子,再處置她的,不然孩子還沒有生下來,這宮里就死了一個年歲大的人,有些不好。」

其實,皇上還有想給李伽羅出氣的意思,畢竟當初王太後做了許多針對李伽羅的事情,皇貴妃這邊,肯定也有些話想要跟王太後說清楚,可是她這大著肚子,要是情緒激動,出了事兒,那可怎么辦?

所以皇上的意思是,王太後早晚是個死,讓她也嘗嘗從高處跌下來的滋味,他倒是沒有讓人去折辱她,因為皇上覺得那樣太掉份了。但是這備受冷落的滋味,都夠王太後受的了,既然她不想死,那就多常常這低處的滋味。她不是喜歡念經修佛嗎,正好,找個只有她一個人的房間,好好的去敬佛去了。

李伽羅聽了說道:「我估計這,王太後肯定也有許多話想問我,也是時候,和她說清楚了。」而說清楚的時候,就是王太後命歸黃泉的時候。她不會落井下石,可是自己的祖父的仇不報,那是不可能的,她進宮,除了報恩,也是為了給祖父報仇,王太後不死,哪里算是報了仇了?

盡管這王太後如此的頑強,可是她真的以為養育了皇上幾十年,都可以讓人饒恕了她,從而讓她這樣活下來嗎?

這所謂的養育,還包含給皇上下毒吧。

對了,李伽羅想到一件事,忙對皇上說道:「那些文臣們聽到了你和王太後的對話,知道皇上是從小被下了毒了,然後生下的皇子們都不會健康,那皇上怎么跟人解釋,洛兒和淵兒是健康的這事兒?」畢竟李伽羅的真是身份還沒有對別人說過。

皇上聽了笑道:「那些朝臣們,不用朕說,都會自己想的,肯定會認為,朕既然提前知道了這個事兒了,也暗地里找人,或者治好了朕的病,或者是跟俺王家一樣,給你找了那些葯丸。」

所以他們肯定在心里認為,自己這個皇上對皇貴妃更是與眾不同,那么皇貴妃所生的三皇子,要立為太子,絕對是很容易的事兒了。

因為皇上只跟皇貴妃生健康的皇子,不立三皇子立誰?

那些原來還要求立長子的,聽了這樣的內幕,也絕對不會再立大皇子了吧,因為大皇子的身體,根本就不足以當皇帝,以後說不定連子嗣也不會有,這樣的人立了皇帝,到時候沒有子嗣,豈不是還是要過繼別的皇子生的孩子,與其這樣,還不如就棄了大皇子,立三皇子為太子,這樣,大家滿意,皇上也滿意。

而且,他們這算起來,皇貴妃自從進宮,可真是沒有做什么禍國殃民的事兒,只因為被皇上寵愛,就被王太後算計著,最後王太後說的那些話,也都是針對皇貴妃的,王太後已經被證明是個壞人,那么她要害的人,自然是好人了。

又過了快半個月,皇貴妃終於生了,這次又是一個兒子,是為六皇子,名字在出生前,就已經起好了,就叫蕭潼,宮里面終於在王家人造反的事過後,出現了一個喜事兒。

六皇子的出生,讓京城的世家們也很歡欣鼓舞,因為皇上會高興,這一高興,就不會像對待王家一樣大開殺戒了。

要知道,這段事件,很多和王家有或遠或近關系的人,都戰戰兢兢的,生怕被牽連了,到時候就是家破人亡。

劊子手們,砍人可是一點兒也不含糊的。

如今皇上又得了一個皇子,那心情總會好些吧,這心情一好,說不定就會饒了一些錯犯得小的人家,這一家子就逃過一劫了。

大家猜的很對,因為皇貴妃又生了一個皇子,所以皇上倒是沒有再繼續追究那些關系不大的人,京城里血雨腥風了將近一個月,終於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