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拔絲蛹2(1 / 2)

妖怪食肆 三無齋主人 2158 字 2023-02-14

天不亮,靠近洄水的青石板路邊傳來沓沓的腳步聲。四郎再次從噩夢里驚醒過來,含含糊糊問了句:「小水回來了?」

過一會兒,沒有感到那只肉球爬上床的動靜,只有身邊的床榻微微凹陷下去。

四郎眯了眼睛,一個黑影籠罩下來,接著耳邊就傳來二哥透著微微寒氣的聲音:「是進城賣繭子的農民。」

四郎一咕嚕翻起來,揉著眼睛說:「最近總是做一個怪夢,夢到去了一間蠶房一樣的屋子,屋子中間有一張床,垂著青紗帳子,隔著帳子,里面像是有個女人的身影,但是等我過去揭開一看,里頭卻沒有人。一會兒又好像是有個小孩子在嗚嗚哭,還唱歌,總之亂七八糟的。」

四郎以前是幾乎不怎么做夢的,偶爾做一個夢就會記得十分清楚。可是自從進了五月,他便連著做夢,說是噩夢吧,好像也並不十分恐怖。四郎也就不去管它了。

不過,這樣接連而來的夢倒是提醒了四郎,五月上旬,大美泛黃,江城收獲春蠶的蠶月到來了。

等四郎穿戴好和陶二一起走出門,有味齋的次門早市紛紛開張。

成群結隊的蠶農劃著烏篷船,從城外摸黑進城,給白家送繭子來了。

白家以前是開糧店的,今年卻忽然新開了幾家絲綢鋪子。因為周謙之周公子喜歡穿蜀錦做的衣服,帶動了江城的衣飾潮流。大戶人家自不必說,有專人替他們量體裁衣。平民之中,不論是羅嬸娘那樣的大媽大嬸,還是彭喜姐那樣的小家碧玉,均已擁有一件白記新出的蜀錦衣裳為榮。

據說白家自己也養蠶,但是依舊供不應求,所以今年開春的時候,特意把蠶種提供給了城外的村民,讓他們養蠶自己收購。

因為今年外頭在打仗,江城雖然還算太平,奈何地方豪強都要招兵買馬,於是苛捐雜稅倒是一日重過一日。農戶家里存的那點糧食,剛開春就被官吏們以各種名目收走了,這還是好的,有的連家里的壯勞力也一並被官府征用。縱然號稱魚米之鄉,江城人的生活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漸漸都有了些下世的光景。尤其是城外那些靠地吃飯的農民,家里的壯勞力被征用了,春耕時都缺人手。

好在江城外的村落不僅號稱糧倉,還有很多桑田,是當時主要的蠶絲產地之一。附近村落里的婦道人家,沒有一個不會養蠶的,因此,此地對養蠶女子有一個專門的稱呼——蠶花姑娘或者又叫蠶花娘子。

今年白家主動提供給這些養蠶人最好的蜀地蠶種,可把這些以養蠶為生的村民樂壞了,人人交口誇贊白家該是有大富貴的積善之家。

這不,才收了蠶繭,村里的老人都迫不及待的摸黑給白家送來第一批蠶繭,指望著能夠靠此換取一家人來年的口糧。

因為走得早,到城里時天還沒大亮,白家鋪子還沒開門,這些村民就搖著烏篷小船來河市里吃些早點。

四郎站在一口大鍋旁,用個竹夾子夾塊豆腐油炸。二哥在旁邊,手持一把寒光閃閃的小斧頭,「篤篤」地斬著螺螄的尾端。然後槐大便把這一盆收拾干凈的螺螄入鍋汆熟。

因為東西實惠,物美價廉,有的村民們想著即將到手的酬勞,就舍得花錢買上一旁肉質鮮美的螺螄,再請店家沽來一二斤文家的紹興黃酒。一醉解千愁,儼然也其樂無窮起來。

一個左腿略有些瘸的漢子喝的高興了,還唱上了民謠:「斬螺螄,沽黃酒,強盜來了也不走。」

旁邊有人笑話他:「強盜來了你不走,抓丁的來了你走不走?」

瘸腿漢子眼睛一翻:「走甚走?沒看到老子腿瘸了嗎?腿不瘸就灑家這個體格,早就投了冉將軍麾下,說不得也有一翻造化。」

旁邊的人都呸他,罵他站著說話不腰疼,多少人因為拉壯丁這個事情,搞得有家不能回,有田無人耕。

他們吵得熱鬧,旁邊幾個老蠶農都默不吭聲。他們都是家里的兒子被拉了壯丁,只能自己天不亮便踩著烏篷船,帶著一家人的希望進城賣繭。

其中有個老人,帶著自己小孫孫進城,送蘇道長回來順便賣繭子與白家。本來說只是帶著小孫孫來歇腳,為了省幾個大錢,便什么吃食都沒有點。老人家跟著蘇道長進了後院,半天還沒出來。

跟著他來的小孫孫就蹲在地上,一邊畫圈,一邊念著一首兒歌,四郎仔細一聽,唱的是:「大麥青青小麥黃,蠶寶寶想爹吐絲忙。」

那孩子翻來覆去唱著這兩句兒歌,四郎隱隱約約覺得十分耳熟,好像在哪里聽過似的,問道:「伢子,這首兒歌是你編的嗎?」

旁邊的另一個老蠶農取下頭上戴的烏氈帽,拿在手里輕輕扇著風,笑道:「哪里是編的呢?古早就有了。小娃娃不知道,這歌兒里頭還有個故事呢。」

四郎用瓦罐燒水,沏了一壺擱了姜末和鹽的茶。上茶之前,還往碗里撒上一把炒黃豆和芝麻、

這叫姜鹽黃豆芝麻茶,喝的時候要連茶葉一同吃下去,是一款農家茶。這種茶味道自然比不上什么女兒茶碧螺春之類的,烹制手法也從來不講究什么茶道。可是論起解渴的功效,對這些村民而言,卻也並沒有多少差別。而且這種農家茶不僅可以解渴、潤肺,里面加的姜能暖胃,鹽可以補充隨著汗水流出去的鹽分,黃豆、芝麻算是小點心,又能充飢。仔細說起來,可比女兒茶一類的實惠。

四郎把茶碗給老蠶農端過去,問道:「什么故事?丈人也給我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