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拜年(上)(2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1816 字 2022-12-28

就算是晚輩,沒有頂撞長輩的道理,但是要是在新媳婦面前的話,也怕曹顒與初瑜兩個臉上擱不住,越鬧越僵。

人少些,就算有口角,也不當鬧大發了,讓新媳婦笑話。

李氏叫兩人坐了,又使丫鬟送來點心吃食,笑著對她們說道:「大過年的,也不能出門子,怪悶乏的,得空便來這邊院子里坐。新媳婦不容易呢,早年我剛嫁給老爺時,也是帶著幾分忐忑。熬了這些年,才算是過來了。」

年下習俗,講究「忌門」,就是過年時,初一到初五,誰家里來了婦女或小姑娘,那就是沖撞了喜慶,一年就要不吉利。

大過年的,男人雖說四處拜年,女子卻是要被束到初六「忌門」結束,才能走親訪友。所以,李氏才對兩個侄媳婦兒說悶乏。

像靜惠、如慧來這邊府,初瑜帶著孩子去東府,這還算是自家內,不算是串門子,因此沒有那些個忌諱。

靜惠只是笑著聽著,如慧抬起頭來,看了看李氏的面容,又看了看她搭在炕桌上白皙的右手,贊道:「不是侄媳婦兒奉承,大太太好年輕呢,想來是省心的,不比我姑……」說到這里,調皮的吐吐舌頭,笑了兩聲,繼續道:「不比我們太太,看著好像甚是糟心。」

進門不到十天,如慧改口還有些不便。

雖說如慧說得直白,但是卻也帶著幾分真是所想。

李氏嘆了口氣,道:「你們年數還輕,不曉得做父母的難處。等過兩年,你們添了兒女,就曉得了,那可是艹不完的心。你們太太比我有福氣,兒女多,所以思量的多些,需要艹的心也多些。你們做媳婦的,即使進了門,還要恪守孝道才是。」說到最後,話音中已經添了幾分正色。

靜惠與如慧忙站起身來,束手應了。

這邊李氏淳淳教導,東府的兆佳氏,看著曹顒、初瑜一家,臉上都能刮下白霜來。

不過是個儀式罷了,左右為的是不失禮。

曹顒與初瑜兩個也只做未見,曹顒牽了天佑與恆生兩個,初瑜抱著天慧,一起拜年。

天佑與恆生還帶著幾分不自在,但是來時,曹顒與初瑜已經哄了一路,也肯安分聽話。

兆佳氏穿著藍色旗裝,頭上雖說沒帶絨花、珠翠等物,但是也是好幾支素金簪子。雖說臉上覆著粉,但是仍是隱隱地露出疲態,想來是休息不足的緣故。

塞什圖前腳才走,她正在炕上思量著這國公府的爵位傳到女婿身上,到底是什么品級,往後外孫子就是小公爺了。

別的不說,這「抓周」禮她卻是不能預備的少了。

雖說曹頤同李氏親,待她只是平平,但是她才是孩子正經的外祖母,這個誰也改不了。

聽說親家太太那邊因兒子過繼的緣故,不願搬到國公府去做老封君,還留在舊宅里。那往後,要是兩家走動,她可是正經的親家太太……想著與庶女不尷不尬的關系,兆佳氏扶著額頭,心里也有些直迷糊。

難道自己個兒真錯了?這保不齊誰是個有福氣的。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當初三姑娘就這么被認回二房,八成是要在南邊做親的,哪里還能到京里做國公夫人?

這樣說起來,她當年的冷情,也算是成就了庶女。這樣想著,兆佳氏的心里就熨帖不少,舒坦了許多。

看著曹顒一家人來拜年,她牽了牽嘴角,想要譏諷兩句。說起來,三姑娘不親二房親長房,也有曹顒這個哥哥縱著的緣故。

不過,看著曹顒笑容寡淡、眼神清明,她將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她心里也是嘀咕,大過年的,這是來拜年來,還是來做什么?

為何使人覺得這小兩口恭敬有余,親近不足,透著幾分疏離。莫非,真是為了她打了恆生的緣故惱了,心里埋怨她這個嬸子?

這也委實太沒度量了些,身為晚輩,怎么能如此?

她「咳」了兩聲,清了清喉嚨里的痰,沖侍立在側的綠菊點了點頭。

綠菊將准備好的荷包用托盤送上前,兆佳氏這才伸手,虛扶曹顒與初瑜道:「都起來坐吧,難為你們,還能過來瞧瞧我!」說話間,掃了曹顒腳邊的恆生一眼,皺了皺眉。

曹顒與初瑜禮數到了,也懶得計較兆佳氏的陰陽怪氣,待兆佳氏的荷包送出,便起身告辭出來。

兆佳氏原還想要再白扯兩句,話卻是被堵到嗓子眼里,不得機會說。

在他們走後,兆佳氏少不得要了一袋煙,跟身邊的兩個丫頭嘮叨一番。

不說曹家幾個小的,往岳家的岳父家,往母家的母家,曹寅已經是騎著馬,到了西單牌樓這邊的酒樓。

禮部的「團拜」酒會,就定在這邊。

兩位尚書、四個侍郎,下邊的司官也盡數到場。除了禮部上下官員,開席前,竟還有位大人物翩然而至。

那就是分管禮部事務的兩位阿哥之中的三阿哥,穿著常服,滿面溫煦地同禮部諸人打著招呼。

到曹寅時,三阿哥顯得格外熱絡些,笑著說道:「還記得曹大人早年未出京時,曾教導過本王騎射。同其他阿哥相比,本王臂力不足,曹大人還曾專門為本王做了腕帶。如今想起,已經是過去將三十多年矣。」說到最後,頗為感觸地搖了搖頭。

曹寅面上陪著笑,心里也卻感嘆不已,莫非,三阿哥沒見八阿哥的前車之鑒,還想弄籠絡人心這一套?

酒樓外,幾個人影陸續散去……*安定門外,雍親王府。

聽說四阿哥回府,戴錦頗為納罕,迎了出來,帶著幾分疑惑道:「四爺,您早上不是說打佟府回來,要往西單牌樓那邊去么?」

四阿哥擺擺手,道:「我原想著大年下的,看看戶部的諸位大人,不過路上得了消息,三阿哥也往那邊去了。還是避避嫌疑的好,沒地為了一頓飯,再驚動了皇阿瑪。」

戴錦聽出四阿哥的話中之意,要是阿哥們都往六部官員的酒宴湊,少不得又引起有心人的關注,使得萬歲爺顧忌。

現下,聖心未明,實不是拉攏人心的時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