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慈悲(上)(1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1772 字 2022-12-28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生於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從正月十七出京,到二月初五回來,曹顒這次口外之行,用了將近二十天。

除了在張家口歇的那天,不管是趕路,還是在牧場清點倒斃牲畜,曹顒每天都是騎著馬奔波,身體已經極為乏力。

差不多的曰子里,另外一個人卻是精力充沛,身體也結實得緊,那就是羈押在順天府許久的智然。

曹家花費了銀錢的緣故,智然在順天府大牢里,沒有受皮肉之苦,在飲食起居上也能接受。

不過,大牢到底是大牢,不是客棧,里面也關押著不少待審、或者審後待處決的犯人。

智然是出家人裝扮,自是給順天府大牢添了談資。、雖說他單獨關在一個門里,並沒有與其他犯人在一塊兒,但是隔著木欄,那些起哄的犯人早已開始罵罵咧咧,嘴里不干不凈起來。

一口一個「禿驢」不說,還吆五喝六地要智然交代,是不是偷了哪個小寡婦,還是干了誰家的大閨女。

還有的,越發粗鄙,想起市井留言,說和尚的那話兒都大,便扯著破鑼嗓子,怪叫道:「趕緊脫褲子,好生晾晾本錢多大?給大家伙瞅瞅。」

旁邊一人,應了他的話,笑道:「急什么?這是想你媳婦的大白屁股了,想要過過干隱;還是老三你自己受不得,沒有女人,男人也要上了。」

真真是群魔亂舞,污言穢語,無法入耳。

開始的時候,智然聽了這些亂七八糟的,只是淡笑不語。後來見那些人哄聲越來越大,言辭越發下流不堪,他就緩緩地坐在地上,盤腿坐了五心朝上的動作,隨即垂下眼瞼,念起經文來。

那些犯人見了智然這正經八百的模樣,不禁哄堂大笑,罵聲越高。

智然卻仍是五心朝上,不為外界所擾。

因被拘拿後,除了身上的衣服,其他都不需留,所以他身上並沒有佛珠。

智然就捏著手指頭,低聲地誦經,卻是老僧入定了一般,漸漸地閉了五覺。

那些人初還嘲笑謾罵,折騰了半個時辰,不見智然有什么回應,也就意興闌珊的,失去了興致。

牢房里安靜下來,智然的誦經聲悠悠地傳到各人耳中。

原本有想罵人搗亂的,聽了這誦經聲,也沒有開口,安靜下來。

大牢里一片靜寂,只有智然不高不低的誦經聲:「……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關,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曰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這監牢里多是作殲犯科之輩,有識的字兒的就已是不錯,又有幾個能聽懂這晦澀的經文?

只是智然看著「寶相庄嚴」,加上這不高不低的誦經聲,使得人打心里生出幾分肅穆來有虔誠信佛的,早已經雙膝跪了下去,沖著智然磕起頭來。

沒有再哄笑,眾人的神色都變得復雜起來。看著不動如山的智然,除了敬意外,大家還帶著些許薄怒與羞愧。

雲泥之別,平素不曉得,這兩相對比倒是顯得大家很是污穢。

智然的心,最初也是無法平靜的。

親眼目睹一個老者因自己的緣故橫死,再聽到這些污言穢語,他心中的迷惘與困惑可想而之。

佛家講的是「殺身成仁」,講的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還講「慈悲為懷」,卻偏偏沒有提過如何為自己開脫。

換了其他人,許是早已想了,這不過是意外罷了,那老嫗自己迎面撞過來的,並不干自己的事兒;要不就是想著,瞅著那老嫗之子不像是好人,娘倆指定是「碰瓷兒」的,這是一場戲碼是他們安排的。

如此一來,不干自己什么事兒了,大家的心情也就平靜下來。

智然卻是不曉得這些,只是曉得自己添了孽障。

不管這是意外,還是別人設的局,有人因他而死的這件事卻是無法抹殺。

按照佛家的生死輪回來說,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智然想到此處,慢慢地睜開眼睛。

不管如何判決,目前他能做的就是,就是念完《金剛經》,再念幾遍《地藏經》,超度死者亡魂。

一遍《金剛經》念完,一遍《地藏經》念完,就有人忍不住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嘴里失語,似乎想要喊人,卻忍不住了。

他也是單獨羈押的犯人,四十多歲的年紀,手上與腳上都是粗粗的鐵鏈子連著。

換做是其他人跪的話,眾人就算是不敢笑話和尚,也要好生笑笑那屈膝之人。但是見是這漢子,眾人就都息了聲兒。

這人犯的是殺人罪,判的是斬監候,如今正在監獄里等著秋決。

就算是嘴皮子欠,也沒有人願意去開死人的玩笑,畢竟心里也忌諱。

過了半晌,方聽到這漢子道:「大師,大師,大師……」聲音越來越高揚,也越來越悲憤,直使人不忍聽聞。

智然慢慢年張開眼睛,問道「施主可是喚小僧?」

那漢子使勁地點點頭,道:「大師,我……小的沒幾個月了……」說到這里,已經滿是絕望之色:「大師,這世上,我上無父母,下無妻兒,想來死後也是孤魂野鬼。懇請大師慈悲,等到秋決後,幫小的念兩遍《地藏經》……」

眼前諸位,在智然心中並無二致。

既是這男子是半拉佛教徒,又是如此懇求,智慧哪里有不應允的道理。因此,他便溫和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