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違初衷(2 / 2)

攪亂三國 孫一凡3703 1558 字 2023-01-01

「臣謝皇上信任,謝皇上不追究臣多次的行為不當和過失,但臣一人身兼錄尚書事,車騎將軍、大司馬等數職,但對朝中百官、政事還是有諸多疏漏之處,行事也有諸多不妥,不公之處,致使朝中諸多人對臣不滿,朝堂失和,出現了如此嚴重的流血事件,臣實在是有負聖恩,於公更有對屬下不察之罪,臣懇請皇上撤換臣大司馬、總領尚書事…….」

「慢來,慢來,曹愛卿還領什么不察之罪?呵呵,瞧愛卿說的,沒有你力挽狂瀾,拯救了整個京師免於陷入混亂,沒有愛卿的當機立斷,拯社稷於飄搖,外帶維護了皇室尊嚴!朕恐怕現在就沒就會這樣安詳做著這里與眾位愛卿如此敘話了!曹愛卿有如擎天之柱的表現,不但無罪,朕認為愛卿時我朝最大忠臣,最大的功臣!朕要是不狠狠的獎勵愛卿,天下人都會覺得朕處事不公,都會覺得朕虧待了愛卿!」

在劉協超凡脫俗的一番說辭下,曹智在此愣住,再此哀嘆!

「荀尚書,你說說這次曹愛卿平定袁術,又掃清京城亂黨,可謂居功至偉,朕應該再賞些什么給曹愛卿?」劉協不等曹智起身推脫,就叫出荀彧詢問著對曹智的封賞一事。一桿文武大臣的注意力也稍稍注意到曹智這次班師回朝,還是帶著平定叛亂,收復一大塊疆土的功績。昨夜的這場風波,已經讓曹智的這份光環黯淡的許多人都想不起來了。不是現在劉協提起,好些人都快忘了這事。

皇帝叫,荀彧只能走出朝列,「哦!」聲著,低頭不知如何回答。他知道今日曹智帶劍入宮,只是為了把事情向獻帝說明,彌合兩人間出現的裂痕。曹智希望劉協能像以前不遺余力信任他,而曹智將會在群臣、百官面前宣誓一生效忠漢室,輔佐劉協。但現在卻為欲蓋那份密詔之事,劉協弄巧成拙的要封賞曹智了。

雖說曹智此次出征,的確建了莫大的功勛,統一豫州,剿滅袁術的叛亂。曹智在這份功勛下受點封賞也實屬應該,但在今日這種情形下,就有點變味了。

曹智很不是滋味的呆立著默然無語,此時,劉協急切的話語又起了。

「朕封曹卿家武平侯,由於國家正處在非常時期,三公之職不能有長期空缺,朝廷和朕都需要曹卿家多負擔一份職責。朕再要曹愛卿兼任起大司徒一職,曹愛卿不要推遲,這事就這么定了,今晚朕宮內賜宴曹大夫,退朝!」

武平侯可是縣侯一級的了,再上一個台階,達到一個郡的封地,曹智就跟一個王的封地一樣了。通過這場風波,曹智不僅多了一份官職,爵位也漲了一級,這不是他搞這么大陣仗在文武百官面前帶劍面聖的初衷。但劉協在金口玉言之下升了曹智的官職,加了曹智爵位,就火一般的宣布退朝,逃了。

曹智沒有阻止,他懷著失望也率百官出了昭陽殿。

就在這日下午,曹智對外宣布了將董承、吉平、趙彥等人執行滿門抄斬,夷三族的決定。其實這也只是一個對外的宣布了,在昨晚,這些亂黨的家人差不多早已被曹智的人殺了個干凈,這時也只是走了個過程。

黃昏前,更是從皇宮內傳來了董琳董貴妃自縊的消息。而馬騰的兒子馬鐵也在昨日被樂進秘密逮捕後,與這一日的晚些時候被釋放。在這之前他有幸見到了聽說余怒未消的曹智,不知曹智對他訓斥了些什么,在被曹智要求帶了封信給馬騰後,就被樂進帶人護送出了許都。

而劉備和孫策派來的代表,不知見機得快,還是曹智的人搜捕不利,反正是在董承的事機敗露之前,他們就沒了蹤影。而曹軍對許都一夜的搜捕中,未能尋到這兩幫人的蹤影。

在這場風波落幕後,如許多官員預料的那樣,僅隔一日,許都的大街小巷就傳出了各種曹智血洗京城,大殺亂黨的事跡。只不過不是曹智正義化身的版本,而是曹智大奸臣的流言。有甚者把董承等說成忠義之士,由於想扳倒曹智,計劃不周,事跡敗露,被曹智殘忍殺害的,更有說曹智殺完這些忠臣,余怒未消,帶劍入宮,將已有五個月身孕的董妃殺死於獻帝面前。

反正說什么的都有,這種有心人故意在制造的謠言,是想故意破壞曹智的形象。但曹智並沒有因為這樣再次大索京師,而是采取了任由發展的態度。

李儒、郭嘉等先後向曹智提醒過,這種對曹智不良的謠言,將直接曹智苦心經營多年的政治形象,對於將來後人對於曹智的評述也會產生影響。

但曹智未愈接受他們的忠告,他最後氣惱而又奇怪的對屬下一桿文臣武將說:他終於明白,他不但繼承了他大哥曹操的地位、勢力和前途,還繼承了曹操的歷史使命,成為一個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