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賈蘭他媽(9)(1 / 2)

第74章

秦桐現在心情很復雜,也很想感慨點什么,原因是她正坐在寧國府的偏廳里,參加賈蓉和秦可卿兒子的洗三宴!想到原著里,寧國府那混亂的姐夫和小姨子、公公和兒媳的不倫關系,在對比內室里,那個笑得滿足而幸福的蓉大奶奶,只覺得自己把賈珍掰倒真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話說,打從賈珍被革了世職,成為一介白身之後,就頹廢消沉了下來,也不再像往日那樣呼朋引伴了,也不常常召集一些狐朋狗友聚在一起聽戲賭博了,只窩在自己的書房里醉生夢死。

而寧國府因為只有蓉大奶奶這個縣君品級最高,且還是朝廷認可的皇室血脈,那么秦可卿自然也就在寧國府當家做主了。於是,小白臉賈蓉因為要靠著媳婦過日子,自然也就不敢再像往日那樣胡作非為了,只好乖乖的聽媳婦的話安生討生活,再於是,在府里的老少爺們都安靜下來後,寧國府在秦可卿的治理下,自然也就規規矩矩井井有條了,再再於是,也有了如今寧國府孫少爺的出世。

秦桐一路感慨良多的回府,然後被一則消息驚醒了,林如海病重,重到派人來接林黛玉回去!林黛玉哭倒在外祖母的懷里,而大舅舅賈赦這次不用賈母再多說了,很是自覺的就把此事攬到自己頭上。

不說賈赦帶著林黛玉是如何的一路舟車勞頓的奔向揚州,這邊賈府上下又被一則消息驚了一回,就是薛寶釵被齊國公府提親了,雖不是齊國公府長房長孫,但也是長房的嫡幼子,身份上可比賈寶玉同學高了不止一截,且人家的爹可是正經的三品御史,也比賈政這個萬年不動的員外郎來得勢頭猛,於是,曾聽說過「金玉良言」傳聞的賈家下人們開始眼神亂飛了。

王夫人當著妹妹的面就摔了手中的宣窯瓷杯盞,另又苦口婆心的勸說,齊國公府陳家雖是高門大戶,但內里早已落魄了,他們只是看上了薛寶釵那價值不菲的嫁妝等等。但也擋不住薛家應允了此門婚事,為何不答應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想自家的孩子更好呢?且你們家的鳳凰蛋也沒有確定就會娶我家閨女不是?要不我家閨女都快及笄了,你們怎么還不來提親?且姑娘家的陪嫁本就是衡量婚配的一個重要指標,陳家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么·······

姐妹倆那一場幾乎撕破臉皮的大吵之後,薛家就搬出了榮國府,就連隨後薛寶釵定親,賈家也只是禮到人未到,氣得薛姨媽在閨女的定親禮後還專門寫封信來強烈譴責姐姐的不仁義。秦桐也覺得賈家這樣做有失風度,婚事沒談攏,但畢竟還是人家姑娘的親姨媽家,何必做的如此絕情?但無奈她一個孫媳婦,且還是個寡婦,就是有心也無力,只好陪同賈家上下一起做個負心絕義的混賬了·······

也不知道這兩年榮國府的風水算是好還是不好,因為要說不好的話,家里的幾個姑娘都找到了好的歸宿,不說陸續出嫁了的賈迎春和和賈探春,就是賈惜春,在侄媳婦縣君秦可卿的牽線搭橋下,也找到了家境殷實人品周正又上進的好夫郎。

可要說好的話,首先一個備受矚目的鳳凰蛋賈寶玉就很不好,先是被一號備選媳婦寶姐姐涮了一回,接著又接到通知,二號備選林妹妹也被她爹爹給定好了親,未來的林妹夫還是林如海的關門弟子。好么,賈母王夫人兩婆媳各自看好的寶二奶奶人選都黃了,氣得婆媳兩個省了兩頓飯,賈寶玉許久沒犯的瘋病也暴發了一回,賈家上下很是忙亂了一陣兒才消停。

為此又勞累一圈的秦桐很是腹誹了許久,賈寶玉一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時不時就犯癲病的吃軟飯的小白臉,還想著腳踏兩條船,隨你們婆媳兩個明爭暗斗,真當別人都是傻子不成?就是薛家有個大傻,也不代表人家林老爺看不清形勢不是?林老爺的智商那是賈家幾個主子的智商捆在一起也趕不上的!真是活該雞飛蛋打啊·······

其次一個不好的就是許久沒有消息的大姑娘賈元春,她回府了,這個本來承載著賈家興旺發達重任的小姑娘在後宮里蹉跎了十年後,被放出宮婚配了,可本應歡天喜地迎接她的父母卻一個避而不見,一個當面直接暈了過去,最後還是秦桐這個長嫂出面把這個大姑子好好安置了。隨後在賈母的暗中吩咐下,秦桐火速的為這個大姑子找到了婆家,雖然時間倉促,但因著心里的那點子不可道出的愧疚,秦桐還是慎重地鄭重地拜托了李家大哥大嫂定要用心,所以,這個人選一報上來,就連賈母都拍掌贊了一回。

回過頭來說賈赦,許是揚州城的熱鬧繁華太過迷人眼,也許是揚州有名的瘦馬太過妖嬈,總之赦大老爺很是流連忘返的在揚州城待了有大半年還不提回府的事,氣得賈母連發幾封書信去催,恨得邢夫人連聲怒罵「狐狸精」,終於在過年前,賈赦在給外甥女操辦過婚事後才依依不舍的打道回府,就這樣,赦大老爺還花了兩千兩白銀帶回來兩個「瘦馬」。

-----------------------------------------------------------------------=============================

五年的時光像是彈指一揮間匆匆流逝,賈蘭也長成了一位翩翩少年郎了,雖說走的是科舉的路子,但因著堅持習武,身姿很是挺拔,所以在秦桐督促賈蘭考過鄉試接著考會試時,即使有賈珠這個極度失敗的前例,秦桐也沒有聽到任何的反對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