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7章 五行稱命書(1 / 2)

「這就是五行稱命書,好象很簡單啊!」張衡接過一本薄薄的冊子,翻了片刻居然看懂了稱命的方法。

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定數,年、月、日、時的重量都有具體規定。只要把年、月、日、時的重量加在一起,按照「稱骨歌」一查,就可確定這個人一生的命運。

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按年干支(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來確定重量。出生月按月份(即正月、二月等)來確定重量。出生日按日數(即農歷初一、初二等)確定重量。

出生時辰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確定重量。

又分為男女,女子最重七兩一錢:「此命推來洪運交,再不須愁來苦勞。一世自有衣祿福,安享榮華在其中。」男子最重七兩二錢:「此格世界罕有生,十代積善產此人。天上紫微來照命,統治萬民樂太平。」[]隨身帶著原始部落477

但也並非命越重越好,而是要看稱骨歌如何解,其中有言明一生中的吉凶禍福、榮辱盛衰等等,也有批示命里有多少子女送終等,根據命重不同批語也不一樣,比如有些命運中就沒提子女、婚姻、財運等,但有一個共同點,在最後給批出了壽命多少。到也非絕對,有些非常好的命格就沒批,怕是原著人也算不出壽命來吧。

張衡大概翻閱了一下,其中壽命能上八十的就已經是長壽了,而這書上面只標准了六十年的對照標准,起於1826年,止於1885。意為一個甲子年,後面的甲子又按照開頭排序就可以了,這只能證明這書年代很久遠,居然是百年前的書籍。

「張兄弟可是看懂了?」朱九本湊過來問道,唐春林和楊東來都拿著兩本稱命書在研究。那兩本居然是手抄本,張衡瞄了一眼還是古字,看來更加古老了。

「大概看懂了,麻煩朱館主給拿下紙筆來,我算下我的命有多重。」張衡忽然心血來『潮』的說道,至於要筆墨。到不是書上寫得不明顯,只因上面寫的是兩個甲子前的表格,他得推算一下對應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時辰才能得出重量。

誰知朱館主卻笑道:「古人如果用紙筆來計算就不專業了,張兄弟你且把生辰報來,我幫你算一算。」

張衡一笑,「好啊。我是199x年x年x日,丑時出生。」

但見朱管主忽然抬起一只手,飛快的掐起指起來,跟那些風水先生的做派一模一樣,或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朱九本邊算邊出聲道:「一只手有五根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各有三個指節。加起來就是十二節,剛好符合地支十二之數,也符合十二生肖,以及十二個月份。即是一個甲子六十年,也就是天干十數輪回了六次,知道天干、地支、生肖、月份、生辰的初始,掐指一算就出來了。手中有乾坤,這乾坤也可以說是一本萬年歷,古人對算術沒那么厲害,自然就沒有多少心算大師。這樣掐指雖然是笨辦法,但也讓算術變得簡單了,更平添了幾分神秘感。」

「有了,讓我加起來算算有多重,什么?張兄弟你命重七兩二錢。居然是——帝王命!」朱九本一臉的駭然。

「咳咳~!」張衡一聽自然是大喜,這『迷』信上來說一般是信好不信壞,既然是好命那當然高興了,但嘴上卻說道:「朱館主莫開玩笑了,我讀個大學都走後門呢,哪里有什么帝王命。」

又施展轉移大發,「我明白朱館主你說的意思了,人的手指妙用無窮,現在的月份也有按拳面來算,課本上都有書明,一月大二月小……,十一月小,十二月大。在有孩童也用手指掰著數數,原來是因為古人就有用手指算術的傳統啊。」張衡卻不知道手指的妙用遠非如此,還有一個現代別稱「五姑娘」,為每個男人不可或缺的紅顏知己。不用花錢不用求,自己需要自己來,吃飽穿暖無他求,常有五姑娘陪著走,從此女神是路人!

就在這時唐春林和楊東來都放下了手中書本,老人笑道:「看來我之前猜測的沒錯,這一篇古文有很大的可能是一本占卜之法,而目前流傳下來這一本五行稱命書真正的原著人其實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預測家袁天罡,袁天罡是蓉城人,算是和諸葛孔明有些淵源,說到袁天罡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但說到他所著的《推背圖》可就鼎鼎大名了。可為什么現代會說五行稱命呢,答案應該是袁天罡借鑒了孔明的學說,或是得到了孔明的傳承。那么我們就可以大膽的猜測,這篇鍾鼎文就是五行命書的源頭,就是不知道孔明領悟了多少,袁天罡又傳承下來多少。」

張衡頭又大了,不用搞這么復雜吧,這些大佬都已經作古的人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當年真正的事跡,這樣的推斷其實毫無歷史依據,他是打定主要崩管老人如何解釋,點頭附和就是了,早點完工好早點時間,這會時間都快九點了,十一點前他還得和應龍一起出發去機場呢。

「不錯,唐老說得很有道理,我也是這么想的。」張衡以深思後有所得的神情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