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當年也造過飛機(1 / 2)

畢竟使用金屬作為飛機材料,是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很難承受大過載,以及堅固性和耐用性很差的木制機體,被淘汰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蘇聯人使用木材制造飛機,是因為缺乏足夠合格數量的合格航空工業鋁合金。以及對飛機只不過是一個消耗品,盡可能的減低大規模量產費用的認識。

而對於抗聯來說之所以當初還是使用木材,主要是因為在美援的航空用鋁數量不足,只能用在轟炸機生產和制造上,抗聯又無法提煉自己的鋁制品的一個無奈之舉。

這款雅克九戰斗機還是按照蘇聯設計來,以鋼管、帆布作為機體主要結構,采用木制機翼為主。而抗聯制造的伊爾二攻擊機也是一樣,機身後半部采取木制。只不過與蘇軍在後期生產的伊爾二連機翼都是木制的不同,抗聯制造的伊爾二機翼還是鋁制的。

不過在收復撫順之後,抗聯立即調集人手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在豐收者行動之中被破壞,始終未能恢復生產的撫順鋁廠恢復生產。並通過生產b二十四轟炸機和c四七運輸機,掌握了金屬制造飛機的工藝之後。便將這款雅克九戰斗機和伊爾二攻擊機,全部改為金屬結構。

所以這批木匠生產飛機的時間並不長,但也足夠這些人在若干年後有吹噓的資本了。盡管他們當時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做的那些木匠活是用來干什么的。他們只知道的是,當年的木頭很硬,要求的工藝很高,不是老手根本就滿足不了需要。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木匠對這兩款飛機的投產,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些老木匠的參與,這兩款飛機投產的時間恐怕會遙遙無期。畢竟飛機圖紙有了,發動機雖說也有一定數量現貨,但這並不代表著飛機馬上就可以投產。

一架飛機從設計到制造,不僅需要的是設計能力,更需要的生產能力。抗聯的制造工藝水平太低,如果全部用金屬鋁制造,即便美國人能夠滿足航空用鋁合金的需要,恐怕以四三年的抗聯技術能力也生產不出來。

抗聯真正形成全金屬飛機生產能力,還是去蘇聯阿穆爾共青城飛機制造廠進修的第三、第四批工人返回之後。以及美國人向抗聯轉讓b二十四轟炸機制造技術之後,抗聯才形成了自己的全金屬飛機制造能力。

但美國人在航空用鋁的援助上,卻始終控制著數量。即讓你可以制造出b二四轟炸機來,但是又嚴格限制你的生產數量。航空用鋁合金制品的生產和制造技術以及工藝標准,更是對抗聯實施嚴格的封鎖。讓你即便有技術,也因為缺乏原材料而生產不出來飛機。

對於抗聯提出訂購一萬兩千噸鍛模液壓機的要求,毫不猶豫的給予拒絕。而在發現抗聯對技術能力吸收之快,短時間之內便掌握了這兩種飛機的制造技術。並依托從南滿搶運出來的工人和設備,正在抓緊時間建設自己的鋁合金工廠之後。

其航空工業,從上游到下游的體系建設,已經陸續開始形成一個完整的雛形。盡管這個雛形還相當的稚嫩,大部分的工廠還沒有投產。但感覺到很可能會引起自己中國政策麻煩的美國人,立即收緊了口子,不在向抗聯轉讓任何的航空和動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