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蘇秦 2(1 / 2)

解決了秦國的威脅

蘇秦就離開趙國

前往韓國

作為趙肅侯的代表

蘇秦一上來就給韓宣王一通分析

大王

韓國自吞並鄭國以來

土地更加完整

山河險峻的優勢更加明顯

自從申不害變法之後

韓國的戰斗力十分強大

現在少說也有幾十萬的精兵

再加上您韓國的獨門秘訣

能制造天下最鋒利的兵器

您根本就沒必要屈從秦國啊

聽罷分析

韓宣王嘆了一口氣

韓國雖然有你說的這些優勢

可是相對秦國來說

這根本不能轉化成勝勢

再說

我現在向秦國示弱

是為了保全國家人民

也沒有辱沒祖宗

向秦國投降啊

蘇秦淡淡一笑

大王

您當秦國是小孩子嗎

今天你向秦國示弱

明天秦國要你割讓土地

你怎么辦

你若是不給

如你所說

你打不過秦國

要是給了

秦國必定會變本加厲

索要更多

那韓國的滅亡之日

就不遠了

這一番話說的韓宣王是啞口無言

蘇秦繼續說

我看大王是個明白人

韓國又有如此強大的實力

不尋求自保之策

卻甘心順從秦國的擺布

我都替大王難為情啊

聽到這里

韓宣王臉漲的發紫

站起身來

手按寶劍之柄

高聲道

我雖然沒什么本事

也不能去伺候秦國

我知道趙王派你來

是要聯盟對抗秦國的

從今天開始

算我韓國一個

搞定了韓國

蘇秦又馬不停蹄

來到魏國

老套路

見到魏襄王之後

蘇秦開始分析魏國

大王

咱們有一說一

魏國確實土地面積不大

這是明擺著的實事

可魏國也有自己的優勢

就是人口密度大

從人口數量上

社會經濟上來說

魏國的的勢力就算趕不上秦國

也應該和楚國差不多

現在的魏國

年年給秦國上供

月月向秦國請安

可你看看

就前幾天

秦國還是攻下了魏國幾座城池

就是因為你采取只求自保不反抗的方式

所以才沒有國家幫你的

魏襄王苦笑了幾下

先生啊

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魏國是有點實力

可一則

那點實力和秦國沒法比

二則

我挨著秦國這么近

人家只要手癢癢

隨時都能把拳頭伸過來

你說我能怎么辦

蘇秦看魏襄王這幅慫樣

不由得笑了

大王啊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事情不是沒有

當年勾踐打敗夫差

周武王牧野大敗殷商

都是如此

再者來說

魏國也不是不堪一擊的主

以魏國現在的國力

足可以和秦國掰掰手腕

如果只是一味的割地求和

等逼到被迫一戰之時

國力已經大損了

就真的是難求一勝了

魏襄王點頭沉思了片刻

喃喃自語道

可是

現在很多大臣

都主張要低姿態對待秦國的

蘇秦見此情景

趕緊上前一步

提高嗓門說到

大王

那些都是奸佞之臣

他們都是為自己安危考慮

沒有顧忌國家啊

大王

魏襄王有點被感動了

那依先生之見

我魏國該何去何從啊

蘇秦看火候差不多了

不緊不慢的說到

大王

對抗秦國是必要的

可也沒必要讓你們一個國家去犯險

我這次來

就是奉趙王之意

想讓六國聯合起來

舉六國之力

共據強秦

這說來說去

聯合對抗秦國

好處最大的

還是你魏國啊

魏襄王激動的是熱淚盈眶啊

我從來沒見過

您這么明白的人啊

以後趙國怎么做

我魏國一定跟著干

嚇唬完了韓國和魏國

蘇秦整理好心情

東進齊國

此時的齊國國君

是齊宣王

蘇秦還是不變應萬變

照例先是給齊宣王分析國情和敵情

大王

你們齊國厲害啊

四面都是天然的屏障

而且兵精糧足

國富民強

自建國以來

無論怎么打仗

從來沒有動過泰山南面的部隊

也沒有讓清河和渤海沿岸的士兵出過力

齊國的實力可見一斑啊

您的都城臨淄

更是富得不行

而且人口眾多

足足有七萬戶

一旦天下有變

這里就可以湊足二十多萬大軍啊

依我看

七國之中

還是你齊國實力最大

拍完了馬屁

蘇秦話鋒一轉

挑起了毛病

韓國和魏國害怕秦國

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他們和秦國太近了

要是他們和秦國發生戰爭

十天之內就可分出勝負

他們要是僥幸打勝了

也是國力大損

給其他國家可乘之機

要是不幸打敗了

就有亡國滅族的危險

所以韓國和魏國才會那么懼怕秦國

可你齊國就不同了

秦國到齊國路途遙遠

齊國又占據易守難攻之地

所以秦國就算有心

也不敢輕易對齊國動兵的

齊國占據了這么大的優勢

可我聽說

的大臣們

都主張齊國像秦國臣服

這實在不是

拿國家俸祿的人該出的主意啊

如今趙王派我前來

就是要和您合計合計

把六國聯合起來

讓他秦國根本不能奈何我們

一番話說得齊王頻頻點頭

先生說的有道理啊

我這個人比較愚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