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1 / 2)

盡管齊軒和石楊已經最大限度的對父母表示了友好, 已經被坑過一次的齊總和石總還是很警惕,拿出了平時商圈巨巨應該有的狡猾和心計, 給兩個孩子挖坑。

「你們的本金不足, 而且, 沒有能力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並不是理想的合作者。」

看看, 這個拒絕理由多么的有理有據,一針見血指出三個孩子的最大缺點, 讓齊總和石總不禁得意的給自己鼓鼓掌。

「是是是,我們也這么覺得。」出乎意料的,齊軒和石楊沒什么猶豫的就點頭附和了。

這話, 該怎么接?

齊總和石總還沒有說什么,就看著兩個孩子特別誠懇的解釋,「畢竟以後我們也是要還房貸的,本金不足不代表不能參加投資,爸爸,你知道的,未成年人目前沒有辦法拿到銀行貸款。」

成年人最大的誤區,就是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

實際上, 齊軒和石楊這樣十多歲的男孩子,正是接受度高, 膽子大, 什么都敢試一試的時候, 他們想和父母談合作, 是認真的。

目前他們的最大限度其實不是本金,而是年齡,就連還房貸都沒有辦法用自己的名義,只能以父母的名義,然後再把錢還給父母。

但同時,他們最大的優勢也是年齡,都是親爸親媽,和父母做合作者,反而規避了商業合作之中的背叛風險。

舉一個例子來說,齊軒和石楊跑來問父母一些投資上面的問題,他們並不會給出虛假或是缺失的信息來坑他們,這樣的真實度其實是很寶貴的。

齊總和石總聽完之後,居然無話反駁,哪怕兒子作為他的合作者,有什么問題來請教他,也是要認真且全面的回答的。

兒子能坑爹,但是,他們總不能誤導或是隱瞞,在這些知識上坑兒子啊!

齊太太和石太太總算是聽明白了,雙方的合作是有可能的,而且,三個孩子明顯是想借用齊總和石總的勢,來投資圈找一個游泳圈套著,免得被大浪拍下溺水。

兩位商圈巨巨的勢,其實就是一種人脈、信譽以及行業信息等等混合的資源優勢,如果是普通合作者,敢占齊總和石總這個便宜,早就被收拾出去了,但換成親兒子,他們不僅要主動的借勢,還要盡可能多提點對方,分享一些知識和經驗。

這已經不是賠本買賣了,簡直是連拿帶送,還問要不要包郵到家的坑爹!

塑料親子情!

但實際上,柏知和齊軒石楊還真的沒有想到這么多,三個孩子想想房貸也是很憂愁的,齊軒和石楊想辦法的時候,就瞄准經常帶來各種各樣信息的助理叔叔,他們就想著,每次把這些東西說給爸爸的時候,能給他們也說一下嗎?

還不太明白,這些消息背後的價值,反正,三個孩子借了,齊總和石總也是捂著心口的願意借。

沒事,孩子願意接觸投資理財這些知識,總比染上一些二代的壞習慣,小小年紀就玩車辦派的好,齊總和石總這么一想,心情就好多了。

三個孩子邊合作邊懵懵懂懂的學,齊總和石總也在邊合作,邊給三個孩子教,談生意不是簡單的買入賣出,需要眼光,需要大局觀,還需要一定的謀略和心理素質。

虧,要穩,賺,也不能飄。

兩個老狐狸在慢慢的教著三個小狐狸,給過甜頭也挖過陷阱,三個孩子有賠有賺,但慢慢的也有了積攢,等到柏知讀初一的時候,首付和房貸就都妥了。

齊軒和石楊的媽媽們,還是給兒子添了一些錢的,算是他們的獎勵,買的是戶型比較大的別墅,而柏知對大戶型要求不高,她看上了一個位於角落,比周圍的別墅小一點,但背後有著大片樹林和小河上游部分的房子。

柏知拿到宣傳冊的時候,開發才剛開始,等首付到位,山水別墅區的基本格局已經出來了,柏知看的這套房子本來是要修一個涼亭的,但設計圖考慮到整體風水就把這里改了,變成一個比周圍別墅都小的房子。

孫阿姨的公司原計劃是這套房子賣不出去就留下自用,變成物業服務點或是其他的小站都可以,但沒想到,柏知一眼就看中這個了,背後有山還有小河,她喜歡這里。

於是,柏知就拿到這套因為位置不算太好,所以又打了愛心折扣的房子,省下好幾條金鏈子那種。

雖然比其他別墅小一點,但是,三層基礎層外加閣樓,對柏知她們來說已經很大了。

而且,柏知選的房子附近住戶,基本上都是她認識的,秦阿姨就在隔壁,皮皮搬來第一天,就跑來串門了。

摸著皮皮的耳朵,柏知跑來找凌婭,可憐巴巴的要求第三次去找貓。

是的,房子都搬了,貓還沒有到位。

當時拍攝的地方,柏知都已經去過兩次了,但沒有看到梭梭,只能失望而歸,現在是鍥而不舍的卷土重去。

「要不然我們去買一只小貓?」凌婭不太理解柏知的固執,去年柏知把家里的貓床布置好的時候,她就准備帶柏知去寵物店了,結果柏知和她說,貓已經選好了,不在寵物店。

一問,是柏知在拍戲的地方,見到的一只小黑貓。

當時凌婭還以為,小黑貓是本地村民家養的貓崽,就陪柏知去了一趟,結果到了地方,柏知撒歡的往湖邊的樹林里跑,不知道是不是身邊的人很多,並沒有看到小黑貓。

等小學畢業,初中也定好之後,柏知又去了一趟,可這次天氣不好,樹林里泥土被雨水沖刷,村民們考慮到柏知的安全,沒有讓她進山。

這一次,柏知都已經查好了,天時地利人和,貓一定能找到的。

凌婭也不知道,柏知為什么對小黑貓那么執念,名字都還取好了,但柏知就認定了梭梭,她還是答應了。

小孩子的成長,是很有階段性特征的,小學的時候,柏知就和個活蹦亂跳的兔子一樣,根本停不下來,東摸摸西看看,根本坐不住。

等到初中,可能是接觸的同學都已經進入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進入了新的發育期,柏知就穩重了很多,表面上沒有以前那么活泛了,內在也斯文敗類,哦不是,乖巧安靜了很多。

當然,這個改變是和她相比的,搞事情本質並沒有變。

她看身邊很多同學都近視戴眼鏡了,也有點蠢蠢欲動,還是凌婭和兩個姐姐警告,要是她敢為了戴眼鏡,故意把眼睛折騰近視,以後吃飯就只給一盤小青菜。

媽媽和姐姐們都惹不起,柏知只能暗搓搓的放棄眼鏡。

以前明著搞事情,現在暗著搞事情,讓凌婭和陶岸陶汀都要多關注一下這個家伙。

所以,這次柏知來找貓,但是媽媽和姐姐都陪著過來了,不看著不行,要不然貓沒有帶回來,柏知都不知道撒歡跑哪里去了。

事實證明,凌婭和陶岸陶汀的預感是對的。

柏知這次准備趁他們不注意,偷偷摸摸一個人進山。

總結前兩次的失敗經驗,柏知發現,梭梭可能有點害怕生人,第一次見到小黑貓的時候,梭梭都和她保持著安全距離,並不靠近,要是自己身邊再跟著幾個人,梭梭肯定不會出現的。

但是,柏知不用想,自己一個人進山的主意,都會被媽媽和姐姐毫不猶豫的否定的。

果然,革命的道路是曲折艱辛的。

為了營造出自己乖巧聽話的假象,柏知把課本都裝到書包里了,只要凌婭和姐姐們看她,就立刻做出一副『我愛學習,誰也不能擋著我預習和復習』的表情。

陶岸看著柏知手里八年級的課本,有點想嘆氣,柏知是不是忘掉,她們現在還在讀七年級?

凌婭問柏知,「你在看語文書?」

「對,這里面還有一篇很好的古文。」柏知很認真的點頭,然後一本正經的背詩,「山不在高,有貓則名,水不在深,沒魚就行。」

陶岸和陶汀還沒有學過《陋室銘》,只覺得這個古文真的好接地氣,而凌婭抽抽嘴角,捂住額頭問柏知,「說吧,你是不是准備偷偷摸摸去做點什么?」

這古文的作者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好嗎?!

山不在高,有貓則名,水不在深,沒魚就行,誰給你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勇氣的?

柏知捂心口裝暈,戲有點過,居然被發現了。

最後,柏知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准備獨自進山找貓。

「要是不答應你,是不是就找機會瞞著我們去?」凌婭一看柏知聽到這話,立刻望天,東看西看就是不看她的模樣,就知道這小崽子真的這么想。

還能怎么辦,只能原諒她!

凌婭氣的扭了一把柏知的臉頰肉,然後和她約定了什么時候去,什么時候回,身上帶著開著定位的手機才行,她們在湖邊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