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1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067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盛唐夜唱最新章節!

「不曾想這么巧,大伙都是今日來了。」獨孤明看著聚在葉府側門前的眾人,微笑著打招呼,然後又擺了擺手:「既是葉公不在,那么我就先走了,你們若無急事,也都散了吧」

他在諸新貴族當中,年歲最長,故此能這般說話。

說完之後,他便擺了擺手,當真又回到自己的馬車上,揚長而去。

他帶頭離開,緊接著,別的新貴族成員也紛紛離開,有謙和的就與元公路、杜甫、蕭伯朗招呼一聲,而『性』子高傲清冷的,就話也不說便走了。

只是片刻間,聚在葉暢側門的十余伙人,就都散了離開。

蕭伯朗有些『摸』不著頭腦:「這是怎么回事,方才還許多人,轉眼就都散了

杜甫也不大明白,看著元公路道:「元公可知原因?」

「他們來此,是擺明立場,便是朝廷不為葉公辦獻俘,他們也會站在葉公這邊。」元公路是積年的官場油子,對這小動作里藏著的真意卻是一清二楚。

「他們怎么會站在葉公這邊?」蕭伯朗有些驚訝。[]盛唐夜唱404

「你不也站在葉公這邊么?」對這個游俠兒,元公路也有些瞧不起,淡淡地說了句。

杜甫低頭思忖,他畢竟聰明,沒過多外便知道了元公路未言之意。

葉暢將權貴的經濟利益與自己捆綁在一起的策略,應當說奏效了,甚至可以說成效很大。那些在李隆基面前不是很得寵的貴戚,比如說信成公主駙馬獨孤明,他們從李隆基那里得不到大的利益,甚至還要受到楊氏的欺凌。相反,在葉暢這邊,他們有源源不絕的經濟利益,就連他們獨立於葉暢的工商集團之外的自家產業,也采用了如同葉暢一般的經營方法。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已經同舊的權貴割裂開來,形成了一個經濟上甚為富裕、政治上卻極為失意的集團。他們的下一步,就是穩固自己利益的同時,進而獲取政治上的權力。

而被他們推到前台、也唯一能夠保證他們權益的,不是大唐天子李隆基,更不會是楊釗之流舊式大臣,唯有葉暢。

他們需要葉暢,在某種程度上,更勝過葉暢需要他們

「我亦有事,既然不知葉公何時歸來,我先告辭,子美,你呢?」元公路問道。

杜甫因為有急事要找葉暢,還是堅持留了下來,連蕭伯朗都先走了,他到了傍晚時分,總算等來了葉暢。

「子美這模樣,莫非是遇到了什么難題,《民報》的資金不乘手,還是人員不足?」葉暢一見他笑道。

「卻是一件事情,近來收到不少信件」杜甫說起事件的緣由。

在葉暢的大力推動下,如今長安、洛陽都和旅順一樣實行了門牌制,借助安東商會強大的貿易網絡,郵寄信件也開始出現萌芽。只需找到任何一家安東商會關聯的客棧,就可以寄到這些有門牌城市的展民住。

而《民報》總社,便在西市南橫街第一百四十號,每天都有各地的信件寄來。

最近從洛陽寄來的信件中,有一些讓杜甫覺得不對勁。

「就是這些信。」

葉暢接過信件後,翻開來看,眉頭漸漸皺起。[]盛唐夜唱404

《民報》被葉暢寄予厚望,一是控制輿論清流,二是倡導新風時尚,三則是普及些自然知識。比如說,他曾利用《民報》介紹安西、河中和大食、天竺、波斯的情形。除此之外,幾乎是從《民報》第一期開始,他就在推動文章白話化、句斷標點化和數字符號化。

文章白話化,因為《民報》的主要對象是市井之人,所以沒有受到太多的非議,句斷標點化也是如此,而這幾封信,都是針對數字符號化而來的。

葉暢認為,符號化的數字比起漢字計算方法要簡便,而數學的推廣普及,非常需要符號化的數字。數學對於自然科學的作用是無庸置疑的,葉暢想要推動各種發明創新的產生,就必需數學的興盛。

葉暢看完信,冷笑了一聲:「子美之意呢?」

這些信件,都是攻擊算學的內容,說《民報》之上的白話算學,乃是誤人子弟、謬種流傳,而且牽涉到數術,屬於歪理邪說。關鍵是這些信件乃是從東都國子監寄來的,寫信之人,是國子監的算學太學生。

與後世有些人以為科舉就是考四書五經不同,隋唐開科舉時,考的內容相當豐富,其中就有算學一科。不僅開算學,甚至在國子監中,專門招收算學的太學生,一共給二十人的招生名額。只不過這些太學生並沒有放在長安,而是放在洛陽。

「長安太學里倒沒有什么風聲,這些信,我是理睬還是不理睬?」

杜甫還是有些敏感的,信里有些言語,他覺得指向的是葉暢,故此來尋葉暢拿個主意。

「子美自己的想法呢?」葉暢問道。

「坦率地說,若不是涉及暢然,我是會將這幾封信擇其文辭好者刊上《民報》。」

「哦?」

「一來顯示我《民報》不偏不倚之公正立場,二來也是可以……按暢然的說法,就是炒作一番。」

聽得杜甫說「炒作」,葉暢不由得大笑起來。

「既是如此,那就炒作一番吧。」笑畢之後,葉暢眼睛里閃動著光芒:「自天寶二載我在卧龍谷中開始辦私學起,如今也是十年了十年時間,也該讓這些昔日的孩童們出來了。」

「嗯?」杜甫愣了下,不過,見葉暢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便沒有多問。

長安和洛陽太近,每天夜里都有疾馳的專門列車往來,故此僅僅過了三天,洛陽國子監中,一些太學生圍在一起,看著最新一期的《明報》。

「當真是狂妄」

「大言不慚」

「我真不是挑事的人,但此事不能忍啊,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