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藏珍閣宴(二)(1 / 2)

「祚幼年承納蘭太傅教導,受其熏陶,於幼年便頗慕江南這風流才子輩出之地。曾立言有生之年必攜師親來這魚米之鄉,感畫船聽雨眠之樂。然家師作古之際,恰逢祚病困床幃之間,不能親往為師送最後一程之憾,十載不曾敢忘。惟有建此書苑,以慰家師在天之靈。」胤祚想起納蘭師傅身死後將他所有的藏書都贈送給他,眼中閃過絲黯然,那么驚才艷艷的師傅啊,為什么自己這樣的人活下來了,卻讓他英年早逝?

台下眾人看著台上臉上帶著淡淡憂傷的榮世子,在想到書苑的名字成德都恍然了。暗自感嘆羨慕那位容若大師收了個好弟子的同時也對自己曾對書苑抱著的深深戒心而感到羞恥。也為皇室里竟出了如此重情義的天潢貴胄而感到不可思議。古時文人最重情義和風骨,可以說文人評人大多以風骨為主情義,但若真的情義真摯厚重時有違風骨之事便也可寬容。顯然對於這位世子十載不忘其已逝之師並以師之名建造書苑的行為很快的打動了他們。

久居江南不通京師消息只聞納蘭容若其人,未想到這書苑與那位有什么關系,經身邊的人一說才明白原來納蘭容若原名納蘭成德後因東宮太子乳名改名性德,後雖又改回原名卻因其所作詩詞皆以其字容若被人所熟知,其名成德反而知之甚少。今知成德書苑有這么一段背景也就對書苑能有如此規模釋然了。

然頗通京師中消息的人稍一深思卻更加心驚了。京師的成德書苑總部落成之際這位世子不過個十歲幼學年華,便能有此心思其人不可謂不聰敏。而且觀其經歷與其他皇子比起來真不是一般復雜,而且其與納蘭真正的師徒之緣不過半載爾爾,納蘭逝世之際其方六歲便能有如此心性,其人若不是天縱之資,還有何解?

胤祚感傷不過瞬間之事,他從來不為死人哀傷,只為可惜其艷艷之才。說他冷酷也好,無情也罷,除了親人以外,所有的人事在他眼中只分為有價值和無價值兩類。而所謂有價值又分為對他自己有可用價值和對社會有可用價值。而通常也只有那些被他圈入有價值的人事能入他的眼。沒有價值的東西他從不去費絲毫心神。

「於今此會,祚言其他實在有些失禮了。」胤祚說著頷首以示歉意。

「世子爺不過是情難自禁何過之有?博自詡高義,今與世子一比方知自己十分之淺薄,請容博僅以手中之茶敬世子爺一杯。」湯博起身回禮端起梨花木小案幾上仿汝窯青瓷茶杯向世子敬到。

靠近高台的青松此時更是飛快的從首座的案幾上端起斟滿的兩個茶杯穩穩的送到了胤祚和巡撫大人的手中。眾人見世子回禮也都紛紛起身以茶代酒敬到。胤祚一絲不苟頷首回禮,禮儀一道不管他喜不喜歡他也不會在這時拆自己台子。

喝完茶,胤祚將茶杯放回青松手中托著的飛鳥青花瓷盤中。青松在結果巡撫大人同樣遞回的茶杯後又穩穩的退了下去。十幾年的皇家生活讓胤祚在人前養成了一種時刻保持禮儀高潔的好習慣,一行一動間充滿了皇家特有的貴氣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