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逢君正當時 明月聽風 1912 字 2023-02-01

第42章

段氏被扭送至了衙門,安若晨親自擊鼓報官。

盧婆子依安若晨的吩咐和車夫在出事的那處找了些好心人證,細細打聽,有人目睹段氏是有轎子送到那路口,一直藏在轎中未現身。待安若晨的馬車到了,段氏才拿著紅字白巾沖到路中間攔車。但等事情鬧起來,最後再看,卻又不見了那轎。盧婆子和車夫將這些人證等也帶到了衙門。

太守大人聽說安若晨擊鼓告官,大感意外,待聽得緣由,見到段氏,又聽了一眾人證之言,不由得頭疼。在他看來,這該是安家的家宅之斗鬧到了街上,安若晨當初逃家之事鬧得大,他便猜安府大概咽不下這口氣。但安之甫這人他是明白,粗鄙奸商唯利是圖,虧心事應該是干過不少,但通敵賣國他既沒膽量也沒本事。

只是當街擄人這等蠢事確是發生了,而安若晨一口咬定細作,還有人證言之鑿鑿。太守姚昆覺得頗是難辦。

南秦國的使節還在他府里住著,這事全城皆知,不,經他與龍大各自宣揚,這事全蕭國皆是知道。他一邊高禮節招待使節,促成兩國和平,一邊還要指責對方在城中安插細作當街擄人欲挾制戰事,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若真有其事便罷了,他威風八面查辦下去,對使節恩威並施,拿細作向南秦施加壓力,那也是他的作為。可眼下這情況看著卻是栽臟,他還不能說將軍府的管事栽臟,不然事情鬧得更難看。

姚昆想了一想,心里有了主意。他謝過百姓們的熱心,將大家都贊譽了一番。然後道此事關乎軍機,需私下審辦。囑咐眾人若再有細作消息速來相報,若查明屬實必重賞。

各人證和圍觀百姓聽聞後皆是高興,歡歡喜喜離開。姚昆便將安若晨請到了衙門後頭的廂房,坐下細聊。

安若晨自然明白姚昆的顧慮,她主動提了一句:「大人,聽說我這四姨娘自我四妹失蹤後,人便有些瘋瘋顛顛。」

這一點撥,姚昆頓時心里有數,這是條後路。

但安若晨又道:「我家的事,大人是清楚的。我爹這人,為了錢什么都敢做,當初我到軍營報細作之事時,已是被我爹打得奄奄一息。但我爹干這等事從來都只敢在暗地里下手,讓他當街擄人挑釁官府,他是不敢的。只是,另一位與我爹關系甚密的錢老爺,卻是敢的。」

姚昆微皺眉頭。怎么又扯上了錢裴。

「大人。前兩日我去了趟前線軍營,給將軍稟事。」安若晨道。她去邊關前線的事姚昆一定知道,她便索性拿出來說了。「將軍軍務繁忙,城中的一些雜事,囑咐我好生照看著。比如將軍有意在中蘭城置宅,便教我來問問大人,如今他在城南那宅院,可否買下?」

姚昆答道:「那宅子臨近駐軍軍宅,本是留為守將所用,這般巡察軍務,起居生活都方便些。這倒是不好賣給將軍做私宅。若下次還有邊關危機,朝廷派了別的武官過來,住得遠了不方便,到時求將軍把宅子借用出來,也不妥當。若將軍有意置宅,不如挑挑別處。我讓方管事幫你物色些個,你到時再報給將軍,如何?」

「那便多謝大人了。」安若晨施了個禮,她提這買宅之事,也是側面強調一下自己是為將軍辦事解憂的人,以女子之身能進軍營,能給將軍遞話,在將軍眼中,她有一定的分量。目的達到,又轉回正題。「從前我是安家大小姐,居於閨中,與人無怨無仇,後遇細作之事,方惹來一身麻煩。爹爹因我忤逆,對我著惱,錢老爺因我毀婚,對我有怨。細作想取我性命,大人也是知道的。今日之事,我也說不好究竟如何,但我想,如今外敵當前,我爹爹和錢老爺對我再是怨恨,也不至於做出當街擄人之事,這般豈不是擾亂民心,於城中制造恐慌,助了南秦一臂之力?所以我想那定是細作所為。」

姚昆點點頭,心里卻是知曉安若晨已然一頂大帽子扣下來,這後頭肯定還有話。

安若晨接著道:「可助細作攔車的,是我四姨娘段氏。她深居內宅,怎會勾搭上細作?若說是她自己所為,碰巧被細作利用了混亂時機對我下手,可第一,我四姨娘不識字,她自己是無法寫那些個大紅字的。第二,我去城外為將軍和前線將士安危拜佛祈願,事先未曾告訴別人。她是如何能這般恰好地便守在我回將軍府的必經之路上的?」

姚昆皺起眉頭。

「大人,我的一舉一動,被人監視了。」話是這般說,但安若晨顯得很冷靜,「將軍府中發生的事,大人是知曉的。當初兩位仆役身亡,還未查出真相,宅內所有人都清查過一番,沒有問題。那便是說,有人在府外看著我。何人這般費時費力對付一個沒用的管事?若真是私仇便罷了,若危及邊關,危及中蘭城,危及大人與將軍,後果當真不堪設想。」

安若晨頓了一頓,又道:「若我有日遇害、失蹤,請大人嚴查。我一弱女子,身份卑微,無甚大用處,只求若有日真不在了,能留下一絲半點線索給大人,教大人能逮住匪類,護好中蘭安寧。」

一番話給姚昆留足了顏面,卻又處處意有所指,強調了事態的嚴重性。這讓姚昆也警醒起來,即便是私仇,是家宅恩怨,也不能這般行事,這視律法於何物?視他這一郡之父母官為何物?且巡察使要來了,若留下把柄,就算兩國戰事和平解決,他也會有麻煩。

姚昆表示他定會嚴查嚴審嚴辦,讓安若晨莫要擔心。又道會多派些城中巡查治安的人手,確保城中無事,細作不得做亂。

安若晨謝過,滿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