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君煜番外(1 / 2)

「大師兄,你初時學劍,為了不負劍聖期望;後來練劍,為了不墮滄涯威名。這都是別人的劍,那你自己的劍呢?」

殷璧越如是問道。

君煜說,「我不知道。」

衛驚風離開的第十一年,君煜的修行進入瓶頸期。

想要跨過聖人境的門檻,漫長的求道歲月里,百年無寸進都沒什么奇怪。但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君煜身上,就很是奇怪。

他心里清楚終究會有這一天。

那日黃昏時分,師父也是在這里看他練劍。

「這套劍訣沒什么可教你的了。但這是老夫的劍,你也該有自己的劍了。」

否則問道一生,也只是匠人,成不了宗師。君煜明白。

他想過很久,求自己的劍,是要問本心。他的本心是什么,又為何修道?

******

君煜來滄涯那年,還沒有兮華峰。

天下都知道劍聖衛驚風從學府門前帶了人回去,不是灑掃童子,而是繼承衣缽的首徒。

從此在滄涯山上獨開一峰,名為『兮華』。

登門者拜訪者如過江之鯉,全被擋在峰下的禁制外面。甚至是抱朴宗太上長老親至,都碰了一鼻子灰。

外面傳的沸沸揚揚,都說劍聖是推算到了與自己有師徒因果的天才子弟。在學府收徒之前,把人收入了自家門下。幾百年後,滄涯山又要出個聖人。

事實上,衛驚風那夜在『樓外樓』喝了點小酒,一邊喝一邊跟掌院先生拍桌子吵架。

酒樓打烊後路過學府門口,正看見牆下拐角蹲了個小東西。還以為是什么小貓小狗。

走近了,對上一雙警覺的眸子,不知怎么,話就脫口而出。

起初他只是想……搭個訕的。

但他做事向來順應心意,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妄為。

首徒又怎么樣,看的順眼就收了。

當時君煜年歲尚小,只知道世上沒有白吃的飯。

吃了衛驚風的飯,就得當衛驚風的徒弟。

他問過衛驚風,「當徒弟要做什么?」

那人顯然沒懂他的意思,傲氣的一仰頭,「老夫的徒弟,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誰能阻你?!」

君煜便開始練劍,徒弟要繼承師父衣缽,發揚光大,這總是沒錯的。

於是他每日揮劍六萬三千次,寒暑春秋,一日不曾懈怠。

世人總以為,劍聖的徒弟,自然是靈丹妙葯,金石無盡;聖人在側,傾心指點。

實際上,衛驚風只給過他兩把劍,一把是山下老李家鐵鋪三兩銀子的鐵劍,一把是名動天下的『春山笑』。

衛驚風不是不教他,而是……不會。劍聖是千年以來第一劍道天才,但他的修行,近乎直覺與本能,說起言傳身教,怕還不如西涼鎮私塾的教書先生。

更多時候,他們在一起都是在學習說話。

溝通如何讓彼此明白對方的意思,不至於產生誤會。

君煜年少時便入凝神境,除卻衛驚風,前無古人。

但誰也想不到,兩個不世出的天才,用了二十年時間,從說起話風馬牛不相及,共同進步到詞能達義了。

實在是修真界一大幸事,可喜可賀。

衛驚風十分開懷,下山雲游去了。

後來兮華峰又有了柳欺霜,燕行,殷璧越,段崇軒。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迥異的性情與過往。

君煜成了大師兄。

他很想指點師妹師弟們修行,畢竟這是一個師兄該做的。但他確實也不會教。

所以,他用的方法是——

打一場。

「明知道打不過,硬著頭皮也要上。」

兮華峰弟子自習與挨打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下去。

燕行適應的最快,「有什么郁氣,就去跟大師兄打一架。」

後來連段崇軒都想開了,「在山上多挨師兄打,總比下了山挨別人打好。」

為人弟子盡義,為人師兄盡責。

君煜作為劍聖首徒,除了有些護短,公認的毫無瑕疵。

可他依然有困惑。

為師為友為宗門,那么為自己呢?究竟為什么持劍?

道法通天,世人崇敬,這都是極好極好的。

卻都不是他想要的。

****

與余世的生死之戰,是君煜經歷過最為艱難慘烈的一戰。

彼時滄涯危亡系於一身,重傷難支卻決不能退。

當再強大的戰力、臨陣突破的領悟都無法彌補境界差距,山窮水盡時,有一道無比強大的氣息,從劍中溢散出來。

直上雲霄,斬盡天地間一切道法。

『春山笑』光華大作,煌煌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