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滿堂朱紫爭先後(1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098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盛唐夜唱最新章節!

「流求……這不免有些遠吧?」

韋見素看著面前的這份名單,額頭上微微冒出了些汗。

他手中的名冊,厚厚一疊,足有近萬之眾,這些都是要流放流求的人。

不過這份名單的人物,卻不都是象元載一樣忠於李家宗室,而是這年余被判流行的所有名單。其中約有一半左右,是元載這樣的,還有一半,則是一些作奸犯科之輩。特別是在此前的光榮鼎革中乘亂非作歹者,幾乎在事後被一打盡,全部塞進這個名單中。

「韋公還不知么,衛王的意思,就是充實邊疆海防,你看這個,今日得到的消息。」

高適將一份消息遞到了韋見素手中,韋見素端起老花鏡,看到那上面的情報,不大怒:「番夷安敢如此,當驅逐國內所有波斯大食番夷!」

這份消息,乃是廣州刺史韋利見的急奏,波斯與大食圍攻廣州,他手中兵微將寡,只能棄城而走。

在壽安登基之後,葉暢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比如說,將原來的衛王府改成公館,丞相、六部尚書侍郎,每日早上在此聯合辦理公務。他自己兼首相,以韋見素次相兼吏部尚書,高適入京兵部尚書,第五琦戶部尚書,顏真卿刑部尚書,獨孤明禮部尚書,張鎬同樣入京工部尚書。但在葉暢的規劃中,將變六部十二部,即在吏戶禮兵刑工中,將刑部職司並入大理寺,另增教化、醫衛、交通、團練、水運、勸農六部。教化部負責實學的推廣,葉暢並未直接改變科舉,而是通過新增科舉科目的形式,將實學推廣開來;醫衛、交通顧名思義,主要是高大唐人口的陸上交通水平,特別是推廣轍軌與混凝土道路;團練其實是公安部,新式軍隊要取代舊式軍隊,勢必裁汰大量軍人,這些軍人任其流入社會,恐怕會引起一些事端,以團練來收容之,既防患於未然,又增強了社會穩定;水運則是負責內河與海洋運輸,包括海貿事業與航路開辟,大唐一旦實現工業化,龐大的人口轉化成巨大的生產能力,必然要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同時也要獲取海外的資源,這個部門便是前此做准備;勸農則負責農業技術與新農作物的推廣,大唐的工業化更多的糧食與原材料。

只不過現在這新設六部還只有框架,具體如何充實人員開始工作,還需要一段時間。

「韋公這話說得不對,若是番夷盡驅,每年國內商稅便會少一大塊。如今朝廷行購糧制,幾乎不收租庸,商稅再少,咱們日子就難過了,難道咱們都靠衛王的私財養著?」第五琦搖頭道。

韋見素看了他一眼,雖然明知道這廝說得有道理,心里卻還是有幾分不屑。

這廝不過是投靠葉暢投得早,一直在輔助葉暢辦銀行,此次各部調整,他直接被拔到了戶部尚書這個職位上來,負責全國稅制的改革。葉暢施政頒布的第一批政令當中,便有減輕農稅,改征買之策。也就是說,以往百姓交皇糧國稅都是無償的,現在則不同,現在朝廷會返還一些貨幣,雖然朝廷統購糧食的價格低得讓人發指,可畢竟比起以前百姓無條件交糧要好得多,也算是一筆善政了。

當然,別人是想不到葉暢的用意,之所以不完全免糧,是了方便中央權力干預和深入鄉間,避免鄉下的土豪劣紳完全控制鄉間。而給予交糧的農民一定貨幣,也在某種程度上是高這些農民的市場意識,讓他們也介入到商品經濟當中去。

「總不能放任這些蠻夷,以我之見,這必然不是波斯與大食來攻,而是居住在廣州的蕃商勾結海盜所!」韋見素道:「說不得,要大動一回干戈,殺他一批了。」

韋見素心知,自己雖然是次相,二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實際在朝的地位並不穩固,很大程度上,葉暢只是了安撫舊派官員,才讓他留任。在有了合適人選之後,他只怕就要退休榮養,故此,他希望能在這段時間里,盡可能立些功勞,讓自己再如此前一般,繼續留任。

而葉暢對於國外的挑釁,一向是持以牙還牙的態度,他幾乎拒絕一切退讓和妥協,如果非要妥協,那也是在大唐獲取足夠利益之後才同意。這等情形之下,韋見素難免投其所好,在所有涉外的事件中都持強硬立場。

「此事兵部會做好准備,但是我料想,此次鬧事的大食、波斯蕃人,不會久踞廣州,應當會乘船離開。如今大唐海軍正在籌建之中,需要壓制新羅、渤海與日,暫時還顧不得南面。報復自然是要報復的,可需要從長計議。」

身兵部尚書的高適說到這,目光又轉向第五琦:「如今看來,我大唐需要三支海軍,方可以護衛海疆,旅順這邊的北海海軍,長江口的吳郡海軍,再加上廣州的廣州海軍……」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不等高適說完,第五琦就斷然道。

眾人都笑了起來,他們正式上任已經有小半個月了,這小半月里,各部都想方設法要從第五琦那兒批得錢糧來,初時第五琦還幫他們想辦法,可現在,第五琦就是這一句話回應。

國庫里倒是還有些錢,但問題是,這些錢大多都有了用處。第五琦這幾天算出來,在今年剩余的三個多月里,他這個財政大管家手中能支用的錢,只有區區二百萬貫。這還是在不發生什么意外的前下,象韋處見所稟報的廣州發生戰事,從調兵遣將到撫恤賑濟,朝廷少說要花掉四五十萬貫,這樣的事情多發生兩回,那么他就只有去找安東銀行借錢貸款了。

「第五公,你可別回絕得太早,其實我這里倒是有一個計劃,你先看看。」高適將幾張紙推了過來。

第五琦接過來後看了第一眼,目光就凝住,又看了會兒,他有些猶豫:「如此行事,陛下與衛王可會應允,似乎……有些不合仁義之道?」

眾人都是一臉鄙夷,第五琦這廝還談什么仁義!

「如今我大唐最精銳之兵,便在遼東,衛王曾說『船堅炮利』,遼東節度使可當此稱!坐擁這樣一支強兵,在家空養著有什么意思,以戰養戰,方是正途。」高適笑眯眯地道:「更何況,火器部隊,也唯有實戰檢驗,方可推廣於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