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 二(1 / 2)

指南錄 酒徒 2848 字 2023-02-28

對峙(二)

一行人慢慢地向前走著,每走幾步,都能發現很多新東西。這些新鮮產品和設備要么是中國自古就有,要么是其他國家古已發明,制造起來都不困難,但應用到實處,卻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牲畜拖曳的五行簍車(簡易播種機,漢武帝時期,趙過發明),高效水排(水力鼓風機,東漢,杜詩),帶碾扇車(古代脫粒脫殼機,時間不詳),經科學院的工匠們改進,加裝了彈簧,齒輪等鋼鐵部件之後,效率更高,維修起來也更方便。

陸秀夫等人贊嘆著,點評著,不知不覺間,把自己融入到科學院中,忘記了原來的身份。

「如果在添炭口處放一個鐵板,只能向內開,不能向外,是不是可以防止倒火傷人!」跟在陸秀夫同來的工部官員劉翼指著一個剛剛磨光的鋼制矮爐子模型,小心地問道。

這種爐子是專門茶館設計的快壺,中部添炭,底部漏灰,煙囪在正中間垂直走煙,用來燒水特別方便,片刻可以燒開一大壺水。屬於福建民間大戶人家和餐館非常流行的產品,目前已經流通到廣南東路一帶。科學院依然在研究提高其性能,以期待開發出別的效用。(茶爐子了,誕生年間不詳細,有各種型號,北方農村常見)

正在爐子邊指揮眾人干活的工匠師父眼睛一亮,拿出尺子在添炭口比了比,連連叫好。回過身來,抱拳問道,「這位大人貴姓,此計甚好。給我等解決了個大麻煩,請留下名來,以備到蕭大人那里領取專利銀!」

「我,我,這小事,算了,算了!」劉翼趕緊躲向一邊,臉紅脖子粗地回答。無意間偶得的一個小點子,根本沒花費什么心思。本著讀書人的清高,他可不願意給文天祥的人留下貪財的印象。

「劉大人不要客氣,這是科學院規矩。有發明者,必有專利。如果議定了你發明的價值,將來誰造這種燒水用的矮爐,只要加了那片鋼板的,就要給你交專利費用!」完顏靖遠跑過來,興沖沖地解釋,「就算一個矮爐子給你一個銅板,咱們福建一年賣出多少個矮爐去,工廠主就得給你多少個銅板!十年八載,你就成了大富豪,你若不要,盡管把錢放到我的名下,我替你花,如何!」

「這,這….」劉翼猶豫著,掙扎著,不知道到底如何是好。

「妙才,你收了吧,不必客氣。若人人都如你般清高,工匠們何來改進技藝的興趣!此事與贖買魯奴的性質差不多,妙才不能因顧小義而廢大道。」文天祥回過頭來,微笑著命令。

這倒應了古人贖買奴隸的典故,當年魯國律法規定,眾人在其他國家發現魯國奴隸,先行墊付錢為其贖還自由。回到魯國後,可到官府討還費用。子貢出錢替奴隸贖身,卻不肯向官府要錢。眾人都誇他品格高尚,孔子卻斥責他說,如果人人都向你學習,幾年之後,就再不贖買了。

眾人相顧莞爾,劉翼最終紅著臉,在科學院官員和工匠面前,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笑著繼續向前,大伙對福建路的諸多規矩越發感興趣。這里規矩多,細而繁雜。但各種規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並且每個人都盡力執行。不像行朝那邊,各項規矩彈性極大,如何執行,是否執行,全憑官員的一念之間。

漸行漸深,前方已經是山谷里端,谷地突然變窄,一道急急的山溪拐了個彎,從谷間沖出,山溪之上,斜跨一座青黑色鐵索橋,橋的另端,一段高大的石頭牆,兩扇重重的鐵門,將小半個山谷牢牢隔斷。

不用問,大伙也知道進了科學院核心重地。壓低了聲音,放輕了腳步,跟著文天祥走過索橋。鐵門下,十幾個全幅武裝的官兵迎上來,再次將眾人身份確認過了,才搖了搖鈴鐺,通知里邊的人將門開了一條小縫,讓大伙一個個沿著縫隙擠了進去。

入眼的是一個遮著明瓦(一種用貝殼磨成的瓦,半透明),沿山壁而建立的長棚,約兩三丈長。長棚中間,一條兩尺寬窄的牛皮帶在水車的帶動下緩緩移動。皮帶兩邊面對面站了兩排人,自顧忙碌著,聽見有人進來,卻沒有人有時間抬頭。

眾人定睛看去,只見最外邊的那兩名工匠各從身後抓起一根弧形鋼條,在兩段各卡了一個環,就放到皮帶之上。鋼條在皮帶上慢慢前移,挨著他們的兩個工匠將身後的零件快速的裝到金屬環上,就停止了操作。當那個金屬制品被皮帶托著走向下一個工匠面前時,又被裝上一個鋼托,如此前行,等到了皮帶尾,儼然已是成品。

一把精鋼勁弩從皮帶上落下,被隊尾的工匠揀起來,簪上批次標記,放到了身後的小車上。片刻之間,車上已經裝了十幾把弩。幾個士兵跑進來,推起小車,向不遠處的存放武器的崖洞跑去。

「這?」眾人眼睛瞪得滾圓。一個多月來,他們在各地工廠學習,或見鐵匠打造弩臂,或見工人制造齒輪,卻沒見到一個工廠制造完整的鋼弩。沒想到,最後一道工序隱藏在科學院深處!

「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這里邊干活的,全是跟韃子有血海深仇的,不會泄漏破虜軍的半點機密。」文天祥見大家好奇,低聲解釋,「這種用皮帶傳送的作法,是蕭資他們剛發明的,可以提高鋼弩組裝速度,同一件事情干得久了,工匠們也都熟能生巧!等這種方法和相關設備完善了,還要挪到外邊的工廠里去,連同其他新發明一同推廣」

「丞相高明!」眾人齊聲說道,已經想不出用什么言辭來贊揚科學院的這些奇思妙想。他們都是陸秀夫從數千追隨朝廷的讀書人中精挑細選飽學之士,各個都自詡學富五車的。而今天文天祥帶他們看到的這些東西,卻遠遠超出了他們平時的見識之外。

讀書人看不起百工之流,四十幾天來看到的那些新鮮器具,在他們眼里不算很難。拿了圖模、招募來工匠,他們自認為一樣可以慢慢鼓搗著仿造。而文天祥今天在科學院所展示的分工、協作、組織、協調,卻是他們眼里最神秘,也最感興趣的全新的學問。隱隱的,仿佛有人在他們內心深處打開了一道大門,將他們引入了一個前所未知的領域。

文天祥笑了笑,領著大伙繼續前行。他知道,自己已經初步有所收獲。人不怕見識淺,怕的是明明見識淺,卻以為世界只有自己眼中那么大。今日科學院向大伙展示了一個他們平時未知的世界,他日,這些人未必不會成為聯接邵武新政和傳統世界的一道道橋梁。

穿過幾個類似的廠棚,眾人來到一個山洞里。洞內的空氣燥熱異常,四個巨大的炭爐冒出熊熊火焰,火焰頂端,一團膠狀的東西滾來滾去,光著上身的工匠們遠遠地拿著鋼釺,將膠狀物上下轉動。

膠狀物由紅而黃,由黃而亮,一些水滴般的東西,慢慢在表面上淌了下來。「成了!」領班的工匠頭看看火色,大喊一聲。旁邊的徒弟手疾眼快,抓起把大剪子,喀嚓一下,將膠狀物剪下小半。立刻有人將剪下的部分用鋼鏟子接住,分放到一個燒紅的模子里。隨著喀嚓喀嚓的剪子聲,各個模子都分配到了膠塊。有人拿著長長的銅管子**鋼模,拼命地吹將起來。

「林老,熱么!」文天祥對著工匠頭大聲問道。

「不熱,習慣了。這是個細發活,交給別人,我不太放心!」工匠頭扯著嗓子回答,抓起面前已經看不出顏色的大木碗,咕咚咚喝了幾口水,獻寶般繼續說道:「又開發出幾樣新鮮東西來,文大人,我帶你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