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呼圖克(1 / 2)

自上都河之博洛和屯那一場直下到半夜裹帶著冰雹的大雨後,一路上的天氣便時常反復,冷熱交替。好在軍隊紀律嚴明,又有康熙和胤祚的時刻盯梢,總算沒出什么大錯。就是那些個喇嘛建議放炮以求雨停讓胤祚狠狠的抽了抽嘴角,要是放炮就能讓雨停下,以後淮河地區水澇期只要放幾炮就好了,還要修河堤干嘛?

只是不管胤祚心里如何的不以為然,也不會想要跟那些宗教狂熱分子們理論。這些都是連天文是何物都不知道心里只有萬能之神的宗教分子,在現代遇上了都是有理說不清更別提古代這種社會了。而且在他看來康熙也並不相信這些,不過是為了安撫軍心罷了。鑒於鹿鼎記以及現代西藏問題上喇嘛一詞給胤祚的不良印象,自然的對於那些喇嘛沒什么好感。

土謝圖汗攜其弟羅桑丹貝堅贊(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大喇嘛)來給康熙致敬時,康熙本著讓喀爾喀部人見識下自己優秀的兒子,便讓胤祚跟在自己身邊接見了來人。胤祚接到旨意時內心無比糾結,他對那些個政教合一的部落既沒好感也沒沒有研究的欲望啊。有那個時間和在這種時候不知安的什么心思跑來「致敬」的人扯皮,他還不如帶著士兵練練槍法箭術呢。

「榮世子,皇上說為了讓喀爾喀部人見識一下您的武功,讓您即刻回御帳,不得耽擱。」被派來傳話的小太監,看著不知為何臉色變了得沒有絲毫要回去的意向的榮世子只得把皇上後面囑咐的話也說了出來。

哈,合著他竟成了那耍猴的?胤祚想到康熙每次塞外涉獵,都讓隨行的阿哥們和那些蒙古各部的蒙古王公比上一場就覺得很是作秀啊。現在輪到自己身上時的滋味就更加復雜難辨了。胤祚面無表情的將手中的弓拉滿松開,離弦的箭羽隨著破空聲響起精准的插在了百米外的箭靶中心。那架勢完全把箭靶當成了某個還未見面的土謝圖汗的腦袋了,看的小太監暗贊皇上英明。

胤祚將銀色羽弓遞給身邊的達得,整了整衣服也不顧還在一旁兀自發呆的小太監快步的向御帳走去。等小太監反應過來時只能哭喪著臉跟了上去。待侍衛通報康熙宣進後,胤祚仍木著一張臉的進入御帳目不斜視的行禮道:「胤祚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方小太監傳令時胤祚正在練習騎射,未能及時應詔還請皇上恕罪。」

知子莫若父,康熙看到胤祚的臉色在聽他的話要說還不明白胤祚現在心情不爽的話,那他這個父親也就白當了。「起身吧,和喀爾喀部的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見個禮。」同時又向端坐下首的兩人介紹到:「這是朕的第六個兒子,出繼給榮親王做世子的胤祚。」其實他有些不想說明胤祚已經出繼了。

「胤祚見過土謝圖汗,見過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兩位遠道而來,是胤祚失禮了。」胤祚起身向正端坐於康熙右下手的兩人微微屈身行禮道。

土謝圖汗聽聞正對著自己行禮的竟是大清皇帝陛下的兒子,當即警覺的起身回禮到:「土謝圖汗見過榮世子,世子爺吉祥。」現任的土謝圖汗在喀爾喀部三汗被准噶爾汗國噶爾丹率兵侵犯時跟隨其弟羅桑丹貝堅贊歸順大清,在羅桑丹貝堅贊被康熙冊封為呼圖克圖大喇嘛後,自己也坐上了土謝圖汗,自然也不是什么白痴人物。不說對方親王世子的身份,就那皇帝親兒子的身份也不是現在有求於人的他能坐著受對方的禮。

而一旁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到底是曾經外蒙古各部的政教領袖,見胤祚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娃娃,即使是皇帝的兒子自身沒本事,他也不會多瞧上幾眼,只是現下在皇帝面前,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見過榮世子,世子安泰。」

雙方之間見禮,康熙自然是盡收眼中,對於胤祚那既不傲氣又不顯得弱勢的禮節暗自滿意的點點頭,只是那個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眼中對胤祚的不以為然卻讓康熙記在了心上。雖說康熙是個英明的皇帝,可在英明的皇帝也架不住身為人父覺得自家孩子優秀的心啊。現在有人當著他的面瞧不起他兒子,能不讓他在心上記上一筆么?

哼,別以為帶著喀爾喀部三汗歸順大清,就可以在朕面前自視甚高了,要不是大清,喀爾喀部早就被准葛爾部吞並了,還容得他現在如此逍遙么?瞧不起他的兒子,不就是變相的打他臉么?康熙臉上的溫和之色也收了起來,說話也走官路打起了太極。

胤祚倒是完全沒有把對方態度放在心里,因為草原上的民族本就如此,你有本事就算你是敵人,他們也會贊上一聲,你沒本事就算自家人也會瞧不起。真正的以實力說話的民族,和滿人入關前一樣的崇尚實力為尊。相比起中原人那彎彎繞繞的一套,他還是比較喜歡這種直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