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全文終)(2 / 2)

仵作驚華 薄月棲煙 2104 字 2023-01-02

戚潯眼瞳微亮,「將人請進花廳說話。」

言畢又看向玉娘和錢甘棠,「咱們一同去看看?」

玉娘和錢甘棠齊齊起身,三人一道出了門。

早年間長公主趙沅倡導開辦女學已有數年,但自從八年前秦氏一族被誅,長公主也被禁足靜緣寺後,此事便被擱置,這世道男子當權,並沒有幾人真的想看到女子讀書識字考功名,後來長肅侯府與陸氏起勢,戚潯便與交好的幾位夫人小姐一起,先在洛神湖畔置辦了一處女子義學書院。

這處書院多收寒門女學子,先在京城有了名聲,漸漸地,又有檀州、洛州等地的女子前來求學,到了去歲,竟還有江南一帶的姑娘慕名前來,如今女子入朝為官雖還是艱難,但令女子受教學總是好的。

三人沿著回廊朝花廳而去,玉娘邊走邊道:「初九那日我出城上香,路過了靜緣寺,聽說了些趙沅之事。」

戚潯和錢甘棠都看著玉娘,玉娘涼聲道:「有人說趙沅瘋了,常記不起前事,還有人說趙沅憎恨陛下,竟在靜緣寺說些大不敬之言,說什么當初她本能做皇太女,若是那般,今日根本沒有建章一朝,還有人說她在寺里當了女皇帝——」

戚潯默然片刻,「前兩日孫菱過來,她也提過,說宮里派了得力的人去靜緣寺守著,但長公主清醒的時候不多,如今也是可憐人。」

三人神色復雜地到了花廳外,一進門,便見兩個衣著朴素的女學子,帶了滿滿一箱年禮送來,見著戚潯,二人連忙上前見禮。

箱籠里裝著各式各樣的小玩意,皆是姑娘們的心意,戚潯留二人喝茶說了會兒話,又命人裝了糕點和壓歲錢,待送走她們回正廳,便見幾個孩子都跑去了雪地里。

戚潯笑道:「專門留了一處未曾打掃,昨夜落了新雪,正好讓他們玩鬧。」

錢甘棠看了一眼天色,「幸而今日天晴,否則晚上還不好去燈市。」

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但因瑤華之亂之故,三家人都沒心思慶祝,因此十五那日過得尋常,十六日才設家宴相聚,天黑後出門游夜市。

因要夜游,午間的家宴上陸楨幾個便心不在焉,大人們瞧的分明,暮色初臨時便一同出了門,三輛馬車順著安政坊長街一路往城西洛神湖而去,剛過御街沒多時,夜幕便沉沉落了下來,天色一暗,整座京城都是一片華燈明燦。

馬車到了西市便不得前行,眾人下馬車,牽的牽,抱的抱,一齊匯入了往洛神湖方向夜游的人潮之中。

傅玦一手抱著寧爰,一手牽著戚潯,衛泓則帶著寧綏走在前,玉娘和江默兩家人跟在後,一行人浩浩盪盪,漫行在燈宵月夕之間。

「哥哥,那是什么?」

寧綏指著遠處高架燈樓之上色彩艷麗的燈畫,衛泓輕聲道:「是古時神鳥,你讀的《千字文》里,有一句『龍師火帝,鳥官人皇』,『鳥官』便是指一個以神鳥司四時的氏族,他們司四時的神鳥,便是長這般模樣——」

寧綏尚帶稚氣的話音落入傅玦與戚潯耳中,他二人不由相視一笑,傅玦牽著戚潯的手緊握,行至一半時,傅玦鼻息微動,「鴻兒,去給母親和妹妹買些糖糕來。」

衛泓應了一聲,將寧綏交給戚潯,自往街邊鋪子行去,不多時,便帶回來兩包桂花栗子糕,戚潯失笑接過,先喂了寧爰,又塞了塊給傅玦,待與玉娘和錢甘棠分了些,才又回到傅玦身側,她吃了一小口,復又牽住傅玦。

「爹爹,藺姝姐姐說,我與娘親幼時一樣好甜……」

寧爰語聲軟糯,口中糖糕未化,字詞含糊不清,傅玦聽了笑,「你娘親幼時可比你還要好甜,吃不到了還要抱——」

戚潯在傅玦指腹掐了一把,傅玦笑意更深,「但爹爹會給娘親糖糕。」

寧爰眨眼,「爹爹每月每天都給娘親糖糕嗎?」

寧爰稚子之語,卻聽得傅玦心腔微窒,婚後數年,他與戚潯越恩愛,便越少回憶過去,這時他握緊戚潯的手,「有些時日欠下了,爹爹補回來。」

寧爰哪里聽得懂,但戚潯心頭微熱。

越靠近洛神湖,便越是一片金翠耀目之景,雕梁畫閣林立,燈樓交映,華光寶炬,洛神湖畔更是笙歌樂舞,錦綉生輝。

眼看著要上畫舫,衛泓又去買了兩盞兔兒燈回來,一只給寧爰,一只給藺姝,待上了船,傅玦放下寧爰,令嬤嬤照看著小輩們一處玩耍。

月華如水照樓船,大人們各自站在船舷各處,觀兩側湖畔上如瓊宇般的燈市,傅玦攬著戚潯站在最西側,用自己的披風將她半籠住,一邊從懷中掏出適才剩下的栗子糕,因隨身帶著,此刻還溫熱,「適才未用多少,可還吃嗎?」

戚潯忍不住笑出聲來,「王爺還拿我當孩童不成?」

如此說著,戚潯又用了一塊,栗子糕香軟甜糯,入口即化,傅玦見她腮頰微動,面上帶笑,「做爹爹的,說給兒女的話,總不能不作數。」

戚潯當即想起他適才說給爰爰之語,她心腔情熱,不由依偎去他懷中,「王爺說話向來作數。」

話音剛落,岸上忽有焰火升空,「啪」的一聲響,夜空中銀霰四散,霎時引得岸上船上聲聲喝彩。

玉娘他們簇擁著走上船頭,寧綏和寧爰想看卻又害怕,當先朝戚潯奔來,戚潯將兩個小娃娃護在身前,又幫寧爰捂耳朵,衛泓倒一臉泰然站在傅玦身側,傅玦便長臂半伸攏住三人,高挺的身量巍峨如山岳。

焰火不斷地升空,震耳的炸響聲中,天穹之上火樹銀花盛放,月色霞光似能將寒夜照至永晝。

這是建章十四年,正月十六夜。

冬將盡,盼春來早。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