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武為止戈忘戰危(1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067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盛唐夜唱最新章節!

豈有不能飲之理

南霽雲將面前的酒盞放下,徑直將酒壇拎起,仰天長飲如鯨吸,酒後嗝聲似雷鳴,一壇酒,便被他如此飲得點滴不剩。

「真壯士也」眾人紛紛交口稱贊。

葉暢點頭:「確實真壯士,不過南八酒量在其次,其神射方是一絕——某向來知道,諸公當中,頗有人有志於邊疆。南八這等壯士,廁身於東都,為人看門守戶,實是大材小用。諸公他日赴疆,當薦之於軍前,令其一身本領,不至埋沒。」

他這話說出來,眾詩人當中,便有幾人若有所思,而南霽雲則是轉頭看他,目光甚為異樣。

南霽雲如今也年過三十,可是卻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弓手,若不是遇到葉暢,這個伙長之職都沒有。他自負一身本領,而立之年卻仍然蹉跎,心中豈會沒有郁氣?

葉暢將他引薦給這些人——雖然這些人都不得志,但是南霽雲方才在外邊問了董糟丘,知道這些都是當今名士,只要有其中一人能到邊疆,那么他南霽雲就有了施展本領的機會

「為何……會如此?」

想到自己一向對葉暢冷言冷臉,南霽雲便覺得慚愧:葉暢確實不是傳說中那種忘恩負義的人物啊。

他向著葉暢拱手,然後又向眾人行禮,默默退下,退到了葉暢身後。

「說起邊疆之事,如今四邊皆有驍將,烽煙不起,唯有犬戎那邊,皇甫惟明與犬戎對峙,怕是來年就有大戰了。

葉暢起了這個頭,高適接口道。岑參、王昌齡包括王維,都曾有志於邊事,李頎同樣如此,而且任何一個時代,男人的酒桌之上,美女與軍事都是永恆的話題。

「自金城公主薨後,犬戎便蠢蠢欲動……」

「皇甫惟明乃當世良將,犬戎贊普蠻夷之輩,豈是皇甫惟明的對手」

眾人議論紛紛,有些是對的,有些卻是粉飾太平,比如說烽煙不起之句,葉暢就知道是錯的——邊境沖突,可以說始終沒有斷絕,無論是與眾人口中的犬戎(也就是土蕃),還是東北的奚、契丹,都是如此。

「聽聞今上有意令范陽節度使裴寬入朝,正擇人代之,也不知何人能替,如今李公適之、裴公寬相繼自范陽入朝,若是擇人不當,必生後患。」說了一會兒西部邊疆之事,李頎又將話題轉到了東北。

說到此事,張旭眉頭皺了一下,他壓低了聲音:「東北奚、契丹二部,一向尚公主,如今二部,各立新主,朝中有人在推動,要再遣公主和親。」

「若能和親,或許東北又可以太平一段時日……」

「絕無可能」葉暢猛然開口道。

此前眾人討論邊地事宜,葉暢都是笑著傾聽,一副年輕後進謙遜模樣,此時他開口說話,卻是斬釘截鐵,讓眾人意識到,他反對態度是多么堅決。

「葉十一郎,何出此言?」

葉暢沉吟了一會兒,然後道:「漢時公主和親者不知凡幾,可退匈奴者,是公主乎,是衛青霍去病乎?」

此語說出之後,眾人齊齊搖頭。

「十一郎才於詩才內政,這軍國之事,怕是不熟悉。若無和親之策,匈奴年年寇邊,漢應接不暇,何以有漢武之時強盛國力?若無強盛國力支撐,又如何能令衛、霍之流,施展所長?」儲光羲坐在葉暢身邊,方才兩人頗多對話,因此已經熟悉,他亦直接說道:「況且,沙場征戰,怎如天下太平?漢武北擊匈奴,致國力一空,百萬將士喋血,不過換些大宛馬、蒲桃罷了,於國於民何益?」

儲光羲說話之時,室內俱靜,葉暢還沒有回音,那邊李頎以箸擊碗,慷慨悲聲而唱:「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此詩唱出,眾人都是呆住了,便是葉暢,也沒有想到,這千古名篇,竟然就是在自己在場的情形下,如此恣灑出來。

「妙,妙」

眾人拍案叫絕,那邊李俊蘭已經垂眉細思,不一會兒,便拉著幾個樂師竊竊私語。待眾人飲勝相賀之後,她笑道:「奴聞得此句,心中實是奇癢難耐,願唱之以助酒興。」

說罷之後,那些樂師絲竹弦樂聲一變,如邊塞角悲、大漠霜冷,緊接著,李俊蘭便輕啟朱唇,引吭而歌。

一曲歌罷,她來到李頎面前,行禮敬酒,李頎將酒盞一飲而盡,眾人又是齊齊贊好。

「儲公高論,雖是一片憫民之心,惜哉所見卻未遠。」眾人都以為李頎之詩後,葉暢必是啞口無言的,卻不曾想,葉暢舉杯起身,向著眾人又道:「諸位只見武帝北伐虛耗國力,卻不見文景之時,匈奴南下,令諸邊困頓不堪?諸位可曾深思過,蠻夷為何屢屢入侵中原?」

這個問題,眾人倒是沒有細思,蠻夷入侵,在歷史上是常事,或許正是因為是常事,所以大伙才不去思考其深層次的原因。

「邊境諸蠻夷,未受華夏教化者,與禽獸何異o蠻夷懶惰,而我華夏勤奮,蠻夷愚頑,而我華夏智慧,蠻夷治國以殘,而我華夏御民以仁。如此蠻夷益貧,華夏愈富。故此蠻夷屢屢入寇,所為者何,見財起意罷了諸公皆識邊事,當知某言之非虛。」

眾人連連點頭,對於周邊蠻夷劫掠的本性,眾人皆有共識。

「公主和親,區區一婦人女子,遠在絕域異疆,能變夷為夏否?既是不能,送公主於禽獸之中,何異於送人於虎口?況且公主遠嫁,少不得工匠、仆役相隨,少不得絲絹、金銀陪嫁,工匠仆役,將我華夏制器之術傳於彼國,絲絹金銀,乃剝我華夏之民膏以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