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元宵聚(一)(1 / 2)

貴女嬌寵記 鏡鸞沉彩 3118 字 2023-02-21

景元三十七年的除夕,靖北王府傳來喜訊,說是靖北王世子妃有孕了。

姜氏樂得合不攏嘴,不管去哪兒都腳下生風,滿臉笑容,脾氣別提多好了。阿凝自然也跟著開心。

夜里,東臨侯府闔府上下開團圓宴,吃到一半時,外頭來了個送信的,說是給榮六姑娘的。阿凝只看了眼那信封潦草的字跡,便讓錦珠送回銜思閣,晚些時候再看。

「六姑娘的好友真有心啊,這大除夕夜的,都沒忘記送信。」宴後,一群人都陪在老太太旁邊說笑,姜氏後面一個淡藍色綉折枝海棠錦緞襦裙的妍麗女子笑著道。

這女子正是榮成田新入門的小妾,如今正得寵的楊氏。年紀輕,顏色好,又下得一手好棋,也難怪受寵了。

這楊氏據說也是出自書香之家,因家道中落,又與榮成田志趣相投一見如故,才願意入門為妾。

盡管楊氏把姜氏都籠絡住了,可阿凝卻下意識里不喜歡她,這會兒跟沒聽到一樣,只顧瞧著榮宛拿出的一件綉品,那是一幅松鶴延年的纏枝蓮花紫檀木底座插屏,她特意綉來送給老太太的。

榮宛在錦花台之後名氣也大了不少,那些紈絝子弟評的上京美人榜倒像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般,前三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榮宛傷好之後,偶爾出門都要被圍觀,索性就待在府里,甚少出門。

經香雲那次一鬧,她仍是時常來找阿凝,甚至比之前找得更勤了,但阿凝都不怎么理會,心里巴望著靖北王早些讓詹府出事才好,看她還會不會整日里假惺惺。

榮宛過後,榮宜也送了老太太禮物,是一雙簇新的襪子,料子毛絨絨的,瞧著十分厚重,的確適合老人家過冬。

自閉門一年後,榮宜愈發沉默了,但她這樣不會說話的,沉默反而是好事,加上她人原就長得清秀,靜靜坐在那里,倒頗有幾分靜好之美。

兩位姐姐送了,大家的目光便落到阿凝身上。阿凝兩手空空的,有點尷尬。她原本也想送些東西的,可老太太特意去銜思閣吩咐了,不許阿凝做針線,說是才病了一場,平時又用功,要小心身子。

這會兒她只得眼巴巴看著兩個姐姐獻禮,閃著水亮的眸子朝老太太道:「祖母,這下我可出丑了吧,都怨您。」

「這孩子,瞎說什么呢。」姜氏責道。

老太太卻笑起來,「怨我,是都怨我,怨我沒給咱們阿凝一個顯擺才藝的機會。」

在場眾人都笑起來,阿凝噘嘴道:「祖母,您怎么這樣笑話我。」

眾人正歡笑時,外頭有人來報,說是靖北王世子和世子妃來了。

眾人都十分詫異。大齊朝信奉過年守歲,不然便會招致不吉利。這大除夕夜的,家家戶戶都闔家守歲,靖北王府又是那樣的高門宅邸,世子和世子妃怎么會此時忽然來榮府?

阿凝如今長了一歲,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飛奔過去了,但還是止不住伸長了脖子往外瞧。

隨著外面的通報聲,厚重的簾子掀開,走進來相攜而行的一雙年輕男女。

寧知書一身雪白狐裘,面冠如玉,目若寒星,身形挺拔如傲雪青松。榮宓在他身旁,一身緋紅斗篷,墨發輕挽,眸中蘊笑,容顏嬌艷無雙。

這樣登對的氣派和風姿,只怕世間難尋第二雙。

二人拜過老太太後,也坐了下來,姜氏立刻小聲責道:「你這孩子,哪有除夕夜里往娘家跑的?況且外頭風大雪大的,你又懷著身子,萬一有什么好歹……呸呸呸,瞎說什么。」

話說到一半,姜氏自己先捂住了自己的嘴。

寧知書跟榮宓仿佛連體嬰兒似的,這會兒聽見了丈母娘的話,解釋道:「宓兒今日胃口不好,大夫也說孕婦情緒不穩,會導致食欲欠佳,該多些體諒。她今日想來榮府,我便做主帶她來了。還望岳母不要責怪宓兒。至於外頭的風雪,岳母放心,我都是……護著她上下車的,馬車行得也慢。」

聽到女婿溫和的話語,姜氏只得瞪了眼榮宓作罷。

其實,他都是抱著她上下車的,在丈母娘跟前,終究說得含蓄些。

榮宓卻不管姜氏,只把阿凝拉過來說話。不管怎么瞪,女兒還是心頭肉,姜氏聽說榮宓胃口不好,便吩咐廚下做兩樣榮宓在閨中時愛吃的食物。

吃食呈上來後,榮宓用了一些,又坐了一會兒,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阿凝和姜氏送他們到侯府門口,瞧見寧知書把榮宓抱上馬車,都吃了一驚。女婿這樣殷勤,姜氏心里自然寬慰。阿凝瞧著風雪里離去的寧府馬車,心里驀然就閃過秦晚馥跟她說過的一句話。

她說,但凡能遇到個同書哥哥那樣的夫君,便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該去廟里燒高香謝恩的。

阿凝以前並未想過夫君什么的,但這次生辰之後,阿凝的耳邊越來越多得出現諸如「十三歲了,」「是大姑娘了,」「日後更要端淑嫻靜些」的句子,還有那楊姨娘,每每看見她總對她的外貌贊不絕口,末了還總要加一句,「不知哪家少爺有這樣的福氣,能把咱們府里的阿凝娶了去呢!」

她並不喜歡這樣的言論,說得好像十三歲的年紀旁的都不用干了,就等著嫁給別人就成了似的。事實上,上京城的確泰半姑娘就是這樣想的。但阿凝不是,她得了趙琰的一套寶貝,如今一門心思撲在繪畫上,心中當然是想有所成就的。

這會兒她看著姐姐和姐夫,似乎也能感受到他們流露出的絲絲溫情。她想,這大概也是件極幸福的事吧。

過了三更天後,老太太便把幾個小的都打發去睡了,只留下兒子媳婦兒陪自己守著。阿凝回到銜思閣,拆開那封自遙遠蜀地快馬加鞭歷經風雪送過來的信,果然不出她所料,潦草的字跡盡是寫些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他逐漸學會了吃很辣的菜色,又比如蜀地的冬天比京城溫暖許多,如此種種。

今日這封後頭還加了一句,「小書呆子已經在過除夕了吧?我會爭取春季過完前回京的,記得想我。」

想什么想,鬼才想你。阿凝心里暗道。

翌日,內命婦都需進宮朝拜皇後,按照榮貴妃的意思,這次進宮的不僅有姜氏和詹氏,連榮宛去了。

對於榮貴妃只見榮宛卻不見阿凝這件事,姜氏是頗為不悅的,但她怕阿凝不開心,反而勸她道:「宛姐兒去年在錦花台大放異彩,又比你大了兩歲,正值說親的年紀,貴妃娘娘讓她先進宮瞧瞧也是正常。」

阿凝點點頭,心里卻道:若真是如此就罷了,就是怕榮貴妃因為趙玹發配蜀地的事情對她有看法。

下午女眷們從宮里回府,詹氏沉穩,只微笑著拉著榮宛好生囑咐了許久,才放她回抱悅軒。她的丫頭香雲卻怎么也掩不住眼中的喜色,還不到一個時辰,榮府上下都知道了榮四姑娘今日在宮里露足了臉面,文皇後、榮貴妃甚至姚淑妃,都對她贊不絕口,還讓她寫了一副字,連鄭王殿下都對她另眼相看,說是此字極有風骨。

姜氏心里固然生氣,但好歹能忍一忍,只道先讓她們得意一陣也無妨。但到正月十五日,宮里傳來懿旨,讓榮宛進宮過花燈節時,姜氏就再也忍不住氣了。

鄭王殿下,五皇子趙琮,正是文皇後之子。皇上嫡子,地位比起別的皇子更高一些。如今又正值娶親的年紀,若是讓榮四入了鄭王的眼……

姜氏越想越氣,心道這榮四當真了得,內里一番腌臢心思,連妹妹都下得去手,表面上卻裝得這樣好,把皇後都騙了去。

她走進銜思閣,阿凝正坐在廊下的山茶花前畫畫。今年的雪似乎格外多,昨夜又降了一場早春的雪,那山茶遇風雪開得愈發熱烈,嬌艷無邊。

可這嬌艷仍然抵不上山茶旁邊少女的半分光彩。少女神情專注,宛如落入世間的精靈仙子,讓人連呼吸都不敢,生怕驚飛了她。

姜氏腳步一頓,心里的怒氣瞬間就平息了。

她女兒這樣的才貌,只要在鄭王跟前露一臉,那榮四還算得了什么?

原本,姜氏同榮宓的想法一樣,覺得阿凝容色太盛,少出門為好。現在卻覺得似乎過於極端了。阿凝十三了,也應該多出門去看看,整日里悶在家里,若是變得跟二房的榮宜那樣木訥可就不好。

「娘親?這么快就回府了?」阿凝站起身來,一身雪青色狐裘小襖,墨發挽著十字髻,上面的穿花蝴蝶翩翩欲飛。

雖然剛過十三,但少女身形已經曲線畢露,窈窕動人,真如初夏湖面上開的第一朵荷花,亭亭玉立,牽人心魂。

姜氏心頭猛跳了一下,臉色的笑更加和煦,走過來道:「還快呢,如今都過了正午了。你一個人坐在屋檐下多久了?錦珠她們呢,怎么這樣不盡心,不知道在一旁伺候著!」

阿凝被她拉進屋,「你別怪她們。我打發她們去園子里采梅花兒去了。昨夜里幾株梅花兒開了,我想采些做個梅花香露出來。」

其實,她是有點嫌棄那園子里的梅花的,只寥寥幾株,實在不夠看的。她有些想念紛雪樓那一院子梅花了。

「你不是一向喜歡百花香露么?」姜氏好奇道。

阿凝一愣,「現在更喜歡梅花香一些。」

在紛雪樓時,祈王殿下每每出現總會有淡雅的冷梅香,襯著那矜貴舒朗清雋無邊的身形,當真是讓人心生寧靜,仿佛看到了二月嶺上大片白梅競相開放。阿凝也想制這種香,可以比祈王府的稍微制得更濃一些,甜而不膩,雅而不媚。

姜氏把榮宛頗受皇後看中的事情告訴阿凝,又道:「連姚府的那位錦花台魁首都沒有花燈節二度入宮的恩寵,榮宛也不知是哪一點入了皇後的眼。寧府那邊至今沒消息,莫不是把教訓詹府的事情給忘了?」

阿凝心中暗道,難怪正月初一以來四姐姐再沒來過銜思閣吃閉門羹,原來是身價水漲船高了。

「娘親,你別擔心了。大姐姐心里自有成算的。」她安慰道。在她看來,眼前的風平浪靜更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得了皇後親眼又如何,站得越高,到她品行暴露的那天,也會摔得越重。

到了夜間,秦晚馥和寧知墨來邀阿凝去看花燈。每年都是毫無新意地看花燈,阿凝正猶豫要不要去,但今日姜氏一反常態鼓勵她出門轉轉,她便隨著二人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