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1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057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盛唐夜唱最新章節!

咯吱咯吱的車輪聲,讓壽安無法象平時一樣午休,隨行的隨從們有的在小聲抱怨,也有的在壓抑著笑。壽安斜倚在棉被之上,將車簾拉出一條縫,向外看了兩眼。

外邊草木皆春,綠意盎然。

已經十七歲了的壽安抿著嘴微微笑了笑,不過現在她笑起來時,目光有些深沉。

兩年時光,轉眼就過去了。時為天寶八載之春,在遼東呆了近兩年之後,壽安終於又回到了中原。

「彭城(徐州)至陳留(汴州)的轍軌都已經修好了,也不知何時東牟(登州)至陳留的能修好。若是能修好,便不用受這般罪了,咱們就可以乘列車去,列車既穩又快,根本不用這般顛簸。」

「也虧得葉郎君能想出這個方法,只要統一了工匠手中的標尺,將之制成游標卡尺,便可以造出轍槽,再改一下車輪,列車便可以在轍軌之上行走……

聽到這,蟲娘臉上露出一絲笑,從半年前開始,所謂「列車」這個名字,就頻繁傳入她的耳中。

葉暢當河工大使,在疏浚河道上倒沒有做什么事情,他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修路上。在他最初設想的水泥車轍試驗失敗之後,一個工匠根據徐州盤馬車礦上用馬車拉礦石的經驗,制成了「l」型的木軌,反而大獲成功。這也讓工程的進度極大加快,原本以為要用很多年才能完成的轍軌建設,僅僅一年半就完工。

這些木制轍軌,自然是從遼東運來,也算是為遼東又增加了一項產業。好在水力機床、畜力機床在遼東越來越成熟,因此占用的勞動力並不多。

葉暢很固執地將四到六輛普通馬車車廂編成一列,故稱之為列車,由兩到三匹馬挽拉,在這路上運行,擔著五千斤的貨物,竟然也可以一日一夜跑出五百里。到後來,車廂編到八節乃至十節,挽馬換成四匹,載重過萬斤,速度也只是稍慢罷了。

自然,這個過程中是有換馬的,每五十里左右設一處換馬的驛站,按照葉暢所奏,驛站由安東商會的安東銀行來管轄,朝廷只是負責供給馬匹,故此明面上並沒有太多地增加朝廷的負擔。

此時因為沒有精確的計時器,在列車的行進安排上,也不得不采取錯時行車。比如說,每天上午都只許由東向西之車行駛,而下午只許由西向東車行駛,這樣避免中途會車擁堵。

饒是如此,在這半年,從彭城至陳留的貨物運載量,仍然是達到了驚人的數字,特別是冬日里黃河與北運河封凍,淮南道的糧食無法經河運至中原,每日里都有大量糧食運至陳留,耗費只是比起河運稍多,對於平抑此冬糧價,有極大的作用。

糧食乃是第一大樁物品,僅這半年運送糧食所收的運費,就足有三萬余貫,而加上其余貨物運送費用,估計全年這條長六百余里的轍軌,收益當在十萬貫以上。

支出也極為驚人,不算投資築路的錢,沿途的驛站還有道路養護,花費就超過十五萬貫,故此還需要安東銀行貼錢運營。不過明眼人都很清楚,這種維持費用每年都是相對固定的,而收益則會年年增長,葉暢在給安東商會股東們的說明書中,很樂觀地提起,明年這轍軌就能收支平衡,後年肯定會轉為盈利

「也不知他是如何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修起這路來……」有人嘀咕了一怕。

壽安同樣很好奇這一點,雖然葉暢在信中做了解釋,比如說有現成的路基、征地由朝廷出面、動員了沿途各州縣服徭役的百姓數量多達二十萬人以上,若不是每人每天有十文錢的補助,包吃包喝包住,還主要利用農閑時期輪役,只怕就要和當初隋煬帝修大運河一般,引發民怨了。

但是壽安覺得,應當不只如此。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一個衛士從前方奔回,到了壽安的車側,在車廂邊上道:「公主,前面就在修路了,葉郎君便在那里」

之所以沒有乘更為穩當便捷的船,而是非要走陸路,原因就在這里。

「驚動他沒有?」

「殿下事先吩咐過,卑職不敢驚動。」

「好,好……」

壽安甚是歡喜,她推開車門,拎起裙角,跳下了車。

前面是一大群人,少說有近百面各色旗幟插著,無數人往來忙碌。饒是壽安在遼東已經見慣了大工程開工建設的情形,此時看到這一幕,也不禁為之震撼。

那是成千上萬人在一起行動,綿延而去,無邊無際。他們在做的,是將礫石等堆在路上,形成路基。如今的列車載重比起一般馬車要大得多,因此原先的路基難以承受,必須進行鋪墊、碾壓等一系列工作。在缺乏機械的情形下,人力就成了完成這浩大工程的唯一選擇。

好在人力便宜,對於這些被征服徭役的百姓來說,供吃供喝還每天有幾文錢,那已經是極為仁慈的事情。那些從貧苦地方出來的百姓,甚至將這個當成難得的機會,哪怕是役期滿了,也哀求著讓他們留下來。

家里的田地,可以⊥女人老人暫時耕著,只要能收點口糧就可以,而這邊的工程,卻是十足的現錢,每月一結,從不拖欠

故此,不算各地征發的徭役,僅常備的築路工人,葉暢手中就有三萬左右,分布在三處工地之上。

「葉郎在哪兒?」壽安向身邊的兵士問道。

那兵士方才也只是打聽到葉暢在此,卻不知這一大群人中,誰是葉暢。他拉著路邊一個舉著小旗指揮的人問,那人向著西北面指了指:「瞧見那面葉字旗么,葉郎君肯定在那兒」

果然有一面綉著葉字的大旗在空中飄揚。

「葉郎君以這面旗幟為標識,只要見到這面旗幟,他便在工地之上。」那人挑著大拇指道:「咱們葉郎君,那是不必說的」

他言語中的親熱與敬慕,壽安能非常清楚地感應得到。

那旗幟在大約一里之外,壽安捏著裙角,向著那邊行去,身邊沒有帶太多人。在一片人群當中,他們這支小小的隊伍並不起眼,故此當她到那面旗旁時,驚動的人不多。

旗下工地正於得熱火朝天,一個赤著上身混身是泥的漢子帶頭,其余有幾十個人一起,用力拖著一個巨大的石碾,將地基碾實來。

那石碾子只怕有幾千斤重,即使是幾十個人加上了牛馬等牲口,也拖得比較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