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1 / 2)

沉默良久,郭邴勛抬起頭對楊震道:「老楊,既然你下了決心,我服從命令。我說過了,今後一切服從你的指揮。既然你能帶著所有的兄弟們沖出來,我相信你會領著兄弟們走上一條光明大道。」

說道這里,郭邴勛抬起頭來看著楊震道:「但老楊,我認為現在我們還是暫避敵人鋒芒,不要強行穿越濱綏鐵路為好。正像你說的,我們現在沒有能力與鬼子打一場硬碰硬的戰斗,無法突破鬼子對鐵路的封鎖。」

「我認為我們現在還是我們一直向東,直插珠河一線的為好。濱綏鐵路以南對我們來說雖然回旋余地比不上路北,但這里人煙相對北滿來說也要密集一些。那里的地形屬張廣才嶺,山高林密,向南可以直達長白山,向北同樣可以抵達興安嶺。」

「只要我們休整一段時間,恢復了元氣再向北不遲。我就不信,他鬼子能將整條濱綏線封鎖的嚴嚴實實?現在我們沒有時間去尋找鬼子封鎖線的薄弱之處,但不代表我們以後沒有機會。我們現在不是和鬼子硬拼的時候,這你剛剛已經說過了。」

對於郭邴勛的分析,楊震凝視地圖良久才點點頭道:「好,就按照老郭說的辦。先休整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在尋機向北發展,爭取找機會與抗聯三軍匯合。」

楊震看看了手表,又抬起頭看了看已經微微有些發暗的天色道:「這里不是久留之地,一會黃大力回來我們就出發。」

下定決心之後,楊震轉過頭將李明瑞招呼過來道:「李明瑞,你在石井四郎那里摸了那么多的錢是不是改貢獻出來一些,以便我們進山之前能買上一些糧食?現在除了你,我們可都是窮光蛋了。」

「楊長官,看你說的。我弄得那些錢本就是為了大伙弄得,要不在這荒山野地的,我弄他們干什么?這東西又不能當做飯吃。」對於楊震半是調侃,半是認真的語氣,李明瑞連忙解下腰間盤著的一個包袱,放放在楊震的面前。

楊震接過包袱後只是掂量、掂量,也沒有打開看,便丟給了彭定傑道:「老彭,既然你在這里打過游擊,那就你比較熟悉。一會進山之前,想法子買些糧食,哦,還有鍋、被服、尤其是鹽,不要心疼錢。」

「兄弟們就身上鬼子這身衣服。山里夜間寒氣重,兄弟們又是初來乍到,不適應,千萬不能讓兄弟們凍到。咱們連一個軍醫都沒有,就算手中有不少繳獲的葯品,可沒有醫生也不行。我們再也承受不起任何無謂的損失了。」

「好,一會我就去辦。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前邊應該還有兩個比較大一些的村子,弄到足夠的糧食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不過這被服有些麻煩,鬼子對物資控制極嚴,這里又是山區,再加上鬼子采取的歸屯並戶的手段。想弄到足夠的被服與鹽,尤其是鹽,恐怕不太容易。」對於楊震要買糧食的要求,彭定傑答應的很痛快。但對於其他的物資,卻是有些撓頭。

看著有些為難的彭定傑出,楊震嘆了口氣道:「老彭,想想辦法。手中有錢,東西還是能買到的。有些人既然為了錢,連祖宗都不要,我想為了錢偷著賣些違禁物資,還是有人敢做的。這些都是日元,在那些人的眼中還是好東西。」

在東北與日軍作戰多年,與鬼子、漢奸打過無數次交道的彭定傑那里不知道楊震說的是實情。知道事態嚴重的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道:「好吧,我想想辦法,不行就找那些地主、大戶人家,打打秋風。尤其是那些漢奸的家屬,他們關系多,從他們手中應該能弄出來些。要是我們在珠河的地下組織沒有被破壞,我又何苦犯愁?」

聽罷彭定傑的感嘆,楊震沒有答話,而是站起身來,望著夕陽余暉下的不遠處的山峰,心中一陣默然:「沒有了群眾基礎,沒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在形勢要比關內嚴峻的多的多的東北,這樣一支孤軍的生存形勢將要嚴酷的多。」

「沒有了老百姓的支持,也就等於沒有了情報來源、沒有了兵源、沒有了物資的補充等等所有的一切。而自己這樣這一支孤軍,沒有了這些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