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魏國 一(1 / 2)

戰國時代

七雄爭霸

齊楚燕韓趙魏秦

各有獨到之處

各國之間又交相縱橫

在接下去的部分

我會先分國家講述故事

在國家之間有交集的時候

盡量做到以一個國家為主線

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戰國格局

戰國烽煙起

群雄逐鹿忙

先聲奪人者

唯我大魏王

魏國開國國君魏文侯

一個賢明的君主

深知國家發展

在於人才

他廣招天下英才於麾下

禮賢下士知人善任

是魏國強大首功之人

魏國有一個叫段干木的人

此人目光遠大

才識廣博

名聲在外

但是

輕富貴傲王侯

喜歡過著超然灑脫的隱居生活

不是隱於深山老林種田打獵

不是隱於湖海沿岸打漁捕蝦

而是隱在一條僻靜的小巷

做點小買賣維持生活

魏文侯聽說段干木的大名

就想見上一面

請教治國之道

安邦之法

為了表示誠意

魏文侯親自坐著車子去段干木家拜訪

沒想到段干木聽到門口有車馬聲響

居然做出了一個翻牆的動作

逃之夭夭

魏文侯吃了個翻牆越戶閉門羹

只好打道回府了

明君就是有明君風范

魏文侯一次拜訪未遂

就接著來了第二次

第三次第四次

但是段干木依舊很執著

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就是不見

魏文侯有點沒招了

可又心有不甘

就每次出門

不管去哪里

哪怕是去宮口買點東西

也要讓車從段干木家門口繞上一圈

再回到宮門買上東西回家

每次路過段干木門口

還要賤兮兮的站立起來

扶著馬車的車欄

佇立仰望

表示自己對端木干的敬意

這時間一長

車夫都有點不樂意了

大王

您喜歡這段巷子的風景啊

我沒意見

多走點路

那也是應該的

但是您每次都在那個家伙門口站立行禮

也太有失身份了吧

再者來說

您這一趟趟的走

誰都知道您是什么意思了

他不肯見您

是他不識抬舉

這樣的人

何必對他如此客氣

魏文侯搖了搖頭

你是不知道

段干木先生不是一般人啊

他不趨炎附勢貪圖富貴

品德高尚學識淵博

這樣的人

我就是再多來行幾次禮

也是應該的

車夫被魏文侯的真誠感動了

大王

您要是這么說

我給您出個主意

他家住的那么偏僻

房子又那么破舊

您每次乘坐華麗的馬車過來

就算是來的次數再多

他也不會覺得被尊重的

您啊

不如下次走路過來

說不定他就見你了

要不怎么說勞動人民心貼心那

還是車夫了解端木干的心

魏文侯親自走路到段干木家拜訪

這回滿滿的誠意推開了段家的大門

段干木把魏文侯請進了院子

兩個人坐著小木凳就嘮上了

先生

我想讓魏國富裕起來

您看該怎么做

你只需要如此這般

這般如此

高明

那我想讓魏國軍事強大起來

您看該怎么辦

你只需要如此這般

這般如此

一番交談下來

魏文侯一種感覺油然而生

別說走著來

這趟就是爬著來

都值啊

先生啊

我想拜您為相國

輔佐我治理國家

您意下如何

大王太客氣了

我實在對當官沒興趣

相國就免了

如果大王看得起我

以後有事情

可以來找我商量

能幫上忙的

我盡量幫忙

就這樣

魏文侯拜了段干木為師

經常去拜訪請教

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魏國

擴散到了各個諸侯國

很多能人異士

不得志的高人

紛紛投奔魏國

這正是

魏文侯禮賢下士

不辭苦徒步而行

盼英才天下知曉

眾賢人攬入囊中

這么一來二去啊

魏文侯招攬到了很多人才

李悝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李悝和端木干一樣

同為孔子再傳弟子

因為才干突出

被任命為相國

有那么一天

魏文侯找李悝談話

想知道怎么樣才能招攬到更多的人才

李悝沒有正面回答

反問道

主公啊

您覺得這個世襲制度

怎么樣啊

這個問題魏文侯早就想過

隨口就答

世襲制是祖上傳下來的

貴族的地位和俸祿

子子孫孫可以世代繼承

可大多數貴族的後代

都是吃喝玩樂之輩

為國家不能立半寸之功

國家還要豐厚待遇養著他們

對國家確實是沉重負擔啊

李悝看魏文侯上道了

接著說

主公說的太對了

世襲制度的害處很大

但是您只說出了一點

這些貴族後代

沒有本事

還要占據職位

領取俸祿

給國家造成負擔

只是一小方面

更嚴重的後果是

他們站著茅坑不拉屎

讓有才之人不能上位

他們拿著不該拿的俸祿

讓有本事的人賺不到錢

這就是您這么求賢若渴

還是缺少人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