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周倉大刀(1 / 2)

東漢熹平四年八月,汝南郡安陽縣陳府,因陳林舉孝廉之事並無難處,只是公文未下,況且距離年關尚有三月余,陳老太爺便想讓陳林往九江尋當時名士盧植學習一番,待到陳林去到九江才知曉,盧植因病辭官,歸河北老家去了。陳林回歸安陽向老太爺一稟告,陳老太爺見陳林意外收得周倉,欣喜不已。

陳林答應周倉新造一把重八十斤的大刀,陳家護院所用的五十煉鋼刀,卻是陳府多年四處收集而來,陳家卻不敢私造刀箭,此乃大罪,幸好當時中原之地少有戰事,有些郡縣官員竟然偷賣軍械,陳家便四處收購,卻也買好刀,普通的不要。所以陳家多年下來卻只得幾百把五十煉鋼刀,百煉刀已是寶物,陳家卻一件沒有。陳家新來368名小家丁後,陳家就只剩下幾十把朴刀了。五十煉鋼刀雖然利害,卻不是周倉所說的八十斤大刀。陳家尋覓多年就是不能為自家招來一名擅於造刀劍的工匠,但凡有些手藝的都是官家所有,外間有的工匠,造些普通刀劍、為刀劍補補缺還行,要他們造上等鋼刀,卻是為難了。

陳林又跟老太爺商議,最後決定去趟汝南城,豫州治所。豫州治所也在汝南郡,卻不在平興,而在汝南城,雖在汝南郡地界內卻歸汝南郡所管。平興在安陽正北,汝南城卻是稍偏西一些,路途卻是差不多。

主意已定,陳林便帶著周倉和黃燕,只三人飛馬就去汝南城,一路無事。一兩個時辰就進了汝南城,陳林在城門口下了馬,只覺這汝南城比安陽城大了一倍有余,城牆寬厚高大,巡邏士卒也是精神得多,黃燕倒有些驚訝,周倉卻是一臉平淡,想來是見識過。

陳林一看此時有不少人要進城,陳林非是跋扈之人,就隨眾人緩緩前行,不一會就到陳林來到守衛軍士這接受檢查,陳林交出隨身的文書。東漢時,朝廷雖腐敗不堪,但朝廷法令還在,普通百姓外出要有鄉長或亭長開出的「證書」,寫在一塊竹簡上,以做身份證明。而有些身份的,如陳林,就是寫在絹布上,通常還蓋有地方長官的印章。

守門的軍士一看陳林的文書,雖知陳林是有些身份或錢財的人,但這里卻是豫州治所汝南城,自是別的地方不能比的,刺史門前狗也是高人一等的。歪著頭問陳林:「作甚來了?」,周倉剛欲發作,陳林自覺犯不上為這等小人,從黃燕背的包里拿出20文錢,偷偷送過去,那軍士一看,此人甚是懂事,頓時眉笑顏開。

陳林心想,這汝南城陳家卻是無有關系在,只好先尋一處住下。於是陳林便於一間客棧住下。出來時阿爺便說過,每是州所所在,卻是有些好工匠在城中打造刀劍來買,只需官府公文,這些工匠所造多是輕刀輕劍,賣於文人雅士、公子少爺。陳林一想,這些個工匠能得官府公文造兵器,想來都是不簡單的,恐怕這些工匠背後就是某些大族大官,即便能在這汝南城尋得一人能為周倉造刀,卻休想讓其隨陳家而去。

陳林帶著二人在客棧安頓好馬匹後,三人就出門去,只在這汝南城四處看看四處瞧瞧。陳林只見這城中大街上人來人往,客商雲息,各種吆喝聲,到處是百姓的買賣聲,好不熱鬧。陳林羨慕,心想安陽縣何時才有這般景象,同時也暗暗發誓,有朝一日陳林為官,定也要使得治下這般。

陳林早在客棧中問得清楚,汝南城中哪處有賣刀劍的作坊。不時陳林三人就來到了客棧小二所說之處,陳林抬頭看,只見好一番氣派店面,橫上閃閃金亮,書著四個大字:「無堅不摧」

陳林笑了笑,口氣挺大,不知本領如何,就徑直走了進去。陳林進到里間,心頭一皺,此間只是賣坊,卻不是打造的地方,也不知這家鋪子可有自家的師傅。

小廝極是機靈,一眼瞧出來陳林定是公子少爺,通常這些少爺出手大方,小廝忙笑臉迎上。陳林裝作四處看看,小廝在旁說個不停,周倉不難煩:「汝這廝,啰嗦個甚,某家大少爺卻不要這些綉花的玩意。」

陳林回頭瞪了一眼,周倉連忙縮回去,陳林對小廝說:「可有寶刀」剛說完,就從內屋走出一人,年五十上下,身著綠色,一邊對陳林拱手一邊說:「老朽是此家管家,不知公子作何稱呼?」

陳林見老人拱手,忙回禮說道:「小子安陽陳林陳伯至,今日要尋一把寶刀與身旁這護院,不知老管家可有,卻不是要這些花式?」陳林指著鋪內的刀劍,這些顯然是只做好看而已。

老人笑了笑,心想這公子卻並不是只知舞墨弄文之輩:「敢問陳公子,要哪般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