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9章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1)(1 / 2)

南宋風煙路 林阡 1763 字 2023-03-30

盡管孫寄嘯和程凌霄力挽狂瀾、將舊長城的戰局支撐到林阡來,最終盟軍對遼蒙夏聯軍也只能險勝——保住了兵力與地盤無損,卻阻攔不了西夏官軍讓道,任由著遼蒙聯軍逃出了山海九關。

戰報傳遍沙州,軍師們這才明白,難怪成吉思汗被火燒得那樣狼狽、還總說「鳴沙山第二戰遠遠沒有結束」。

這個名叫鐵木真的男人之所以越輸越覺得自己下次要贏,除了「天命」加持,除了本身就泰然,還因為他確實格局大、有後招。

綜合全局,他後招原來是「夏帝」。



他的後招,也是盟軍軍師們的盲點。

鳴沙山第二戰,盟軍對蒙古軍采取火攻加反間,雖然結果是大獲全勝,但戰前並沒有完全分析准確——

當時荀為和金陵推測,蒙古軍的上策是「盟軍既有九路,那先奪占一處,破陣以及據守」。

而實際上,蒙古軍的上策是以夏帝背刺為基礎的奪占、破陣以及據守!

只不過夏帝首鼠兩端沒有立刻答應,這才滑落到蒙古軍的中策,靠他們自己來奪占。此即盟軍誤以為的蒙古軍上策。

也就是說,蕭鶴年代表蒙古軍初次拜謁夏帝時,雙方並未達成共識,直到林阡將成吉思汗燒上絕路,才終於激得夏帝入局。

「焉知非福。我若不慘敗,夏帝決心怎會堅定。」成吉思汗生性豁達,雖敗猶笑。

當金陵還在關注「這一戰厲風行若敗,會影響我軍聯動」,成吉思汗已洞察到「這一戰林阡若勝,使遼蒙能與西夏徹底聯動。」

所以為什么蒙古軍在發現盟軍的「一網打盡」行動時,並沒有選擇伏擊獨孤清絕或厲風行夫婦,而是立刻就逃?是因為沒必要啊。棄小是為了圖大。

亡羊補牢,不是不能恢復上策。

然而,遼夏著實弱旅、蒙古軍又是強弩之末,明著暗著一起上也不過如此。西夏官軍的背刺並未給成吉思汗帶來舊長城的財食或程凌霄的人頭,終究也只能殺死轉魄以及逃出生天。大概,這下策僅僅比盟軍為他們設定的下策好些?

逃入瓜州後,居安思危,軒轅九燁對成吉思汗建議:夏帝這幫心腹太弱,對局面影響太小,太短;大汗可借他們的所作所為,對西夏義軍、民眾、細作,進一步爭取、瓦解和離間。

「不能讓林阡和夏人長久。」軒轅九燁倒是有把握,他散播「蒙夏唇亡齒寒」言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

總而言之,夏帝插手之後,漫長的鳴沙山第二戰才真正落幕。第一戰盟軍輸得尷尬,第二戰盟軍勝得離譜。

「夏帝舔著臉說,自己從不曾見過主公,何來締盟,不算背信。」孫寄嘯義憤填膺。

「使臣和丞相,不能代表夏帝?從克夷門一路合力打到沙州了,不算締盟!?」厲風行火冒三丈。

「他們說,先前屬於借兵……」金陵欲言又止。

「借?那就堂堂正正要回去!是要多無恥,才會鬼鬼祟祟背後捅刀!」

夏帝過河拆橋的行為,比拎不清的遼帝更令人憎惡,以他為首的西夏官軍,除了差點幫成吉思汗奪占地盤、卷土重來以外,還毫無疑問地出賣了「懸翦」一脈的代碼,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了「轉魄」的死。

既背盟約,又害戰友,對江湖人士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數日前瓜州「朝堂博弈」,為救西遼公主渾忽,林阡曾給小律子和荔枝搭過一條聯絡線,主體為段亦心的「春風吹又生」;博弈後,西夏高丞相建議林阡給西夏的義士多制造些參戰機會,於是就有了這樣一支加入「懸翦」的夏諜——

高丞相是故意借機滲透進宋諜,還是出於好心卻留後患?其早已回朝復命,忠奸不得而知,林阡也懶得再去亂猜,決然將俘獲的夏軍都下獄;

另有一些夏軍流散在瓜州城郊,遼蒙聯軍逃得太快,他們沒來得及追上那臨時大部隊就被盟軍阻斷,只是尚未就擒而已,現在也不知自己是叛軍還是流寇?

因遼蒙聯軍久不透氣終於沖出囚籠,有理由相信,他們會比在惡劣環境下容易露出蹤跡,故此,盟軍大多數兵馬都在試圖搜索和追堵,以完成林阡所說的「給他(莫非)報仇」;林阡則一人去掃外圍,外圍就是這瓜州城西的西夏叛軍和流寇:

「自從發現這天然九關,各路兵馬精心布置,勇謀分配盡數得當,誰料就因你們的放棄和倒戈付諸流水,被他鐵木真再回腹地,燒殺搶掠,民不聊生,誰辭其咎!」

「林阡,你,你休想假道滅虢!」夏廷高官在城上喊話,每說兩字縮一次頭。一語道破,夏帝的顧慮一直都是萬一林阡假借打蒙古的名義吞西夏。

「何人願隨我,抗君命,滅蒙賊,救西夏,匡天下。」林阡明明是在城下發話,眾人卻覺頭頂上懸著巨鍾,除了幾個高官抓著「抗君命」罵罵咧咧,其它人都神色凝重。



「懸翦一脈重新規整。代碼方面,可能要費大力氣去更改。人手方面,原有的,暫時都蟄伏。」來之前,林阡就對徐轅說,該擴充轉魄一脈,該啟用新人。

徐轅問出,虛空中軒轅九燁也在問的這句:「主公,用夏諜挑大梁?/林阡,你敢用夏人當細作?」你剛被夏人背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