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楚國(1 / 2)

楚國同齊國一樣

是周朝最早的諸侯國之一

前輩之中人才輩出

在春秋史上留下大名

楚成王

侮辱過妄圖稱霸的宋襄公

欣賞過稱霸之前的晉文公

楚庄王

三年不飛之鳥

一朝騰上雲霄

覬覦周朝寶鼎

雄心直指九州

楚平王

無知好色用小人

奪子之妻殺忠臣

一朝得罪伍子胥

死後被人刨出墳

楚昭王為君時

伍子胥率領吳軍大敗楚國

楚國進入了休整期

而後又歷經幾代君王

傳到楚悼王

這時候天下的局勢又有了變化

楚國和晉家三兄弟接連打了幾仗

負多勝少

後來還是在秦國的幫助下

才沒有丟了大人

楚悼王感概前輩的光榮

感嘆自己的凄涼

立志招攬人才

振興楚國

說來也巧

此時名將吳起在魏國受到排擠

失去寵幸

為了後半生的幸福

他來到了楚國

一個虛位以待

一個名滿天下

君臣一朝相見

攜手共建功名

名滿天下的吳起來投

楚悼王滿心歡喜

本想直接任命吳起為令尹

可事關國家前途

還是謹慎了一下

聽說吳將軍在魏國之時

做過西河太守

如今我楚國宛城還缺少一個太守

不知將軍可否屈尊去治理一下

吳起初來乍到

有個太守做也算知足

何況也是專業對口

正好可以施展才華

能為日後晉升搭橋鋪路

就滿口答應

去宛城上任

有了楚悼王的支持

吳起就把宛城當做了試驗田

展開吳氏改革

首先

整頓吏治

裁撤無能之輩

打擊貪官污吏

選拔清廉有為之人為官

然後

鼓勵百姓開荒種田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使宛城糧餉充足

還有

把農村基層組織和軍隊掛鉤

成年勞動力

忙時下地生產

閑時軍事操練

戰爭之時皆可上陣殺敵

通過吳起的改革治理

宛城面貌煥然一新

政府兵精糧足

百姓安居樂業

同時吳起還積極進行社會調查

對楚國的情況有了大體了解

做出成績的人總是受人尊重的

一年之後

吳起被調回了首都郢都

楚悼王把吳起請到宮中

虛心向他請教

吳先生

楚國這些年來

總是被別人欺負

你能告訴我

問題出在哪里嗎

大王不問

我也正要說的

楚國的問題就是

臣子權利太大

有封地的貴族太多

臣子權利太大

就會不服從君主的調遣和指揮

就會讓大王喪失權威和信譽

貴族的封地過多

就會占據太多肥沃的土地

國家的賦稅就收不上來

財庫就會空虛

國家就會虛弱

這樣的國家出去和別人打架

除了挨揍沒有其他結果

楚悼王連連點頭稱道

您算說到我心坎上了

那依您之見

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大王先聽我分析一下

楚國土地廣闊

人口眾多

這是優勢

可我們的土地

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們的人口

沒有真正為國家做出貢獻

大部分的土地被貴族霸占

大部分的人口

要為貴族效力

還有一點

楚國官場作風很差

軍隊紀律渙散

底層老百姓備受剝削

根本沒有積極性去發展生產

以我之見

要想富國強兵

只有實行變法改革

楚悼王一拍大腿

就聽你的

下定決心的楚悼王

封吳起為令尹(僅次於楚王的官)

推行變法改革

並且當朝宣布

令尹的命令就是我的令命

敢違抗者

殺無赦

有了強大的支持

吳起正式在楚國推行變法

內容如下

前序

此次變法

所有法令公布天下

楚國官吏百姓人人可以明其詳情

(有點子產鑄刑典的意思吧)

第一

所有受封土地和人口的貴族

三代之後

不得繼續繼承

土地人口重新回歸國有

現在當職的貴族

減少薪水

縮減封地和人口

第二

改革吏制

全國各個部門大裁員

削減官員人數

降低官員俸祿

縮小官員權利范圍

第三

給一部分即將失去特權的貴族一個機會

到偏遠的地方去二次創業

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去開墾

第四

糾正官場貪污腐敗

拖沓懶散之作風

繼續頂風作案者

嚴懲不貸

第五

改革軍制

把裁減官員

削減工資

省下的資金

用來發展軍事建設

擴充軍備

軍隊之中論功行賞

獎罰分明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

楚國很快就強大了

由於這次變法

下手太狠

力度太大

波及面太廣

吳起不斷遭到受害者的報復

打罵

侮辱

誹謗

常有的事

偶爾還有生命危險

好在楚悼王一直堅挺的站在吳起的身後

變法才得以貫徹實施下去

信任得到了回報

楚國在和兄弟們的斗毆中

拳頭硬了起來

公元前381年

楚國出兵援助趙國

與魏軍大戰於州西

楚軍穿越梁門

駐軍林中

飲馬於黃河

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的聯系

趙國借助楚國的攻勢

火攻棘蒲

攻克黃城

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諸侯都開始重新審視楚國

這個重新站立起來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