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1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086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盛唐夜唱最新章節!

若是盧杞繼續留在那送別亭里,他只是會更沮喪。

除去那位「貴主」遣來的使者,接下來又先後有三批人趕來為葉暢送行,只不過都撲了空。葉暢雖然是被天子賜絹放還,可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到明眼人對葉暢未來的期望,相反,更多的人,是從李隆基的舉動中看到了某種隱藏的東西。

若真是惱了葉暢,何必賜絹,趕出長安就是。

因為葉暢太年輕,若是如今就重用他,二十年後,李隆基去世,太子繼位,葉暢卻還不足四十,便已經成為朝中重臣,再過二十年,葉暢不到六十歲,成為三朝元老,其權勢、聲望,只怕會達到一個可怕的地步。

所以李隆基賜絹放還,可能有教訓葉暢的意味在里面,但也有可能是為了子孫計,給後代留下一個宰相之才。

這些事情,葉暢是不願意去琢磨的,他只是盼望著早些回到修武縣。先壯大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然後再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或許能夠影響到大唐時局,避免可能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可避,那是因為他不願意生活在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但對李唐皇室,他當真沒有多少敬重——楊富是死了,可若沒有駙馬楊洄的縱容,沒有咸宜公主的庇護,區區一個楊富,又如何能害死葉曙?他兄長無端卷入李唐宗室的內斗之中,葉暢為兄復仇,殺了楊富,只能說是了結了一段,至於那位駙馬楊洄,若有機會,葉暢同樣也要和他了結一番。

沒有機會,那就想法子創造機會。

至於那位二十九娘……

摸著懷里的書信,葉暢苦笑了一下,那位二十九娘還是不死心啊,得知自己離開長安,她竟然讓玉真長公主遣人送來書信,信中的內容,實在是不足為外人知曉。

「去長安時,當真是風塵卜卜,回來時,卻是一路輕松啊。」

和尚在他身邊道,言語中也是極為感慨。他們去的時候,葉暢身上還有幾貫錢,他完全就是空手,一缽一杖一袈裟,路途上風餐露宿緊趕慢趕。現在回程,身邊多了一群侍候著的人,而且最關鍵的是,葉暢如今手中不缺錢——李隆基賜絹放還,那些絹被他換成了金錁制錢,足足值上百貫,可以說是個小富家翁了。

自然,在葉暢眼中最寶貴的,還是從張旭、顏真卿二人手中拐來的書法作品,足足有三十余件,這將成為他的傳家寶,過了幾十年後,就算是要賣,也得是一幅幅拍賣。

回程他們走的是黃河水路,因此只花費了四天時間便到了武陟。對於此時的船,葉暢非常無奈,難怪鑒真東渡七次才能成功,此時的船無論是安全還是便捷,莫說與後世的輪船,便是宋時的船都比不上!

要再過幾十年、上百年,水密艙等造船技藝被運用後,華夏才迎來了自己航海史上的一個大高峰時段,不過,葉暢可不想等到那個時候。

「崔秀景,這樣的船,你需要多少人手能造出來?」上了岸之後,指著身後的船,葉暢問道。

崔秀景便是那個新羅奴,買這樣一個人來,葉暢也是無奈之舉:大唐對於私人造船管理是甚為嚴格的,他幾乎弄不到象樣的船匠,因此便只有尋新羅人來湊合著用。此時新羅的造船技藝,據說不遜於大唐,就象奚人造車的技藝在大唐亦稱獨到一樣。

「充足材料,有個十余人,花上一個月時間,便能造出這樣一艘船。」崔秀景小心地回復。

這是個四十歲左右的新羅人,有著大多數新羅男人一般的刀臉,此時新羅人在大唐為奴為婢者甚眾,而且大多都精通唐人語言。崔秀景知道自己的這位主人聲望甚高,因此小心謹慎,唯恐一個不小心觸怒了對方。

「十余個人,一個月時間……」

這個效率實在不算高,載他們來的那船,在葉暢看來也就是比一般渡船稍好些罷了。

崔秀景不知道這位新主人問此事是為何,千言萬語不如一默,因此他只在葉暢問話時才開口。

從武陟到修武,若是速度些,半日便可至,這兩個縣在歷史上很長時間里其實是合而為一的。他們未進修武縣城,繞道而行,因為葉暢在外耽擱了兩個多月時間,急著趕回家中的緣故。

一路行來,正值秋收前夕,兩邊麥浪翻滾,但葉暢卻不覺得歡喜。那些麥子大多空扁,空有其殼,便是收上來,也磨不出多少面粉。

這是難免的事情,中原地區經過長時間的開發,以如今的技術,產出已經達到極限了。

在離吳澤陂尚有五六里外的官道之旁,葉暢卻發覺多了一座建築,這是一座簡易的寺廟,目前還只有正殿,這般日照酷熱之下,仍然有不少人在正殿外禮拜上香。

「幾時在這邊也建了一座廟,靠著路旁,四里八鄉的人南來北往,可都要……」

葉暢正琢磨間,便看到一個穿著紫色袈裟的僧人大模大樣從廟里出來,香客們紛紛向他行禮。那僧人遠遠望著葉暢,冷笑了一聲:「咦,葉十一,你回來了?」

卻是十方寺里的那個和尚道寧。

他原是劉家子弟,與劉家現在的族長劉逢寅的親侄,到十方寺出家,與其說是心向佛法,倒不如是想要十方寺的廟產。只不過因為葉暢與首座純信的關系漸佳,這個總尋葉暢麻煩的道寧在寺里失去了地位,葉暢記得,在菩薩審案之事過後,他干脆被純信趕出了十方寺,灰溜溜地回到了劉家,卻不知為何出現在這座廟里。

看了看廟里全新的石灰粉牆,葉暢撓了撓頭:「我記得這一塊,應該是我們葉家的田吧?」

這應該是三房長支的田地,道寧嘿嘿笑道:「原是你們葉家的,但現在改姓了劉,誰讓你們三房長支不爭氣,還要和我家姊鬧什么和離!」

這是三房長支的事情,葉暢微撇了一下嘴,三房長支伯父是糾由自取,他數次三番試圖算計自己,甚至長兄葉曙的性命丟在長安,他也有責任。自然,劉氏的責任最大,在楊富死後,葉暢已經在琢磨著,讓劉氏、劉家都付出代價。

他懶得理這道寧,狗嘴里吐不出人話來,因此他拉過旁邊的一個香客:「馬家嬸子,你這是做什么?」

「自然是拜菩薩了,十一郎啊,咱們吳澤算是什么……人傑……地靈。」那老村婦竟然出吐出了一句成語:「先是有十一郎得仙人點化,如今又有道寧師遇菩薩!」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