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金枝(2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1576 字 2022-12-28

李氏剛從芍院回來,在蘭院門口與曹顒碰個正著,母子兩個一起進了院子。

到了上房,她拉兒子到炕邊坐下,摸了摸他身上的吉服,道:「怪沉的,不過穿著,顯精氣神。」

曹顒見她並無異色,道:「十六爺在造玻璃,要不母親這邊也早點換上玻璃窗?」

「玻璃做窗戶,太靡費了,豈是尋常人家能用的?這窗戶紙都是月初新糊的,五月里又換窗紗,哪里用得著玻璃?」李氏擺擺手,道。

京城夏季炎熱,夏天都是換紗窗的。

曹顒笑道:「如此一來,十六爺的發財大計怕是要等到中秋後才能奏效。」

李氏聽了,少不得過問兩句。

曹顒就將十六阿哥籌銀之事說了,李氏聽了,猶豫了一下,道:「顒兒,外頭怎么有閑話,說十六爺捐了王府家財,你看咱們這邊……」

「母親,既是閑話,何必放在心上。不管如何,那是十六爺與皇上兄弟之間的事,同咱們家有什么相干?」曹顒道。

李氏聽了,松了口氣,道:「誰又稀罕那些勞什子,只要你平平安安的,我吃糠咽菜也歡喜。」

曹顒曉得,她是被李、孫兩家的變動嚇到了,安慰道:「皇上能想起使人來傳旨,可見是個顧情分的。母親且安心,就是舅舅那邊,也終會太平的。」

李氏不願同兒子提及這個,說起出行之事,她道:「要一直跟著幾位長公主的儀仗么?都不熟悉,遇到豈不是要生出尷尬?」

曹顒就將幾位長公主的情況大致提了一句,其中榮憲長公主與下嫁孫家的愨靖長公主因久居京城,李氏也曾在平郡王府見到過。

李氏想了想,道:「能不能不隨公主列,跟著命婦班?」

曹顒不明白雍正此舉的用意,道:「明兒我尋十三爺打探打探,看看皇上的用意再做安排。」

大行皇帝出殯,宗室命婦多要去送殯。

像七福晉、十三福晉、十六福晉、十七福晉都與曹家相熟,平郡王福晉也會去的。

可是李氏即便不隨公主列,按照規矩,也沒有資格與這些親王、郡王福晉同行,要列於眾人之後。

「問問好,能換就換,要不然,我總覺得忐忑,不好見人……」李氏長吁了口氣,道:「有你們幾個,我早就心滿意足,實沒有攀附富貴的心思……」

母子兩個說這話,初瑜也過來了。

少不得提及四月里鄉試之事,天佑早央求了曹顒,提前在順天府掛了名。左住、左成雖眼饞,但是他們院式考得成績靠後,反而沒有資格直接參加鄉試。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兒子上進是好事,但是曹顒也怕他累著。

「算算曰子,到時候差不多也從皇陵趕回來了。只是這些曰子,你多看顧些,不要叫他太累了。」曹顒道。

初瑜點頭,對長子也有些不放心。

眾人正說著家常,就聽到院子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是曹頫來了。

他身上還穿著制袍,看來也是才從翰林院回來。

他進了屋子,先給眾人請安,李氏問道:「這般找急忙慌地趕過來,可是東府有什么事?」

曹頫笑道:「能有什么事兒,不過是侄兒想伯娘了,過來給伯娘請個安,順道跟大哥說說禮哥兒下場之事。」

李氏見他如此,還以為他是聽說有內侍傳旨擔心自己,才過來探望,笑道:「沒事就好。」

曹頫素來與李氏親近,陪著說了幾句話,眼角卻一直瞄向曹顒。

曹顒見狀,起身道:「母親,我剛好有事兒尋小五說話,我們先去書房。」

李氏擺擺手,道:「去吧去吧,只是一會兒就要擺飯了,小五不許走。今兒昌平庄子送了不少野菜過來,叫人給你做野菜餑餑。」後一句,卻是對曹頫說的。

曹顒與曹頫兩人應了,挑了簾子出去。

出了蘭院,曹頫便急聲道:「大哥,麻煩來了,可如何是好?」

曹顒聽了,心里「咯噔」一下,道:「仔細說,怎么了?」

「有個女子尋上門了,找二哥。」曹頫漲紅著臉道:「這叫什么事?大著肚子,瞧著那樣子,怕是有六、七個月了……二哥今兒當值,不在家中,管家不敢往里報,安置在門房里,使人迎了我……」說著,帶了幾分埋怨:「二哥也忒糊塗,二嫂這幾年苦熬,他還這樣,這不是打二嫂的臉么?」

曹顒聽了,皺眉道:「從哪里來的女子?姓甚名誰,可都打聽清楚了?」

「只說是從西寧來的,其他的不肯說,說要見了二哥才肯說。」曹頫道。

曹顒揉了揉眉心,心中著惱。

曹頌去西北是從軍,容留婦女,掄起來還是罪名。若只是露水姻緣,怎么又招到家中?

靜惠過門十年無子,若是兆佳氏曉得此事,不管曹頌與靜惠夫婦如何想,怕她就要將這婦人安置下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