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論語之辯(1 / 2)

納蘭容若被胤祚問的有些發愣,倒不是胤祚的問題難,只是讓他明白了六阿哥是個「學而好思」的弟子。納蘭平靜而溫和的說道:「子奚不為政?」

「子曰:《書》雲:『孝乎唯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乎為政?」胤祚接著納蘭的話說道:「孔子回答別人問他為何不從的問題時說道:《尚書》有雲:『孝就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把這孝悌的道理施於政事也就是從事政事,還要怎樣才能算是從事政事呢?」要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從事政事了,那還要國家政治,軍事,經濟機構做什么?

「若是按孔子所言,那《論語》中的『學而優則仕』又該作何解釋?難道不是要世人學有所成,致仕報效國家,為民做主么?」胤祚見納蘭師傅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也不沮喪,而是緊接著又拋出了個問題。最重要的不是這些問題從納蘭師傅這里得到解答,而是引起廣泛的思考,最起碼不要抱著儒家思想不放,最後也死在上面。

「最後一個問題,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作何解釋呢?若驅民以禮德,便能天下大治,還要刑與兵何用?」好吧,好吧,他一個法學出身的,看完儒家的治國之策實在是忍不住想要找茬啊,雖然明知道這個家天下的時代無異於以卵擊石,不過他也不會在這時代待上太久了,就算說了也沒什么的吧?更何況若不是說點什么,他實在是覺得自己對不起那個幼年時代滿心豪情的曾經的「她」啊。

一開始納蘭以為胤祚只是年歲太小,對於論語只讀了個一知半解,但接連三個問題卻讓他隱隱覺得胤祚頗有些不能認同論語的治國之策,可是怎么會呢?就算胤祚從小異常聰敏,可畢竟沒有受過正統的儒家教育,怎么會生出如此的念頭?但也好在年紀還小,還可以慢慢教導。只是太傅大人啊,你讓出身法家的人該如何去改信儒家啊?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小小年紀便能學有所思,實屬難得,不過更要記住聖人教導的言寡尤,行寡悔。書中之言,明其意,不解其理時,當謹記於心,在以後的學習處世待人時時常溫故便能知新。」如此聰慧近乎妖,若不知收斂光芒,遲早落個慧極必傷的結果。只望胤祚能明白這個道理。那他也就不負皇上的囑托了。

「是,弟子謹記師傅教誨。」胤祚看著納蘭師傅臉上閃過的一絲擔憂,心里小小的愧疚了下,他只想到他們都將不久於世了,這些驚世駭言也不會對他們造成比死亡帶來的陰影更大的威脅。卻忘了納蘭師傅雖一心想要避開政治,但身為葉赫那拉氏家族的長子,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始終都沒從的心中抹掉。也許他自己不怕任何的責難卻不能不顧及自己的任性對家族造成的傷害,這也是為什么師傅無心官場卻一直沒有真正的做到無官一身輕的寫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