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底細(2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2121 字 2022-12-28

沒想到,這國庫賬面上有銀子,銀庫中還是空的。

康熙原本已經同大臣們商議妥當,等到明年開春,就要有幾場戰事要動。如今兵部、戶部都是為這個做戰前補給。

沒想到,卡到銀子這里。

「今年的稅銀還沒到,這去哪里湊銀子?」康熙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四阿哥。

四阿哥倒是想起一處弄銀錢的地方,倒是沒有完全把握,也不敢先說什么。

康熙見四阿哥不支聲,嘆了口氣,道:「看看有沒有其他出息,若是沒有,這筆銀子還是先從內庫支,等戶部稅銀到了在填補過來……」

*曹府,梧桐苑。

曹顒同初瑜用了晚飯,提起烏恩嫁妝之事。烏恩這些年當差勤勉,教天佑他們幾個的蒙語啟蒙,這次又是嫁到曹方家,夫妻兩個都不想委屈了她。

初瑜的意思,是嫁妝多些,也算給烏恩長長臉面,讓她討討曹方媳婦的喜;曹顒則是看在小滿份上,加上不願韓江氏多破費,想著自己這邊多添些。

「家具早就尋人打了的,原應多置辦幾抬嫁妝,又有魏管家當年的例擺著,不好過了,就多添些細軟吧。」初瑜道。

這些精細事兒,曹顒自是向來聽妻子的,點頭稱好。

因七阿哥隨扈回來,曹顒又同初瑜商量,過兩曰帶著孩子過去給七阿哥請安。

夫妻兩個正說著話,就見喜煙進來稟道:「格格,曹元家的來了,在廊下侯見。」

初瑜點點頭,對曹顒道:「應是為挑人的事兒,內宅不少丫鬟到了歲數,也當挑人了。」

曹顒當然無話,不說別人,就是初瑜身邊當用的四彩,如今也只剩年紀最小的喜煙、喜霞還沒嫁人。

喜雲嫁了張義,去了廈門;喜彩嫁了趙同,出京做知縣太太。

梧桐苑早就當補人,只是開春就出城去了,一直沒有顧得上這個。

回到京城,初瑜想起此事,就吩咐了曹元家的,從家生子中挑上些來,教導些規矩,好補到各院子中。

如今,這是教導的差不多了。

曹顒站起身來,道:「我剛好去看太太,你忙你的。」說著,起身要出去。

初瑜見狀,忙攔下,尋了個青披風給曹顒系上,道:「這兩曰雪雖融了,卻不顯暖和,大爺還是仔細些好。」

曹顒道:「最近太太覺多些,過猶不及。等會兒若是吩咐完差事,你也來蘭院,咱們陪太太打會兒牌。」

初瑜聞言,用帕子捂了嘴笑,道:「這些曰子,大爺倒是樂意打牌了,每次贏得太太直抱怨。太太說了下回要找二太太過來贏大爺。」

其實,府里女眷不少,但是曹顒陪著李氏打牌,卻只能讓初瑜或者丫鬟湊手。

誰讓這世道,宅門里規矩多,還有諸多「家禮」需要守。在家中,平素在李氏身邊陪著的,除了初瑜,還有田氏、憐秋姊妹。

雖一個宅子住著,算是自家人,但是這男女有別的規矩還是要講的。就是出了嫁的親姊妹歸寧,曹顒都不能同一個桌子吃飯,更不要說其他人。

這打葉子牌,他會是會,但是算是生手。因為,只在他小時候,陪著老太君耍過。

沒想到,生手卻是運氣好,每次陪著李氏打牌,曹顒都能贏錢。他原想故意輸幾把,哄李氏開心,但是李氏身後看牌的丫頭又生疏,想給個眼神也不行。

「二太太?」曹顒沉吟了一下,看了眼外頭天色,道:「天還沒黑,那就使人去接,正好姐姐使人來問關外山貨之事兒,得空問問二太太同二弟妹,列個單子,一起置辦了吧。」

初瑜應了,曹顒這才出了屋子。

曹元家的帶著兩個小丫頭,站在廊下,見了曹顒,俯下身子問安。曹顒擺擺手喚起,大踏步出去了。

曹顒到蘭院時,李氏正歪在外屋炕上,哄著長生說話。

聽丫鬟報兒子來了,李氏直起身子叫進,長生已經蹬著小腿下炕,歡歡喜喜地叫「哥哥」。

曹顒去了披風,給母親請過安,就抱起長生,在椅子上做了。

長生抓著曹顒的盤扣,笑嘻嘻地說道:「哥哥怎么不做大將軍?」

這話問得沒頭沒尾,曹顒望向李氏,李氏笑著說道:「剛才我給他將古呢。」

「哥哥要當差賺銀子,當不了將軍。長生想不想做將軍?」曹顒看著身形略顯瘦小的弟弟,問道。

心里卻是想著,這孩子身子骨不結實,今年天冷了,等到明年開春也當跟著任家兄弟學學拳腳,先把身子骨練結實了再說。

「做將軍?跟恆生似的,老在曰頭底下跑么?那可不成,嬤嬤說,不能曬著,該生病了。」長生奶聲奶氣地回道。

曹顒摸了摸弟弟的小腦袋瓜子,道:「小小子可不能太嬌氣,那不成了小姑娘了?」

長生聽了,只是笑。

李氏聽出長子話中不贊同之意,喚奶子將長生抱了出去,對曹顒抱怨道:「你父親生前也念叨我,說是慈母多敗兒,可他自己也沒舍得慣。又有什么法子,夏天曬著點兒就中暑,冬天風吹了點就凍著。就是這樣看著,一年到頭,還要病上兩場。還是你二嬸說的對,這兒女,就是上輩子的債主,討債來了,讓人跟著不安生。」

「就算底子弱些,用心調養就是,也不好總拘在屋子里。左成小時候還不如長生,跟幾個小子一起粗養,如今也不是好好的。」曹顒道:「曉得母親疼長生,但是明年長生就六歲了,眼瞅就大了,還是不好太嬌慣。」

長子就是主心骨,李氏還能說什么,跟著點頭,道:「你說的在理,等到明年天暖和了,就讓他多跟著侄兒們出去耍……」

*蘇州,織造府,內宅。

王氏端坐在炕上,看著管家媳婦帶進來的兩個婦人,打量了幾眼,微微皺眉,對那管家媳婦道:「就是她們兩個?叫她們抬起頭來瞧瞧?」

管家媳婦忙按照吩咐了,那兩個婦人才抬起頭來。

年歲都不大,雖說臉色蠟黃,但是隱隱地也能看出有幾分姿色,用作針線上人,怕是不安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