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閑聊、文字(1 / 2)

在旁邊站了一會,發現也幫不上忙,也就不在耽擱,把三輪車上的蜂窩煤爐子抬了下來,裝上五個空蒸籠就先走了,隨後火速去新買了一個爐子,一口鍋就往家里而去,一路上又看見不少人手里拿著葉兒粑。

到家時母親已經差不多把剩下的三個蒸籠裝滿了,「兒子,中午你到外面去吃,忙不過來。」

張衡點了點頭就上去幫忙,下午一點要上班,他十二點就要出發,不能遲到了,「好啊,對了媽,我剛才在市場上聽別人說超市里的葉兒粑賣得很貴呢,要兩塊五一個。」

「呵呵,你這傻孩子,市場上的東西能跟超市比嗎,超市的豬肉都賣十七八塊了,中排賣到了二十多……就因為這邊市場上的東西便宜,前面城區的人都過來買菜,不然你以為新二村能有多少人來買菜啊。」母親頓了頓又說道:「我們這個葉兒粑,一出了市場至少得賣兩塊錢一個,但外面的鋪子太貴,有城管也不能『亂』擺攤,還是這邊市場上做生意安心,沒人管的。」

母親說的豬肉價格他剛才去超市也看見了,既然不懂干脆又問道:「那媽,那些豬老板到村里收肥豬,才給七塊八『毛』錢一斤的價格,不是要賺很多錢?」[]隨身帶著原始部落71

「沒有那么多,豬肉殺出來要縮水一些,像豬脖子肉這些又賣不起價格,就拿媽鋪子里來說,差點的肉只賣得起十一二塊錢一斤,好點的也就十四五塊,五花肉也是十四塊錢一斤,排骨要貴一些賣到了十六塊錢一斤,這外面城里的豬小,殺出來只有一百斤多點點肉,媽在鋪子里賣一頭豬只賺兩百多塊錢,平常也有生意不好的時候,下雨天人要少一些,一個月算下來能賺五六千塊錢,比不得前面城區的菜市場,那邊市場三個平米的豬肉攤子光租金一個月就要兩千多,不過一天下來能賣好幾頭豬肉出去……」母親耐心的解釋道。

張衡卻是越聽越『迷』糊,但也理解到了一些,大概就是這邊市場的物價還不是這個城市的正常物價,外面主城區更貴,手上不停,幫母親包起粑兒來,准備在多包兩蒸籠。

這時母親又說道:「我們這個粑兒一個只有二兩重,粉子就占了一兩,里面合了水占了重量,粉子只有一『毛』五的成本,鹽菜是青菜做的,青菜在咱們村里都種來喂豬,一『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這點鹽菜也就算點鹽錢,五分錢都值不了,花椒粉只有一點點,基本算不上錢,豬肉是咱自家的,按成本算,三錢肉,也就兩三『毛』錢,要是光用肥肉還能在少點,剃那些不好賣的部位出來,也能壓點價,蒸一次粑兒又用不了一方氣,算兩塊錢,平攤下來一個粑兒也就多一兩分錢的成本。總的算下來,成本也就五『毛』錢左右,不過要是換了別家,就要算鹽菜錢了,要多出一『毛』左右的成本,要是用的瘦肉多,也要增加成本,還有攤位費,人工費那些,正規店面里這些都要算進成本里面。所以啊,兒子,我們賣一塊五一個已經賺了對半多了,知足就好。」

張衡使勁點了點頭,這些他真不太清楚,沒想到只讀過小學的母親居然這么厲害,把一個粑兒的帳都算得這么細,但還是又問了句:「那我聽說超市里的葉兒粑還是豆沙餡的呢。」

「呵呵,豆沙更壓秤,那豆子就是咱家村里的豇豆,外面城里叫紅豆,比青菜貴多了,在說超市的攤位費不一樣,貴點也是應該的。」母親解釋道。

張衡這才恍然,難怪超市里三個粑兒就給秤出了一個七塊二的價格,原來是豆沙更壓秤啊。

隨後他又問了些關於蔬菜價格方面的,母親也一一解釋出來,最後他一總結,無非就是外面城里工資高,物價也就跟著高,而且蔬菜季節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可能頭天還賣三塊錢,第二天就漲到四塊或是降到兩塊了,豬肉的價格也經常起伏呢,母親以前就是運氣好碰上牛肉漲價,才賺到成本錢買下了攤位。

母親還說外面打工的日子也不好過,出了市場隨便租個單間就至少要五百塊錢一個月,如果是套房的其中一間至少要六七百,這還只是老房子,母親還說外面普通上班族工資只有兩三千元一個月,除掉房租水電、車費生活費,日常消費什么的基本上就存不下錢了,張衡也第一次聽到了「月光族」這個詞匯!

到是工地上干苦力的工資比較高,小工一天一百四十左右,大工能開到兩百呢,不過母親是不可能允許他去工地上干活的,也就聽聽而已,但張衡卻覺得在工地上干活也沒什么,村里出來打工的好多都在工地上干活,剛初中畢業那會他還找祖『奶』『奶』鬧過,但是差點就隨著打工前輩到外面工地上掙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