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經驗和會黨(1 / 2)

民國狂人 斗氣刃 1021 字 2023-02-14

第65章 經驗和會黨

當年李光炯去了趟日本後,回國便致力於國內的教育。這個1897年的舉人,在32歲那年和同鄉遠赴日本求學。「非教育不足以啟迪民智,」回國後,李光炯銳意改革教育,借以培訓青年,推進革命。

1903年,李光炯和盧仲農在長沙共同創辦了安徽旅湘公學,聘請革命黨人黃興、趙聲、張繼等人任教。「旅湘公學」因准備武裝起義,被清政府以「結黨謀逆」罪名而難以在長沙開辦,於1904年底遷來安徽蕪湖,改名為「安徽公學」。

李光炯誠聘了當時一些著名的革命志士和專家學者,比方說陳獨秀,劉師培、陶成章等等這些名家來到學校任教,使各地英才雲集於蕪湖。他們把革命的講壇作為宣傳革命的場所,公學有效地培養了一批富有革命精神的優秀人才。

當時,李光炯辦安徽公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培植革命力量,所聘教員都是當時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和留日學生,由於公學在安徽享有盛譽,大江南北的有志青年紛紛慕名而來。一時間各地方的革命領袖人物薈萃於蕪湖。

1904年到1905年間,對蕪湖來說無疑是個重要階段。《安徽俗話報》、安徽公學等一批革命先行組織的創立,給當時的革命思想提供了碰撞的空間,也使蕪湖成為了當時整個安徽革命輿論的中心。

1905年8月,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安徽公學迅速與之接上關系。同盟會的進步文件和宣傳品也由革命黨人吳暘谷帶到公學,不僅在師生中廣為傳播,而且由一些革命黨人立即把這些文件傳播到全省各地。這期間,該學堂的許多學生和老師都加入了同盟會,在其後的辛亥革命及其蕪湖的光復中起了重大作用。

陳獨秀等人以此為陣地,以教學為掩護,聯絡江淮各地革命組織,共謀推翻帝制。李光炯身體力行,親自登壇授課,宣傳民主革命思想。

這就是王進所知道的安徽公學,按照朝廷的說法,這里就是個賊窩。不僅如此,據他所知,最近很令巡撫恩銘大人的岳王會的總部也設在那里。在老孫還沒有回鍋之前,這里可謂是革命青年心中的是聖地,聚集了革命黨中的精華。

當然,這還只是他所知道的,他還不知道的是,省內的一些學堂,如安慶的「尚志」、桐城的「崇實」、壽縣的「蒙養」、懷遠的「養正」、合肥的「城西」,這些具有革命色彩的學堂,也都派人前來聯系,與安徽公學結為友好革命聯盟。

不管怎么說,此時的安徽公學絕對是招惹不得的火葯桶。如果他以後還想在革命政府里混的話,就絕對不能和安徽公學對立。從那一串串大名鼎鼎的名字就能知曉,安徽公學簡直就是革命元老院啊。

這些離得他還遠,暫時可以不去理會。不過讓他好奇不已的是,好象今年光復會起義的時候,安徽公學里的那幫人沒有給予多少支持吧?莫非,這里面還有什么奸情不成?

王思量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失態了,急忙找了個漏洞百出的借口蒙混過關。王進沒有過於探究,反正這些事情跟他的關系不大,你們愛怎么玩都成,就是不要拉哥們下水。他敢肯定,光復會和安徽公學之間有齷齪,他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得出來王思量平靜表面下的不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