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張目(2 / 2)

重生於康熙末年 雁九 1534 字 2022-12-28

從寡嬸守寡時的年紀,到唐家多少畝祖上傳下的田產、屋舍,都列舉在上。

曹顒見狀,立時變了臉色。

這真是賊咬一口,入目三分。

即便最後能證實,這折子是子虛烏有,可唐執玉的為人也要遭到質疑。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更何況「殲嬸」這個火爆的話題,又出現在素來有清名的唐執玉身上,自會成為京城權貴茶余飯後的笑談。

「什么世道,真是好人沒活路!」曹顒同唐執玉認識十多年,對於唐家事,也知曉頗深,忍不住同宋厚抱怨道:「現下唐執玉高升,幾個堂弟也誠仁,曰子好過些。早年他幾個堂弟沒考中功名時,一家老小都要他一個人養活。曰子過的艱難,妻女都要親自艹持家務。辛苦了好些年,硬是將堂弟們都供出來了。這本是一樁美談,卻是被這起子小人利用潑臟水,真令人著惱。」

宋厚摸著胡子道:「官倉向來牽連甚廣,連大人都束手束腳,另設常平倉,不去動官倉這一塊,其中凶險,可見一斑。唐大人卻行霹靂手段,徹查官倉,引人攻訐,也在所料之中。只是沒想到,這般來勢洶洶。大人還要早做打算,唐大人官聲雖佳,卻沒有做過天子近臣,艹守並不為天子所知。這個關口,皇上見了這些彈劾的折子,許是會體諒唐大人不易,駁回這些折子。可三人成虎,聽得多了,即便不會在此時罷了唐大人,也會在心里厭棄唐大人的品行。那樣的話,唐大人的前程,怕就要止步布政使。」

唐執玉雖做到布政使,卻不黨不群。

這些人敢蜂擁而上,甚至不惜信口污蔑,也是欺他沒靠山。

出力挨罵的活都讓唐執玉干了,曹顒這個上司,總要有些擔當。

只是清苑距離京城畢竟有將近三百里的距離,曹顒想要為唐執玉張目,還要好生思量。

畢竟兩地相距三百里,他也不好顯得自己消息太過靈通。

思量再三,他便對京城御史攻訐唐執玉暫做不知,只在給雍正的請安折子里,提及一句。

直隸藩庫去年的養廉銀子,只用了十之三、四,剩下的,是否要送一半進京,以豐西北軍餉。

下一次請安折子中,曹顒又提了布政使司徹查地方官倉所發現的一些弊端。

康熙六十一年,先皇下令的清查通州京倉時,曹顒與雍正都是參與人。

曹顒便用京倉做對比,用數據的方式,將官倉的弊情陳情紙上。

兩次請安折子過後,唐執玉被彈劾的消息已經從京城散開,傳遍直隸官場。

隨後,曹顒立時寫了一封厚厚的折子,向雍正「請罪」。

唐執玉兢兢業業,愛民如子,可謂是能吏。卻因縮減養廉銀份額,與清查官倉兩件事,得罪同僚,受到這般對待。

曹顒身為總督,卻不能壓住直隸官場,使得唐執玉被排擠攻訐,身為上峰,實在是不合格。

折子最後,曹顒又被唐執玉「霸占」叔父家財的傳聞表示憤慨。

他提了自己曾在十來年前,與唐執玉同衙為官,對唐執玉度曰清貧的情況下,奉養寡嬸、教養堂弟之舊事也曉得些,雲雲。

宋厚看了這折子,進諫道:「大人還需思量,這個折子,雖說能在御前為唐大人洗清冤屈,卻也容易惹人詬病。」

曹顒聽了,明白宋厚所指。

不過是督撫相合,與督撫不和。

對地方官員來說,自是希望督撫相合,省得「神仙打架,殃及凡人」。

在九五之尊眼中,駕馭天下,卻是處處要講究權勢平衡之道,不希望看到臣子大權獨攬。

曹顒督撫一身,唐執玉這個布政使成為督撫下,第一文官。

雖說兩人是上下級,可在雍正眼中,定也希望兩人有所牽制。

曹顒為唐執玉辯白的同事,便也破壞了兩人相互牽制的局面。

曹顒擺了擺手,道:「無妨,這個總督總是做不長的,要是能借由子脫身,也算是善始善終。」

面對雍正那樣多疑的帝王,曹顒要是表現得面面俱到,說不定反而要受猜忌。

如今為唐執玉張目的這張折子,義憤填膺,帶了幾分倉促,雖有些不合官場規矩,卻也無大礙。反而顯得曹顒魄力不夠,太重人情,所以行事帶了毛躁。

這些毛病,都是曹顒本就有的;在雍正面前在白扯一遍,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