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前人田土後人收(1 / 2)

南宋風煙路 林阡 1324 字 2022-12-28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南宋風煙路最新章節!

「最可喜的就是,官軍義軍經此磨礪,三線九路都勠力同心。」官軍義軍三進三出奪回大散關後,金陵曾伏在厲風行胸口如釋重負地說。

若時間停在那溫馨一刻,確實如此。可惜這世間有太多的前因後果了——



歲末年初,吳曦叛宋自立,宋廷政令難及,中層有心無力,反倒是一群下級官員自發組織了「誅吳」團體,從策謀到行動,從來以李好義、楊巨源為首腦,短刀谷塑影門也不過是從旁協助的高手而已。

林阡原派鳳簫吟代表義軍坐鎮誅吳之戰始末,誰料那丫頭不放心他魔性未消,中途從川蜀回了隴右一次;便是這段失去最強高手的空白,下級官員們為了確保事成,又費盡心力去將吳曦的二把手安丙策反。

全盤計劃突然多出一個人,在當時並未引發枝節,事後回看,卻顯然有畫蛇添足之嫌。當時未引枝節,是因安丙誠心與他們一起鏟除吳曦,從附逆的第一日起他就覺得林阡才是抗金第一人。畫蛇添足,則因安丙是個心機至深、擅長權斗的文官。

安丙本就是吳曦政權的丞相長史,鋤奸後當然就是川蜀的最高長官,但無功不受祿,焉能睡得安穩?對面的曹王和戰狼窺出這名不副實、心虛致惡的可能性,於是在轄境內貼出通緝令時都不忘把安丙的身價抬到最高,宋廷輕信,對安丙褒獎更多,安丙內心蓄積的邪氣暗自高漲。不知不覺間,禍患就生了根。

金宋政權從上到下的通病,前線還在打仗,廟堂已在算計。安丙上奏宋廷時,先將楊巨源的功勞抹到了足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又把誅吳最後一刻才倒戈的王喜姓名抬到了李好義之上,後面這事雖有被王喜拿刀架在脖子上的成分,卻也是他安丙故意給王喜和李好義二人下套——

明知你倆勢成水火,我偏偏讓你倆官職相近,拼命競爭,彼此耗盡!李好義雖更接近於是個江湖俠士,但身陷濁流且擁躉頗多又豈能不爭?兩敗俱傷對安丙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他倆誰一家獨大,安丙都不願見到。

那么,楊巨源又該怎么處理?

吳曦伏誅之後,底下舊部不少,其中有個孫忠銳,安丙本來就厭惡他,見他丟了大散關,借題發揮要治罪,明里暗里把他逼去了金軍陣營,沒過多久就推動嫉惡如仇的楊巨源在前線殺了孫忠銳。如此一來,與孫忠銳盤根錯節之人,不就恨上了楊巨源嗎。不急,一步一步,慢慢來。

彼時曹王府節節勝利長驅直入,徐轅鳳簫吟一路從仙人關丟到短刀谷,林阡處於魔態,柏輕舟尚在敵手,吳曦原是假死,蜀口大震……遭受重重打擊、眼看抗金無望的節骨眼上,安丙被曹王派人策反,口口聲聲共圖川蜀,說不動心,怎么可能?

但安丙的天平卻很快傾斜回了徐轅鳳簫吟這邊,鐵了心作出影響短刀谷之戰乃至金宋全局的「詐降」決定!這是為何?明明曹王看出安丙對「蜀王」的心動……

原因之一,輕舟雖在敵營,卻通過間諜說服安丙,此戰若能在關鍵時刻立功,你的川蜀最高長官有名有實,此外,她還提供了數條「如何與宋盟共建百年安穩川蜀」,並說「吳曦未死?終究會死。你有未欺君,用未來的川蜀來驗證。」原因之二,安丙介意吳曦的存在:完顏永璉承諾我事成之後當蜀王,那吳曦呢?完顏永璉不也承諾過吳曦嗎,事成之後我們會被相互制衡?還是會被一起棄如敝履?

總之,若在金廷,安丙的地位未必及得上吳曦,反觀宋廷和宋盟,都對自己言聽計從或求助心切。安丙權衡再三,終於切斷了一切與金國交往的路,徹徹底底站到了徐轅鳳簫吟的身邊,保家衛國。

戰後,安丙果然成為真正的川蜀一把手,大權在握,忘乎所以,寧可冒著被林阡設防的風險,也要保住自己用來平衡李好義的王喜。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那段時間林阡對安丙有保留,只不過林阡不曾顯露。安丙更是通過這件事把王喜收拾得服服帖帖,令王喜有什么煩心事都會在第一時間來尋他。

上下通吃,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