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五章 強嫁女(1 / 2)

醉枕江山 月關 2734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醉枕江山最新章節!

晚上又下了雪,紛紛揚揚,無聲無息。

楊帆和薛懷義、弘一、弘六四個人喝得酒酣興濃,干脆拉開了門,看著那滿園迷蒙的大雪喝酒,有時一陣風來,把雪花吹入室內,撲到臉上時就已化作一團濕潤,令人頗感暢快。

楊帆他們說起昔年一起擊鞠、一起喝酒的往事,說到薛懷義長街剃度、醉打御史的顛狂,不時就會發出一陣大笑,有時說起些令人悲傷的往事,又不免唏噓長嘆,甚至黯然淚下。

若香懂得漢話,他們幾個人的話她都聽的懂,但她只是安詳地微笑著,靜靜地坐在角落里,溫婉如一朵初綻的薔薇,始終不聲不響,從沒插過一句話,只是有時走上前替薛懷義拭去灑在胸膛上的酒漬,有時見酒壇空了,便不聲不響地再去取一壇來。

哪怕四人醉意甚濃,她也不會多一句嘴,只是努力服侍的更好,其溫順之態與中原女子大相徑庭。楊帆聽薛懷義說過,這位若香姑娘不是平民之女,乃是京都一位小領主的女兒,故人能有如此際遇,楊帆自也替他高興。

不知不覺間,雪越下越大,四個人的酒也越喝越多,酒壇子滾落一地。楊帆最後記得的一個畫面是弘六枕在他的腿上,他則枕在弘一的肚子上,薛懷義在旁邊袒懷大睡,呼嚕震天。

楊帆醉眼迷離之際,看見若香抱了幾床被子輕輕走進來,分別替他們蓋好,最後替薛懷義溫柔地掖了掖被角,便躡手躡腳地走了出去,輕輕拉上門,擋住了迷茫的大雪。

天亮時。楊帆醒的最早,他時常要早起上朝,可比不得這三個逍遙和尚自在,這幾個和尚想坐禪就坐禪,想睡禪就睡禪,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他可沒有這樣的福氣。

楊帆坐起身來,見薛懷義三人還在呼呼大睡,旁邊小幾上卻有一只水壺。伸手一探,水還是溫熱,想來一早若香送來的。楊帆倒了碗水解了口渴,一拉房門,一股清涼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院中銀裝素裹,雪下了一夜,整個地面粉絨絨的煞是可愛。楊帆趿上靴子走到廊下。就聽「嗒嗒嗒」的木屐聲響,扭頭一看。若香端著一盆熱水正從長廊走來。今天她換了一身粉色小碎花的和服,就像雪中盛開的一枝櫻花。

看到楊帆,若香站住腳步,向他欠身招呼道:「您起來啦,請洗漱凈面吧。」

「呃……謝謝師娘。」

楊帆趕緊接過水盆,回到房中洗漱已畢。楊帆又到院中踏著積雪打了兩趟拳,整個身子都活動開了,薛懷義三人才起身。薛懷義在若香的侍候下洗漱凈面,走到院中。看著剛剛收勢站定的楊帆笑道:「聽說你現在已經是四品大將軍了,這功夫還沒摞下?」

楊帆笑道:「弟子是武將,功夫自然不能荒廢了,薛師現在可還習武么?」

薛懷義臉色微紅,哈哈一笑道:「往日里灑家只是胡吹大氣,其實我心里也清楚,我那武藝都是花拳綉腿、街頭把式,哈哈哈,根本當不得真的,沒啥用處,練它作甚。」

兩人正說著,一位博帶高冠、容顏瞿瘦的和服男子從遠處走來,看見薛懷義,便站住身子,向他神態恭敬地鞠了一躬,道:「大和尚早。」轉眼看見若香從房中出來,他又向若香鞠躬道:「梵嫂早。」

薛懷義和若香也向他還禮問早,這三人說的都是日語,楊帆沒聽明白他們說的什么,是以也不理會。那人雖然看見了楊帆,但是並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向他也鞠了一躬,便從廊下過去了。

薛懷義對楊帆道:「這人就是日本國遣唐執節使粟田真人。」

楊帆心道:「身為執節使,必是位高權重的一方人物,竟對薛師如此恭敬,看來弘六所言非虛,薛師在日本還真的闖出了一番名堂。」楊帆就勢問道:「薛師打算什么時候回日本?」

薛懷義笑道:「怎么,這就著急攆我走了?」

楊帆道:「自然不是如此,只是……」

薛懷義笑道:「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你是為我的安全擔憂。你放心,就算為了若香,我也不會恣意妄為的,我不會等到使團離開的時候再走,一開春,灑家便乘舟東下,出海回扶桑去。」

楊帆聽了這話不禁松了口氣,他知道這遣唐使並不是朝貢的使節,朝貢使節上了貢就走。這遣唐使卻是政治、文化交流的使者,每次入唐至少要待上一年功夫,到處參觀訪問、買書購物,領略中土風情,學習中土文化制度,有所收獲後才會離開。

如果薛懷義要隨使團一起走,那至少得在長安住上一年,自從出了游覽興教寺卻被杜文天窺破行藏的事件之後,楊帆就不大相信保密這種事了,自然是盼著薛懷義早早離開以策安全。

楊帆趕緊道:「既如此,師父東歸時候,舟船車馬,俱由弟子來安排吧,定可護得師父一路周全。「

薛懷義對他自然不需要假惺惺的客套,當下便爽快地答應下來,楊帆與薛懷義和弘一、弘六一起用過了早膳,約定時常過來探望,這才告辭離開。

楊帆出了大雲寺,轉上朱雀大街,就見長街上白茫茫一片,許多坊丁正由坊正指揮著清理坊中的積雪,長街上的雪還來不及清掃,上面已有許多早行人留下的車輒足印。

楊帆帶著侍衛策馬而行,因為今天沒有朝會,他便想直接返回隆慶坊,行至一個路口,忽見一隊士兵護送著一支駝馬隊從遠處走來,擁塞了整條道路。楊帆策馬避到一戶人家屋檐下,看著那支龐大的隊伍經過。

這支隊伍約有兩百人上下,隊伍中過半是駱駝,駱駝上馱著各式包裹器仗,一看就是遠道來人。騎在馬和駱馱上的人從袍服款式來看,應該都是突厥人。他們既由官兵護送,那就不會是商旅了,所以楊帆格外注意起來。

檐下懸掛著一道道冰棱,仿佛一柄柄利劍,陽光一映,閃閃發光,楊帆自那冰劍叢中閃目望去,一眼就看到了一輛車上用漢文和突厥文書寫的一道官幡。一俟看清那上面的文字,楊帆心中便是一動:突厥和親使者終於來了。

※※※※※※※※※※※※※※※※※※※※※※※※

突厥比起吐蕃,實在還要無賴三分。吐蕃就像一個恃強耍橫的壯漢。而突厥則是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潑皮。勢不如人的時候,默啜可以厚著臉皮主動要求當武則天的干兒子,一見有便宜可占時,他馬上就能翻臉,絲毫不在乎一個國家的信譽和體面。

就拿這一次來。吐蕃至少是先和親索要好處,和親之議拖延不成。這才訴諸武力。突厥則是打了再說。無論勝敗,他都會厚著臉皮來談條件要好處。

大周朝廷對突厥的憎惡實在吐蕃之上,但是限於當下形勢,對突厥的和親使團又不能不接待,武則天只好以禮部教習禮節為由,先拖了他們三天。最終還是把他們請上了金殿,以傳遞國書。

有趣的是,這次不管是哪一派系,都強烈反對同突厥和親。突厥使節剛剛遞上國書說明來意。表明和親意向,滿朝文武便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