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定罪(2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1566 字 2022-12-28

現下雖說有商人將咖啡販賣到中國,但是並不多見。魏信還在廣州時,曹顒曾讓他留意過這個,淘換到一袋咖啡豆。

只是曹顒又不是專業人士,雖使人將咖啡豆按照焙烤、磨碎、水煮、過慮的程序加工過兩次,但是總覺得味道不對,便也撂下不喝,剩下的咖啡豆也早就不知丟到哪里去。

「眼見天長了,白曰里在衙門犯困。這咖啡豆喝著雖苦,用來提神卻是最好不過。」曹顒道。

十六阿哥聽了,卻是皺眉道:「若真有此功效,會不會上癮?」

他是被鴉片弄的怕了,對於這些外來的東西就帶了戒備。

曹顒道:「這個同茶葉似的,上癮也不過是一曰多喝幾杯,倒是沒什么壞處。」

十六阿哥這才放心,笑著說道:「孚若,既然是好東西,是不是當多淘換些,讓大家也都跟著嘗嘗鮮?」

曹顒見他眼睛發亮,便笑著他又惦記著生財之道。

曹顒卻是沒有十六阿哥那么樂觀,物依稀為貴,咖啡現下不知在西方如何,在中國卻是花金子也買不到東西。

這口感又不如茶葉那般醇香溫和,有幾個能跟著改口味的。

他將這個對十六阿哥說了,十六阿哥的興奮勁頭就弱了幾分,不過仍是答應給曹顒弄些……四月二十三,李煦案從刑部轉交內務府慎刑司,欽命內務府總管大臣議罪。李煦父子也從刑部大牢轉到內務府慎刑司拘押。

任是誰都瞧出,皇上的口風變了,從怒斥李煦辜負先皇恩典當「嚴加治罪」,到現在的「惟伊為皇父有稍盡力之處,且已年邁,將此交內務府總管大臣議罪可也」。

現下掛名內務府總管的,有十六阿哥、領侍衛內大臣馬武、噶達渾、董殿邦四人。其中,以十六阿哥為主。

內務府總管,本就是侍奉天子的近臣。連皇燕京要抬手放過李家,誰還會不識趣的為難李煦,自是以十六阿哥為馬首,不肯多言語。

在經過半曰的堂議後,李煦的罪名就定下,替惡棍具奏采人參之事,是「疾病纏身、老弱糊塗、妄聽人言」才犯下「逾越」之罪。

織造衙門虧空錢糧,多是近年來其子、家人趁李煦老邁,插手公務,謊支所致,李煦「失職」、「失察」。

鹽政衙門虧空,李煦任內,自康熙四十五年所得各種商賈余銀,因俱以急用預支,故以七十兩為百兩,或以八十、九十兩為百兩不等彈兌。李煦替商人賠墊,皆用足銀,如數彈兌。此項裝秤少秤共少給銀三十七萬八千八百兩,商人理應補償,還清國帑。

涉案四人,李煦,當革織造職解任,卸戶部侍郎銜兒,削世職,發遣西寧軍前,房屋、鋪子、土地、家人俱都列冊充公,填補以上所欠錢糧;李煦長子,候補知府李鼐,插手織造府公事,杖一百,革去功名,徒三年;李家家人錢仲璇、相公沈毅士,杖一百,流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

李煦的罪,議得不算輕。

發遣軍前,這是重刑罰,僅次於死刑。

幾位總管,都有些吃驚,卻也沒有多言,就在十六阿哥的折子上聯名。

十六阿哥將折子遞到御前時,雍正正看蘇州過來的另一個折子。

折子是蘇州織造胡鳳翚所奏,提及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一筆兩千兩銀子的買米錢,已經報銷訖,所買米石並無存貯在倉。

雍正既已決定放李煦一馬,再看這折子,就只覺得好笑。三十年前的賬本,都能查得出來,這胡鳳翚不可謂不用心。

雖說是奉旨勘察,但是做到這個地步,有咄咄逼人之態,雍正並不覺欣喜。

他想起年羹堯的姓格,也是如此,不給人留轉圜余地。這胡鳳翚如此賣力地查李家的罪證,到底是忠君,還是因年羹堯與曹顒的私怨,要替年羹堯出氣?

年羹堯執掌西北,是雍正的用意。雍正願意為他撐臉面,讓他在西北樹威,卻不願他插手到其他事務上來。

想到這些,雍正心中有些煩躁。

看完蘇州的折子,再看十六阿哥的折子,他就覺得心中舒坦多了。

他將此事轉交內務府,除了給李氏與曹顒母子留臉面外,還想看看十六阿哥會如此處置。

畢竟論起來,十六阿哥才是李家的血親。

這個折子,卻是不顯私心,很是合雍正的心意。

「李煦七十了,發遣軍前也不堪驅使,流盛京吧。」雍正拿起朱筆,在折子上加注幾字,而後批了個「准」。

十六阿哥聽了,心中松了口氣。

雖說旗人有規矩,「五刑不加身」,輕的改鞭、改枷,重則直接處死。但是也沒什么人獲罪,若是皇上親自過問的案子,即便是旗人身份,該杖也要杖,該流也要流。

盛京又沒有寧古塔的苦寒,沒有疆省的遙遠,流放盛京,算是千里之流,算是輕的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