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合家團圓(1 / 2)

一路高升 錦豬 2070 字 2022-12-28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一路高升最新章節!

朱立誠想了一下,對孟懷遠說道:「懷遠,這事就交給你辦了,如果需要南甸區那邊幫助的話,你直接和齊雲聯系,一會,我就打個電話和他說一聲。」

「行,這事,你就放心吧!只要這王八蛋回來,他就別想跑。」孟懷遠大聲說道。

從涇都到泰方已經有好幾個月了,朱立誠交給他三件事情,不光沒有搞定,連一點線索都沒有,孟懷遠的心里很是憋屈。現在這事總算是有了一點眉目了,對方要是出現的話,他當然不會輕易讓其脫身,

朱立誠嗯了一聲,隨後說道:「對了,你准備什么時候回涇都?」

孟懷遠和他一樣,只身一人在泰方,李倩和孩子都沒有過來。用他老子孟雲飛的話說,你過去是干工作去的,妻兒帶過去反而分心。老爺子這么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孟懷遠在公安系統,又是剛剛過去,為了防止意外,讓他不要把家人帶過去。等熟悉了情況,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了,到時候再考慮這個問題也不遲。

孟懷遠聽到朱立誠的問話以後說道:「我和李倩已經商量好了,今年過年就不回去了,等忙完了這段時間再說。」

朱立誠聽到這話以後,心里一陣感動,對方說不回涇都,當然是為了他的事情。盡管這樣去做了,對方在言語之中,卻一點也沒有表露出來,這才是正兒八經的兄弟。

他本想說兩句感謝的話,但話到嘴邊了,又硬是咽了下去,有些事情,不需要說出來,放在心里就行了。同時,他也決定不能讓兄弟因為他的事情受累,他也得為對方做點什么。

朱立誠又提醒了對方兩句,注意安全之類的話語就掛斷了電話。

第二天一早,趙謝強就讓人把二十萬元罰款交到了工商局,當天晚上,他們讓一個副總就這件事情在泰方市電視台《百姓生活》欄目中做個一個解釋,表示向中毒的那十幾戶家庭表示了歉意。

這個副總在電視上面所做的發言雖然和市里要求的有一定的出入,但朱立誠也不准備過分計較。說實話,這次的事情,趙謝強能做到這個份上,朱立誠已經比較滿意了。要不是因為接近年關,正是大賣場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對方怕是不會這么好說話。

第二天一早,朱立誠就接到了吳天誠的電話,對方在電話里面開心極了,一個勁地誇朱立誠手段高明。用他的話,那就是把趙謝強的牙打落下來,還硬是讓對方吞下去,比他當年搞的那一出高明多了。

朱立誠聽後,只是呵呵一笑,並沒有做太多的解釋。他很清楚這時候,吳天誠不會聽他的話的,他只會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考慮問題。

吳天誠表示,等朱立誠回應天的時候,他一定要和對方好好喝一杯,來個一醉方休,才能表達他內心的喜悅。

朱立誠當然沒有意見,開心地答應了下來。

晚上,朱立誠接到了妻子的電話,對方也是詢問他這件事情,不過他和吳天誠的天都卻截然不同。她問丈夫究竟是怎么回事,並提醒他,對方畢竟是副省長的公子,他這樣做了,會不會有什么後患。

朱立誠聽了妻子的話以後,便把整個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對方。

當鄭詩珞得知原來是怎么一回事時,她也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這事是華運賣場有錯在先,並且朱立誠也是代表市里去處理這件事情的,至於說最後的處理那也是泰方市委做出的決定。就算趙奎傑心里不爽的話,這事也怪不到朱立誠的身上。

朱立誠和妻子說好,他估計要到年三十左右,才能回去。

鄭詩珞對此倒是習以為常,從和朱立誠相識、相戀的時候,他就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所以她也沒什么抱怨的。丈夫能回來過春節,她就很知足了,至於說三十回來,還是二十九回來,她倒無所謂。

臨掛電話之際,鄭詩珞突然說,她想把爸媽接到應天來過年。

朱立誠很清楚妻子口中的爸媽指的是他的父母,因為說道她的父母時,鄭詩珞總喜歡用我爸、我媽,他為此還曾經取笑過對方。

鄭詩珞還說,老兩口有好長時間沒有見到孫子了,一定非常想念,往年他們回去也是來去匆匆,待不了幾天就要回應天了,今年,她想讓他們好好在應天呆幾天。

媳婦能想得如此周全,朱立誠當然沒什么說的了,他嗯了一聲以後,說道:「行,這事我來安排。」

鄭詩珞聽後,連忙說道:「你忙你的事情吧,這事我來做,等再過兩天我和爸媽聯系一下,然後,到二十五以後,和小婷一起回去接他們二老。」

朱立誠見妻子已經把一切都計劃好了,便沒有再說什么。

兩人又聊了一些夫妻間的私房話以後,便先後掛斷了電話。

朱立誠覺得有必要提前和父母說一說這事,他對於朱國良、韓春秀老兩口再了解不過了。他們並不喜歡去兒子家里,別說去應天,就是大哥在寧豐城里的家,他們也很少過去。每次問道他們原因,他們總是以不習慣,待在這沒事做,像個呆子似的,但朱立誠心里非常清楚,他們是為了怕給兒女們添麻煩。

報紙、雜志上經常會出現一些什么中國的父母把孩子管得太死了,要像外國人那樣舍得放手,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之類的話語,朱立誠對此很不以為然。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當中,要說父母對孩子最為關心的,華夏人要是稱第二的話,沒有哪國人敢稱第一。

孩子小時候就不說了,有句話雖然誇張,但也基本能說明華夏父母的態度,那就是捧在手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等子女們長大成人以後,做父母的依然會默默關注著,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女的年齡再大,在父母眼里永遠是孩子。他們不期望子女能為他們做什么,有時候,哪怕只是一句問候,一個電話,都會讓他們開心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