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拜會姑媽(1 / 2)

找了一家不起眼但卻收拾的蠻清淡雅致的客棧,爾泰等人就在德州城安頓了下來。

安頓好之後,爾泰便吩咐福祿請紀曉嵐過來,福祿脆生應了,不一會兒就領著紀曉嵐進了爾泰的房間。

爾泰客氣的請紀曉嵐落座,待福祿奉茶退出去之後,他便收斂了笑容,正色說道,「曉蘭兄,山東的事情怕不是浮於表面上的那么簡單,剛剛的一幕想必你也看清楚了吧,明知道我們這兩天就要督查山東,這些官吏卻仍是不知收斂,真不知是誰給他們的膽子?還是他們壓根就不把我們放在眼里?」

見爾泰神情氣憤,紀曉嵐卻是淡淡的一笑,他曾經外放過學政,對地方上的事情,比爾泰這個久居京城的福家二少要知道、了解的多。

「福大人,地方上的事情向來就是錯綜復雜的,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和政策,但是到了地方,卻是奉行另外一套政策,而小到一個府、一個縣呢,奉行的政策又不盡相同,不過在大面上,大家還是步調一致的,因此我猜想,山東巡撫章敏知道我們過來,一定會提前布置下去,停止一切『非法』的章程,但可惜他的政令,沒得到有效的貫徹。」紀曉嵐端起茶杯,喝口茶潤了潤嗓子。

「哦,你的意思是陽奉陰違?」聽了紀曉嵐的話,爾泰登時也就明白了,他雖然沒有主政地方的經驗,但畢竟出身豪門世家,政治敏感度極高,且人又聰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智商、天賦極高。

爾泰所言的意思是,他這次奉旨督辦山東,山東各級官吏料必已經得到了山東巡撫章敏的命令,嚴格要求屬下,停止一切『違章』、『違法』的事情,比如趁著山東天地會造反,向過路的人群、百姓勒索銀子這種事,就一定會明令禁止,至少是爾泰在山東期間,這種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再發生的。

而各級府縣的首腦,自然是知道這事若是讓欽差撞見的嚴重性和後果,料必會嚴格的要求手下停止,不過這政令到了具體經辦人員那里,能不能得到具體的貫徹,還要兩說。

畢竟人活在世上,就沒有抵擋的住銀子誘.惑的,雖然這種勒索來的銀子,最終是要上交地方,也就是交給上級官員,不過具體的經辦人員甚至普通的士兵,多少還是能從中截留一二的,因此上面官員要求停止,下面的辦事人員也不見得會停止。

怎么著,你們官位尊崇,有的是地方可撈銀子,未必然瞧得上這點『蚊子肉』,可我們不行啊,我們就負責這件事,若是這事停止了,我們上哪撈銀子去啊。

小官吏大多都有這種心態,不過上面既然明令交代下來了,下邊也不敢不遵從,但怎么個遵從法,就有點說道了,比如明面上是停止下來了,這是做給上面看的,可是私下里,也不妨礙偷偷摸摸的進行,偶爾的來個一兩次,就算是欽差來了,也不定就那么湊巧的被欽差撞見吧。

再者說,欽差哪次督查地方,不都是儀仗鋪張,敲鑼打鼓,牛逼哄哄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似的,還沒等出河北境內,山東這邊就接到了通知,大官小官的呼呼啦啦的來一群人迎接,而現在官員們還沒到,那就說明欽差還在路上,為毛這么早就停止『財路』,這不是跟白花花的銀子過不去嘛。

人都是存有僥幸心理的,只不過很可惜,這事還真就是很巧,偏就讓爾泰給撞見了,而且,爾泰還是微服私訪

「福大人果真不愧是少年俊彥」紀曉嵐輕輕『拍』了爾泰一記,不過卻也只是點到為止,免得馬屁拍多了反著了痕跡,「正是陽奉陰違,官字兩個口啊,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口,大到一個國家,皇上就是上面的口,朝中大臣以及封疆大吏是下面的口,而在一個省呢,巡撫是上面的口,知府、縣令是下面的口,在小到一個府縣呢,知府、縣令是上面的口,衙差、小吏便是下面的口,這兩個口可是都要喂飽才行啊。」

聽了這話,爾泰點點頭,隨即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明白紀曉嵐所說的意思,同樣也熟悉官場的規則,就好似山東貪污賑災款項,上到巡撫、知府、縣令、下到具體經辦的微末小吏,無不分到了湯湯水水,而這些人既然拿到了銀子,自然是希望平安無事的匿下這筆『橫財』,這也就無怪為何山東道御史張景紅將此事上達天聽之後,便引起了山東各級官吏的聯名參劾、誣陷了。

他,擋了山東大大小小官員的財路了!

「我大清朝怎么養了這么一幫蛀蟲,十年寒窗苦讀的那些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千里之堤毀於蟻,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爾泰憤然的猛地一拍桌子。

「福大人說的極是。」說到此處,紀曉嵐亦是神色嚴峻,甚至還夾雜著一絲對爾泰的欣賞之意,「難怪聖上會欽點福大人為欽差,就沖你這份憂國憂民的情懷,紀某甘拜下風,福大人,紀某以茶代酒,替天下蒼生,替山東受苦受難的百姓敬您一杯。」

紀曉嵐這話雖然說的有些大,但他神色凝重,不似故作姿態,爾泰便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清茶,復又神色鄭重的說道,「紀大人,山東的事情,我想就從德州開始查起——就從『誣良為寇』這件事著手!」

說到正事的時候,爾泰對紀曉嵐的稱呼也變了,不再是『曉蘭兄』,而是『紀大人』,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私交歸私交,但公事是公事,一碼歸一碼,切不可混為一談。

「是,福大人。」紀曉嵐拱手應道,完全把出一副下屬的姿態。

交代完了正事,兩人又閑聊起來,氣氛便輕松了不少,紀曉嵐甚至還跟爾泰爆出了一個『內幕』,「福大人,這個德州知府張望禹,還真是我們大清朝官員中的一朵奇葩。」

「哦?怎么個一朵奇葩?曉蘭兄對他的這個評價不低啊。」爾泰來了興致,好奇、調侃的說道。

「呵呵,福大人有所不知,這個張望禹啊,號稱是『綠帽』知府。」紀曉嵐戲謔的道。

「綠帽知府?有意思,你說說看」爾泰緊著問道,心中愈發的好奇了起來。

紀曉嵐呷了口茶,娓娓道來

原來張望禹這個人從小就不學無術,四書五經更是一竅不通,不過家里算是當地的富戶,花錢走通了關系,給他捐了個候補知縣,大小也算是朝廷命官了。

可大清朝的候補知縣,多如過江之鯽,上面沒有門路,一輩子也別想得到實缺,但這張望禹卻也好本事,不知道怎么地就搭上了福康安的線,再後來福康安看上了他親娶進門的妻子,一來二去的也就勾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