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周 二(1 / 2)

周昭王無恥的死了

太子姬滿繼位

為周穆王

穆王也有著獨特的愛好

打仗

老爹的仇當然要報

穆王先是發兵把楚國打是屁滾尿流

燒香上供

從此

那個不服就打那個

身邊沒有了對手

就找遠處的打

邊遠的少數民族戎狄

不按時納貢

周穆王就率兵親征

一直打到對方沒脾氣

因為天子的辛勤作戰

到周穆王晚期

周朝疆土達到巔峰

事物都有兩面性

由於天子經常親自出馬外出作戰

朝廷之事只好委托大臣打理

導致朝政松弛

自穆王以後

周朝開始由勝而衰

又歷經幾朝天子

周朝第十代國王

周厲王出場了

這厲王也是命苦

他當王的時候

由於前幾代的折騰

已經沒多少家底可以禍禍了

這時候又有外族入侵

不少諸侯國內部起亂

上的供奉也相應減少

周厲王總覺得自己委屈

我倒是想花天酒地

可哪來的錢啊

上能有昏君

下必出佞臣

一個叫榮夷公的大臣閃亮登場了

大王

您是天子

是天下的君王

天下的東西都是您的

誰要想動您的東西

您可以征稅啊

有點意思

具體說說

不管是誰

上山采葯交稅

下海捕魚交稅

山上砍柴交稅

海里撈蝦交稅

喝我的水交稅

走我的路交稅

厲王拍了拍榮夷公的肩膀

小伙子

有前途

照辦

朝廷里還是有些明白人的

有個叫芮良夫的大夫就勸告厲王

大王您這是取天下財為一己之利

容易觸犯眾怒的

後果不堪想象

可厲王看到能弄來錢

供自己揮霍

根本不聽這一套

有本事你也給我弄錢來啊

不能啊

那就讓榮夷公上

這回把老百姓惹毛了

這也稅

那個稅

惹不起

我還罵不起嘛

整的天下怨聲載道

沸沸揚揚

大臣伯虎看局勢不好

趕緊進諫

大王

老百姓已經罵聲連連了

再這樣下去

恐怕他們要動手了

厲王還是不吃這一套

不是有人罵嗎

我養的士兵是干嘛的

都給我出去看看

有罵我的

給我拉回來弄死

你別說

效果很明顯

這回沒人罵了

大家在街上根本就不出聲

生怕聽力有障礙的士兵聽錯了把自己抓回去

熟悉的人見面也不敢打招呼

就互相使個眼色就過去了

偌大個京城

如同墓地一般安靜

厲王得意了

看這回還有誰跟我作對

閉上你們的嘴

乖乖交你們的稅

還是有忠心的大臣勸諫

大王

當年鯀奉命治水

采取封堵的方式

最後堤壩決口

後果慘重

大禹治水

采用疏導之法

順水勢而治水

天下暢通

您現在把天下人的嘴都堵上了

要知道這老百姓惹毛了

可比洪水危險

厲王依舊不聽

洪水還是沖翻了堤壩

都城里的百姓再也受不了拉

大家拿起掃帚

抄起擀面杖

拎起茶壺

帶上刀

就沖向王宮

厲王趕緊派侍衛相迎

這些侍衛一看

七大姑

八大姨

三叔

二大爺

都在人群之中

算了

不管了

進去吧

厲王一看大事不妙

就把太子靖托付給了召伯虎

自己帶著一些侍從

溜出王宮

逃命去了

再說鄉親們

拿著做飯的家伙就沖進了王宮

找了一圈

原來厲王不吃飯就走了

不行

父債子償

把太子揪出來

然後他們就沖到了召伯虎家

讓他交出太子

召伯虎可犯了愁了

交吧

對不起厲王不說

以後大臣們說起來

我成什么東西了

不交吧

鄉親們非要在我這里做飯

一狠心

他把自己兒子當太子交了出去

就這樣太子躲過一劫

老百姓也散去了

第二天

衛國國君衛武公帶兵前來勤王

衛武公又名共伯和

他到了都城一看

鬧事的都走了

天子也跑了

干脆自己就在王宮住下了

厲王是不敢回來了

太子也不能出頭了

召公就提議

國家暫時由共伯和代理

大家一致通過

這一年就是共伯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共伯和雖然憑著武力當上了代理國君

治國還是有一套的

他吸取厲王教訓

采取召伯虎的建議

廢除了之前亂增的稅收政策

百姓生活恢復了正常

社會也就穩定了下來

轉眼就是十四年

外逃的厲王死了

太子靖也長大成人了

百姓對他們的仇恨也沒那么深了

召伯虎覺得時機成熟了

就在一天早朝之上

對大臣們說了太子的消息

大家一致同意太子上台登基

共和伯雖然留戀天子的寶座

可看大家那熱切的眼神

也不敢多待

順水推舟就回到衛國去了

太子靖繼天子位

這就是周宣王

太子靖

周宣王終於可以在陽光下做人了

不但為自己

他還要洗刷父王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