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朝堂(2 / 2)

妙步生蓮 青木源 3393 字 2022-12-22

沒了蕭家的長公主還能像以前那么囂張?何況不管是今上還是那些皇子,對這位姑祖母可都沒多少感情。

豆盧氏坐在那里笑了笑。

沒了蕭家的護佑,長公主只是長公主罷了,還不是任由皇太後揉搓?這一樁樁一件件的,皇太後心里科有本賬,只是等那一日一次清算個干凈罷了。

**

蕭妙音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秋冬的太陽顯得那么的溫柔可愛,讓人恨不得在陽光底下抱著被子睡上那么一大覺。

她手里攥著一卷書,那邊是不情不願支支吾吾背書的弟弟,弟弟如今已經有了大名,叫做蕭弘,不過基本上院子里的人還是叫他檀奴的更多些。

今天她讓弟弟背給她聽的是庄子見梁惠王,古文通常不會長篇累牘的宣揚什么大道理,不過先秦時候的古文字眼晦澀,死記硬背有時候也不一定能吃得消。

檀奴就是這種情況。

在姊姊這里背了好幾次都沒放過關,檀奴都要哭出來了。

常氏在一邊瞧著都覺得心疼,「三娘,要不等明日再背吧?」畢竟常氏就這么一個兒子,難免會心疼那么些。

「昨日,昨日檀奴說今日背。阿姨。」蕭妙音才不吃這一套,今天的事明天做,明天還有明天呢,這么下去基本上就不用背了,「再這么慣下去可不行了。」

常氏知道蕭妙音注意多,甚至比大人還有注意,聽女兒這么一說,抿了抿嘴角,「檀奴就聽姊姊的話,背完了讓庖廚准備好吃的給你。」

「……」蕭妙音瞧著站在面前的弟弟,「背書是檀奴自己的事,將來前程怎么樣就看你自己的了。」她一邊說一邊把手里的那卷書敲在床面上,砰砰作響。

檀奴一聽脖子就要縮起來。

「三娘,檀奴還小……」常氏忍不住為兒子說一句話。

「阿姨,檀奴都五歲了。」蕭妙音說起這個就重重嘆口氣,雖然說蕭家以後的前途這么看都是無亮,但總不能放任小孩不讀書,不讀書就去學騎射,可是這么小的孩子別說上馬就是拉開弓都能難。

總不能就這么一直放羊下去吧?尤其古代人十二三歲就在父親安排下入宮做個羽林郎什么的,很常見啊。

蕭妙音掰著手指換算一下,頓時覺得自己弟弟快要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是庶出的就不和嫡出的比資源,再比也比不過,也沒必要。但也要發憤圖強!

「再不抓緊就晚了。」蕭妙音看向弟弟。

檀奴被自己姊姊瞧的一陣後怕。那邊的妹妹咯咯的笑個沒停。

「要不你把這篇背下來,要么就把逍遙游背下。」蕭妙音給檀奴兩個選擇,「還有將蘭亭集序臨摹一遍。」

要人命了!

五歲的孩童才開始學描紅,哪里會一步登天就朝著王羲之的方向去了。

檀奴哭哭啼啼的開始背書了。他一邊背一邊想著,陛下甚么時候才把姊姊給召回去啊,姊姊不在家里的時候,他說甚么底下的人就做甚么,姊姊一回來他就得乖乖聽話了。

蕭妙音絲毫沒有手下留情,檀奴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將這篇文章背下來。她說可以了的時候,檀奴高興的幾乎要哭出來。

「……」常氏瞧著背完書就玩的兒子,過了好一會才轉過頭來,「三娘,如今你不用去宮中了?」

做母親的總是希望女兒能夠有個好前途,那個位置也的確很吸引人。

「宮里頭亂七八糟的事一堆,這時候東宮哪里會想到讓我進宮?」蕭妙音想起東宮的眼神,頓時打了個寒戰,那眼神才是真的不留半點情緒,光是瞧著就讓人心中害怕。

蕭妙音想起太皇太後把她召入宮中的目的,心里嘆口氣。這是瞧著哪個可能繼位,就把她往哪里塞啊,如今宮里頭又傳言,說是常山王不得東宮的喜歡了。

不過那只小貓還巴不得吧?

蕭妙音想起上次提醒貓兒的兩句,不由得搖搖頭,太皇太後想著廢長立幼估計也是想別那么早歸政吧?其中的原因她也不太清楚,不過有一點能夠確定,就是太皇太後絕對不允許有外人來觸碰她的權力。

從當年和先帝對抗到流放拓跋演外家就能看出來。

貓兒那話恰巧是最犯太皇太後忌諱的。

估計是沒戲了。蕭妙音摸摸下巴,就看尚書右仆射他們的了。

「哎。」常氏嘆了口氣。

「阿姨,別老是嘆氣,女子嘆氣多了,這里會有皺紋的。」蕭妙音指了指自己的眼角,常氏立即變了神色。

「別急,等宮內形勢安定下來就知道要不要去了。」反正她將來不是進宮就是被嫁給哪個王,就和大娘一樣。

至於別的家……就算她想,太皇太後也不會放過啊。

唔……

「如今阿姨好好看著檀奴,讓檀奴讀書,」蕭妙音仰天長嘆,這年月,除非蠕蠕腦殘十萬八千里率大軍南下和北朝死磕,不然這軍功都沒地方掙。最後還是要靠讀書啊。

「要是讀的好,還能進中書學,將來有個一官半職的,也好接阿姨出去過日子。」蕭妙音已經把將來都打算好了。

家里頭兒子這么多,蕭斌能顧好兩個嫡出的孩子就算不錯了。他們這些有個名頭,接下來的就要看自己的了。

「……三娘說的也對。」常氏點點頭,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樣紅,以後如何還真的不是靠著郎主的。

「只要從中書學讀出來,檀奴的前程也差不多了。」蕭妙音這話一出來下意識的絕對不對,頓時又深深的苦逼了起來。

她沒有和常氏說的是,如今蕭家看起來如花似錦,可是等到十幾年後,誰知道又是個什么光景。

不管廢立之事成不成,蕭家的位置都很尷尬,行廢立之事,能夠保全的外戚家,上官太後那個還是因為幕後主手霍光,東晉的褚太後也是在權臣的操縱下廢了司馬家的皇帝。主動大權在握主動廢的……

一個是呂後,一個是武則天。呂後是全家死光光了,連一條狗都沒留。武則天全家是保全下來沒錯,不過那是親生兒子……

說起來她姑媽沒有親生子啊。

蕭妙音越想越發現自己這一家子前途渺茫,要不全家跑到南朝去?

不過南朝的門閥比北朝重的多,那些士族鼻孔也朝天。

雖然有個蘭陵蕭氏,但是他們的這個蕭和蘭陵蕭氏的蕭可沒什么關系。

蕭妙音坐在那里陷入了苦悶當中。

**

太皇太後今日在朝堂上不提立常山王為帝的事,但尚書右仆射等鮮卑臣子和李平為首的漢臣極力反對。

「你想要興旺蕭氏,還是怕天子長大之後分你權柄?」昨日夜里李平的話在耳邊響起。

是,又如何?男人尚且為了權力可以殺妻殺子,她為何不能?難道就因為她是個女子?

簡直可笑!

太皇太後坐在珠簾之後沒有說話,珠簾垂下,外面的大臣看不清楚內里太皇太後的神情。

「臣認為此事不可行,天子無過而廢,人心易浮動變化,如今北方有蠕蠕,南方南朝北上之心從未斷絕。我朝若是冒然行廢立之事,難保不會有宵小趁危而入!」

尚書右仆射是個典型的鮮卑人,他站在那里,聲音落地有聲。

北朝建國原本是由許多鮮卑部落集合而成,部落有部落的特點,而且不管北朝還是南朝,有野心之人從來不少。尤其北朝原本就是由游牧民族建成的,哪怕如今正在漢化,但該有的一點沒少。

「臣再三懇求陛下三思!」莫那縷高聲道。

「如今局勢不穩,實在是不宜再起變故!」莫那縷是鮮卑人,太皇太後將漢人勢力打入八部大人分而化之的做法,讓他很是看不慣。

不過鮮卑人也不僅僅只是八部大人。

「若是當年之事再起,陛下可曾想過六鎮?」莫那縷道。

此話雖然沒有明說當年之事到底是哪一件,但讓太皇太後變了臉色。

六鎮是鮮卑人,漢人,匈奴人各個民族雜合起來的地方,當初在六鎮埋下重兵,六鎮是北上抗擊蠕蠕的一道防線,但其兵之重,令人忌憚,若是有心人加以利用,難保日後不會出什么岔子。

太皇太後一系列漢化舉措,撤去宗主督護制,再行均田制,恢復秦漢以來的三長,朝廷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有些鮮卑貴族卻在里面得不到多少好處。若是有一個野心勃勃的人,恰好又是六鎮里的某位人,借機起事也並不是完全不可能。

集合六鎮之力,足以讓這半壁江山改朝換代。

「大膽!」

珠簾後女子的鳳眸微微眯起來,已經透出點點殺意。

「臣一心為朝廷,還請陛下明鑒!」莫那縷道,沒有絲毫退縮。

朝堂上鴉雀無聲。

今上繼位之初,朝中被清洗了一片,先帝的羽翼被剪除干凈,甚至太皇太後對那些私底下有怨言的大臣更是下了大力氣,造成冤獄無數。

因此莫那縷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即唬的無人再敢說話。

太皇太後袖里的手已經慢慢握緊。

李平和太皇太後相好將近十年,對於太皇太後殺伐果決的性子了如指掌,他的掌心里不禁出了一層汗。

莫那縷是鮮卑勛貴之一,權威甚重,若是真的動他,恐怕會激發出那些鮮卑貴族積壓的怨氣。

若是真的和莫那縷所說的有心之人借六鎮之勢起兵,那么平城恐怕危在旦夕。

朝堂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