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五,不爭,則水到渠成(1 / 2)

鴻蒙道尊 唯易永恆 1663 字 2023-02-03

陸長生將一箱子毒品都倒進了青河,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雖然他不是那種正義感過剩的人,但毒品這種害人害己的東西他肯定不會留下,也不會交給任何人。

「就讓這泱泱青河水,洗盡這罪惡的浮華。」陸長生將箱子也丟了出去,這才提著另外一個箱子滿意的離開。

可他卻發現,做完這一切之後,從他的陰魂,傳來一股極大的舒適感,這種感覺讓他飄飄欲仙。

「難道剛才處理毒品的時候吸進去了?」陸長生雖然不知道吸毒是什么感覺,卻還是聽過別人講述。

但很快又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處理毒品時他都是用意念驅使,送到青河的中央,根本接觸不到,又怎么會吸入呢?

可隨著時間的過去,這種舒適感也越來越強烈,陰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像是要沖破身體的阻隔,陸長生提著箱子趕緊回到了出租屋里,來不及打量箱子里的美鈔,便打坐存思了起來。

他閉上眼睛,雖然陰魂沒有出殼,卻可以看到全貌,此時的陰魂和以前相比,不僅僅純凈無暇,甚至多出了幾分光彩,這種光彩有點像是在電視里看到的那些神仙身上泛出的光。

此時親身體會,發現這種光芒透著幾分神聖的意味,陸長生一臉奇怪,他這兩天都沒有修煉陰魂,怎么會產生這種變化?唯一能確定的是,這種感覺並不會讓他走火入魔。

回想到最近做過的一切,他想趕緊找出答案,雖然這種感覺很舒服,可對於未知的東西有時候不僅僅只是好奇,還有幾分恐懼。

「對了!」陸長生突然想到自己剛才殺掉的那四個人,還有倒在青河的那一箱子毒品,突然明白了過來,「難道說,行善也可以修煉陰魂?」

他越想便越確定自己猜測,到最後他從古籍里找到了一些印證,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的引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而攻堅強莫能勝之。」

這句話在大眾的理解中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福澤萬物而不爭名利;雖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但如果來勢凶猛,卻沒有什么能阻擋。

想到自己在修行,加上剛才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和一個善字有關系,在華夏的傳統文化中,很多都對善字有引述,其中最為經典的還是《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顯然行善是對陰魂的修煉有幫助的,陸長生無意間殺了四個手染血腥的黑幫份子,雖然是殺伐,可他們卻罪有應得,可以想象如果這些毒品流落出去會禍害多少人,又會讓多少家庭被破壞。

所以陸長生殺的是毫無負罪感,在當他把毒品都倒入青河之後,他的心底就產生了一種快意。

而這種快意是發自內心的,而陰魂的修煉,就需要這種快意,忍讓只會讓陰魂產生怨氣,而快意則會讓陰魂毫無芥蒂,越發純凈,所以陸長生無需忍,也不必忍,做事必然要達到一個快意的目的。

《道德經》和《三字經》里都引述了善的好處,人之初性本善和上善若水如果連接在一起理解,那就是人出生之後,本身是只有善念沒有惡念的,而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就像是從高山上留下來的水一樣,可以選擇利於萬物,也可以選擇惡於萬物。

利萬物心中就不會產生包袱,就像人做了好事之後,心底都會產生一種快意,因為心中無愧。

而惡萬物就會心中不安,就像人做了壞事之後,每日每夜都會惴惴不安,茶不思飯不想,天天活在痛苦之中。

所以上善弱水,也可以理解為行善就好像是給自己的心靈湖泊注入了一股純凈的水源,在人成長過程中,行善越多,純凈的水源就越多,心境就會越開明,因為本身都處於純凈的環境里,自然不會產生什么渾濁的怨念。

「難怪道教佛教都教人行善積德,原來這是淬煉內心的最佳方法啊。」陸長生想明白了,行善積德,其實也就是一種修行。

但他也同樣清楚,行善並不代表什么善都必須行,如果要讓他違背本心去行善,那就不是行善,而是行惡,對自己內心的行惡,所以陸長生覺得,行善也得有個標准,他並不會什么善都行,更不會違背本心的快意,壓抑著著心去行善。

想通了之後,陸長生恍然發現內心通達如明鏡一般,下意識便開始存思湖泊圖,並且進行第五步的穩如泰山的突破。

而這次比他想象的要順利的多,湖泊推演成**時,那種驚濤駭浪的感覺又出現了,大自然的天威透著一股無窮無盡的威力,陸長生剛開始想要跟它去抗衡,但很快他內心又平靜了,他想到了老子《道德經》里說的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