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昭莫多捷(1 / 2)

昭莫多之役以噶爾丹殞命肯特山告終,結束了從康熙二十六年到康熙三十五年長達九年之久的邊關戰役。費揚古在得到榮世子親自射殺噶爾丹的消息時,更是絲毫不敢馬虎的手書一封親筆信讓親信官員快馬加鞭的送往中路軍大營。

康熙在接到費揚古的親筆信,看到胤祚竟手刃噶爾丹時,激動的連擊御案,連說三個「好」字,暗自贊嘆胤祚頗得自己的風范。在看完信後,待仔細的詢問完西路軍各將領的健康狀況,才略略問了下他兒子的狀況,得知都安康便放心不提,問起了兩方交戰的情況。

「回稟皇上,中路軍在皇上的護佑下,由費揚古將軍指揮,先以孫思克所領的步軍主力誘使牽制噶爾丹主力,七阿哥帶領一部分騎兵迂回敵人後方襲擊其家屬輜重,三阿哥和四阿哥帶領騎兵主力埋伏於昭莫多森林,後有榮世子及喀爾喀王的援助,取得殲敵兩千余人,收降三千人,繳獲六千頭牛,六萬到七萬只羊,五千匹駱駝及同樣數量的馬匹,以及五千件各類兵器。最後噶爾丹於其北遁之時遭遇前往援助的榮世子,被世子爺射成重傷後逃到昭莫多一山林中,被三阿哥以身做餌引出山林後殞命於世子爺的神箭之下。皇上,這是天佑我大清啊,此戰後大清邊境在無可憂,不僅是此地百姓的之福更是整個大清百姓的福氣。」一場戰爭那里是幾句話可以說的完的?但僅此簡單干癟的幾句便也能想象得出當時激烈程度。

康熙聽完,立馬大馬步跨出御帳,對著已經聚集在御帳外的所有親王大臣們高聲宣讀這一重大消息,而聽了昭莫多徹底勝利的大捷消息,官員們紛紛上前跪在康熙面前擁抱康熙的膝蓋以表達他們同樣歡欣如狂不能自已的心情。有些官員甚至激動的滿目含淚,為了能贏得這一場戰爭的勝利,他們准備了太久,犧牲了太多,如今終於迎來了勝利如何能不激動?

「皇上,我軍能得此大捷全賴上天保佑,還請皇上祭天以謝天恩。」激動過後官員紛紛提議皇上祭天來酬此大捷。

康熙當下從善如流的應允。康熙一點頭,下面的人以最快的速度的在御帳前弧形頂蓋下方中央處擺上一香案,康熙一人在前手端一杯祭酒,身後官員依品級依次列隊跪好,待康熙雙手端著酒舉向天空,然後將酒曬在案前,對著香案行完三叩首之禮後,起身坐在御帳門口處,官員們對著康熙行三跪九叩首禮。整個過程都無比虔誠,即使是最忠實的信徒對著他們的神行禮時也沒有此刻皇帝對天磕首,官員對皇帝磕首來的更加虔誠。

胤祚若是看到的話,大概會即懊悔自己錯過如此神聖的場景,又慶幸自己不用磕那么多頭吧。封建的王朝固然有很多在現代看來無比糟粕的東西,但不得不說他們那一整套各種王朝禮儀確實讓人敬佩。通常別人只看到他們高官厚祿高高在上,卻很少能體會他們為了那些付出了多少東西。尤其皇室中人行起坐卧之間皆有規矩,絲毫不得有錯,那在普通人眼中高不可攀羨慕不已的尊貴卻都是靠這些繁重的規矩得來的,這該又是怎樣一種諷刺?

此時還在昭莫多大營中推敲自己的昭莫多傷亡戰士撫恤計劃的胤祚可不知道中路軍大營中已經開始一系列慶賀獎賞。鑲黃旗因胤祚的命令都忙著收斂在戰爭中死傷的鑲黃旗士兵,被胤祚和鑲黃旗的行為所感的胤禛也命令正紅旗的士兵去收斂在戰爭中死亡的正紅旗士兵,有了鑲黃旗和正紅旗的領頭,費揚古直接下令全軍除了整理戰利品的都去收斂我方死亡的將士們的遺體。

因為收斂遺體的關系甚至導致康熙派來的傳令官傳令讓大軍回程的命令都被拖延了。本來就心中有怨的胤祉更是以皇命不可違力主立即啟程,而胤祚卻只冷冷丟了句「要走三阿哥盡可先走,只胤祚做不到扔下那些為了大清而埋骨他鄉的將士,即使有違皇命,胤祚日後必親自向皇上請罪。」便退出了費揚古將軍的營帳。

而接到皇命後有些意動的費揚古被胤祚的話說的心中一陣羞愧,當即寫了一封告罪書讓帶回。只是卻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再怎么說這個世子當年從皇子過繼到自己那無福早夭的外甥名下,讓他外甥有了煙火,也讓他那一直哀傷幼子早亡的姐姐(孝獻皇後董鄂氏)泉下有知能得到安慰,他這個舅爺(父親的舅舅)總得護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