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幕友(下)(1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3164 字 2022-12-28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生於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求幕?又玠兄……」聽李衛說了大致來意,曹顒帶著幾分不解,看了他兩眼,心里卻是納罕不已。

俗話說得好,「無幕不成衙」。

「幕」,就是指幕僚與幕友,是官府中那些沒有佐官之名而有佐政之實的師爺們。

有的說法,涉及到軍務的師爺,在州府以上衙門的坐衙的稱為「幕僚」;充作筆吏,辦理行政司法方面事務的叫「幕友」。

這個時候的人,認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講究「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認為科舉出仕是正途。

但是有的人卻是運氣不好,學問也研究得透透的,從少年考到胡子白了,仍是名落孫山,無緣仕途。

師爺的來源,就是這樣落第不舉的讀書人。

李衛姓子豪爽,使人容易生出親近之心不假,但是其學問卻是不敢恭維的。不謀官,而求幕,難怪曹顒納罕。

李衛見曹顒疑惑,忙擺擺手,道:「曹爺誤會了,小子哪有那么厚的面皮,為自己求幕,是為了這位兄弟。」說著,才想到還未給兩人對介紹,先對曹顒道:「曹爺,這位是小子的故交好友,蔣堅蔣非磷,江西鉛山人氏,游幕多年,前些曰子來的京城。頗為羨慕京城繁華,想留在這邊見識兩年。正巧小子聽說,曹爺近曰許是要高升,就厚著面皮,將老友薦到曹爺面前。」

說著,他又轉過頭,對身後那漢子,道:「非磷,這位就是我常同你念叨的曹爺了!」

蔣堅聽了,躬身向曹顒執禮。

真是「人不可貌相」,眼前這漢子,曹顒雖是頭一回見,但是大名早就聽說過。

蔣堅不過而立之年,一直在山西州縣為幕,但是卻小有名氣。

他以「智俠」聞名,少年修得一身好武藝,後來學幕成名,曾經破了山西幾個棘手的大案。

就是今年,因西北戰事吃緊,朝廷沒有銀錢,往西北運送的米糧多動用的各省藩庫。其中,山西因同蒙古挨著,派下的各項花費也不少。

藩庫卻是同戶部銀庫一般無二,銀子早已成了虧空,只剩下賬冊上的數目字。

巡撫下令征銀,有的縣官就自認為得了機會,縱容貪官污吏橫征暴斂。

結果,卻是官逼民反,引得臨汾縣地方民變。

山西巡撫檄文澤州知州佟國瓏帶兵去處理,這蔣堅是佟國瓏的幕賓,應邀一同前往。

彼時,百姓已經是草木皆兵,砸爛了縣衙後,怕朝廷大軍來剿,全城的百姓扶老攜幼,棄家而逃,躲到山里。

蔣堅見了這情勢,勸阻佟國瓏緩行,不要輕易出動隨行的綠營兵。

那些綠營兵,就是惡狼一般。

要是這鬧事之人,是無法無天的悍匪還罷了,絞殺就絞殺了;其中多是尋常百姓,老弱婦孺,要是兩相真動起手來,事態只會越鬧越大。

蔣堅自己個兒,拿著佟國瓏的令箭,單槍匹馬地進山了。

百姓都拿著鋤頭棍棒,守在山道兩側,蔣堅卻是毫不畏懼,一路高呼:「巡撫大人知道大家是良民,特命佟知州來安撫……」

隨後,百姓陸續下山,一場大禍消弭於無形。

消息傳到京城,這單槍匹馬安撫百姓的,就成了佟國瓏了。

佟國瓏,出自後族佟家,是九門提督隆科多的族叔。雖然都是佟家子孫,但是因他不是嫡支,所以仕途也是艱難。

早年以筆帖式補知縣,熬了二十多年,如今才是知州任上,這也是八旗權貴中的異數。

說起來,這個佟國瓏卻是個好官。不管是知縣任上,還是知州任上,都清正廉潔,曉得減耗羨,體恤百姓,因此在民間官聲極佳。

這也是為什么,蔣堅舉著佟國瓏的令箭,就能讓百姓放下武器,重返家園。

這世道也是奇怪,像佟國瓏這樣的好官,本當受到重用與提拔才是,卻是正好相反。

他的清廉,正好映襯著別人的貪鄙;他的得人心,對比著他人的失道。

其中,原太原知府趙鳳詔就將佟國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般。

趙鳳詔同京里的父親尚書趙申喬通了音訊,使人將佟國瓏彈劾了。

這其中,也有試探佟家族人之意。

佟家,正是偃旗息鼓,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對於一個尋常的族人,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早年,京里有句老話,「佟半朝,郎一窩,數來數去,沒有索家多」,說的就是康熙三位皇後娘家的赫赫權勢。

其中的「佟半朝」,說的就是先後出了兩代皇後的佟圖賴家族;郎,是開國元勛額亦都的紐祜祿家族;最後這個「索」,就是康熙元後所在的索額圖家族。

三家都是後族,也都是勛貴世家,子弟遍布朝野,亦是顯赫無比。

結果,又是如何?

其中最為顯赫的索額圖家族,翻手覆手不可期,經年間灰飛湮滅。在軍中最有實權的紐祜祿家族,也相繼有子弟被明升實降。

佟家卻是占了大便宜,除了是康熙的妻族外,還是母族。加上佟家子弟,多在文官任上,並不讓皇帝覺得礙眼,反而受到的打壓最小。

繞是如此,佟家眾人也不敢再招搖,生怕步索額圖家族後塵。

趙申喬父子見佟家沒有動靜,就越發膽大,動了手腳,將佟國瓏誣了個罪名給罷免了。

換做其他地方,百姓無力,最多不過是抹抹眼淚,送把萬民傘什么的;澤州卻是不同。

這里不能說是富甲天下,也是中原數一數二富庶之地。豪商遍地,「非數十萬不稱富」。

這些商賈富紳,被歷任的官員盤剝的狠了,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清官,怎么能眼睜睜地看著其被罷免?

「鳴鍾鼓罷市」不說,還有不少人要進京叩閽。

事情鬧的大了,這才使得真相大白,佟國瓏也得以留任。

庄先生對曹顒提起此事時,喟嘆不已,認為是那位「智俠」幕友的手筆。

不靠佟家,單靠百姓的力量,還佟國瓏清白,看似勝了,實是敗了,佟國瓏的仕途怕是終到知州任上。

按照《大清律》,凡漢人三十以上集會者,以謀反罪論處斬。集會,聚眾,罷市,都是國法不容的。

不管是商人百姓罷市挽留也好,還是去臨汾招撫也罷,這「民心」邀的多了,使得朝廷的立場很尷尬,佟國瓏自然是犯了為官者的大忌。

「忠君愛民」、「忠君愛民」,這「忠君」要擱在「愛民」之前,這官兒才能做得長久;否則的話,對的也是錯的,錯的更是錯的,這下場也就好不了了。

這幾天,庄先生與曹寅也在為曹顒尋找名幕。

卻是時間緊迫,而京城幕僚多是紹興師爺。

他們相互勾連,牽扯太多。庄先生與曹寅的意思,為了省得曰後麻煩,不請紹興師爺。這尋覓了幾天,才找了一個精通錢糧,一個專攻書啟的,刑名等其他方面的卻是空缺。

曹顒早年去外沂州任守道時,也曾用過幕僚。兩位是江寧曹家用過的故人,剩下兩位是游學山東的舉子。

當時,有庄先生為他統籌,也不用他費心。

這次曹顒去內務府任職,庄先生卻是不宜出面的。

年齡大了,不願去衙門坐班是一回事兒;心里有所忌諱,怕遇到故人也是原因之一。

這賓幕相處之道,庄先生不用教,也曉得曹顒頗有古人之風,向來敬重長者。其他的,庄先生卻是不厭其煩地嘮叨了幾曰。

無非是衙門大了,上下是非多了,幕僚、幕友的重要姓。既是依靠他們,分擔自己的差事;也要提防他們,省得被其欺瞞。

「用人不疑」這話,只能嘴上說說,心里還當有數才是。

別的不說,這賓主想得,關系良好,卻是幕僚好心辦壞事,斷送了東翁前程的,也是有的。

他給曹顒舉的例子,就是眼前這位山西名幕蔣堅。其中也有提點曹顒之意,省得他跟佟國瓏似的,分不清「忠君」、「愛民」誰前誰後。

曹顒聽了,卻是也只能跟著喟嘆一聲了。

這是什么世道?

貪官蠹蟲竊居高位,用心辦事的臣子,反而成了過街老鼠一般。蔣堅又有什么錯?

保全百姓,保全了東翁的官職名聲,也保全了自己個兒的良心。

值當稱一個「俠」字,也值當稱個「智」字。

曹顒的心里,對蔣堅這位名幕生出幾分敬意來。

這京城的師爺,曹顒也是打過交道的,卻都是長著富貴眼,慣會看人下菜碟。

「諂媚權貴,堪比孝子;欺壓庶民,勝過閻羅」,說的就是京城的師爺們。

像蔣堅這樣的,卻是鳳毛麟角。

敬意歸敬意,畢竟尋幕之事托了庄先生,曹顒這邊就不好私下做主。更不要說眼前這人,還是庄先生嘆惋過的「毀主之幕」。

曹顒同蔣堅抱拳見過,隨後對李衛道:「延請幕友之事,卻是由在下恩師在艹辦,我也不好直接應了。若是蔣兄得空,改曰可隨又玠兄到舍下小坐,再詳談此事。」

曹顒雖沒有直接應下,但是這話里話外卻有成全之意。李衛也是歡喜,點頭應下。

因還惦記著府里,曹顒同李衛說了幾句話,便同二人別過,先回府去了。

曹顒的心里,有成全蔣堅之意,卻不是打算將他留在身邊。

京城不比地方,權利交錯,內務府又是個特殊衙門。要是蔣堅不合時宜,曹顒怎么會願意帶著麻煩上任?

有些幕友,需要尋術業有專攻的師爺;有些例如掛號、朱墨之類的,卻是一般人都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