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鄂虎(1 / 2)

末代三國 秦漢古風 2692 字 2023-03-07

卻說鄧艾所領一萬前軍在摩天嶺下一並取齊,計點之下,余路跌落懸崖摔死者有二千余人,除師纂、鄧忠所領先鋒兩千人先行殺奔江油戍外,只剩下五千余人,且大都身竭力疲,可見一路行來極為艱苦。正准備連夜進軍,恰逢師纂、鄧忠領殘兵大敗而回,備說漢軍已有防備,所領兩千人馬已然所剩無幾。

鄧艾聞報大驚,道:「江油戍守關主將馬邈乃是無用之輩,焉能識破老夫之玄機?」

鄧忠左臂上也中了一箭,好在弩箭被盔甲所阻,因此入肉不深,聞言道:「觀漢軍伏兵作戰,進退有據,甚得兵法之精要。因此孩兒以為,領兵漢將絕非馬邈本人!」

「你是說,江油戍守將另有其人?」

「漢軍既能在石門道伏擊我軍,足以說明漢軍早已經預判到我軍意圖。孩兒以為,只怕江油戍的守將早已換作他人!」

「漢軍諸將中,堪以領兵的,皆隨著姜維在外。張翼、廖化等人也被調往漢壽和劍閣,除此之外,成都尚有何人有此見識,竟能提前識破我的玄機?」

鄧艾這一驚委實不小。此番出陰平小道偷襲江油戍,本以為漢軍根本預料不到,神不知鬼不覺便可一鼓而下江油戍,隨後便可以此為基地,長驅大進直取成都,成就萬世之功。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如此隱秘的進軍方略,竟然還是被漢軍提前偵知。

饒是鄧艾久經沙場,震驚良久之後方才穩定心神。眼下之危,決於主帥,容不得出現半點差池,軍心一旦動搖,便可能讓自己和麾下數千軍士陷入萬劫不復的絕境,畢竟再讓他重走一次七百余里的險峻山路灰頭土臉回去,是他決計不肯干的。

「你二人再將被伏經過細細說與我聽,不許漏掉任何細節!」

鄧忠和師篡對視一眼,隨即再次將被伏擊的經過一一重述了一遍。鄧艾靜靜聽完,沉吟良久,方才道:「你是說,我軍是半過之後,敵軍方才發起攻擊的?」

「不錯!」鄧忠點了點頭,道:「我軍驟然遭襲,黑夜之中只見漫山遍野皆是火光,委實不知漢軍有多少人馬,因此軍心大亂,大敗而回!」

鄧艾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漢軍莫非是在虛張聲勢?」

「父帥的意思是……?」

鄧艾擺了擺手,對鄧忠的疑問充耳不聞,只是背負雙手,在帳中來回緩緩踱步。良久,忽地立定腳步,眼中精光閃現,笑道:「必是如此了!」

轉頭見鄧忠和師篡一頭霧水,心知他二人慘敗之下,早已亂了方寸,因此一時難以判明敵情,當即緩緩又道:「從你二人所述經過,漢軍雖然雖然在石門伏擊我軍,但卻因兵力不足,是以無法全殲你二人所領先鋒人馬。看來,漢軍的增援尚未抵達江油戍,否則你二人今番只怕難逃性命!」

鄧忠道:「然則江油戍守將又是何人?」

「不管此人是誰,能夠識破老夫用兵玄機,也算難得!」鄧艾冷笑一聲,道:「盡管如此,但老夫卻篤定,江油戍並無多少漢軍,只要我軍在成都援兵到來之前攻占此關,則大事成矣!」

計較已定,鄧艾當即下令,召集麾下大小將領聚齊大帳,號令諸軍有進無退,誓死拿下江油戍。

此時的江油戍內,不論將校士卒或關內百姓家屬,在陳烈和鄂虎的指揮下正一刻不停地加固城牆,准備擂石箭矢等各項守城物品。眼下的局勢不用關彝再多說,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大漢的興亡就在眼前,多一分准備便多一分勝利的把握,倘若守不住江油戍,等待眾人的必是國破家亡,受人奴役。

就在關內軍民爭分奪秒爭相效命的同時,關彝接到了一封令函。不過,發來令函的不是嗣主劉禪,而是大將軍姜維派人從劍閣飛馬送來。令函言簡意賅,但內容卻很明確,姜維在函中嚴令馬邈加強江油戍戒備,嚴防魏兵從陰平小道偷襲成都後方。

諸葛武侯曾有言,全蜀之防,在於陰平。事實上,大漢的外圍防御陣線中,西北以漢中陽平關*、陽安關*和陰平橋頭*最為緊要,西南則以永安宮*為首,這數處關隘皆處於咽喉要沖之道,地勢易守難攻,若大漢全力防御,魏、吳即便傾舉國之力,也絕非輕易可下。即便大漢被迫放棄這兩個外圍要沖,收縮兵力於腹地防守,以白水關、劍閣、江油戍和巴郡一線各個關隘的天險優勢,亦足以阻擋魏吳大軍入境。

關彝讀罷令函,暗贊姜維果然思慮精密,不愧為大漢梁柱。但遺憾的是,縱然當年諸葛武侯意識到陰平小道於大漢安危的重要性,但自嗣主劉禪當政以後,卻將據守在摩天嶺天險的一千人馬撤走,否則鄧艾豈能如此輕易地成就大功?

當然,姜維沒有想到當鄧艾孤軍深入大漢後方腹地時,江油戍守將馬邈會不戰而降,諸葛瞻領命出征,卻又優柔寡斷畏首不前,未聽從黃崇分兵據守涪縣各處險要關隘的建議,放任魏軍進入成都平原地帶,從而導致成都無險可守,直接處於魏軍兵鋒的壓迫之下,並最終在綿竹兵敗身亡之後,嗣主劉禪聽從譙周之建議,具表投降,大漢就此亡國。

而姜維更沒想到的是,如今據守江油戍的是關彝而非馬邈,命運的奇妙安排注定了姜維的擔憂不會成為事實,也注定了等待鄧艾的將是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和揮之不去的恥辱。

隨後,關彝給姜維回了一封信,簡略敘述了江油戍的現狀,並提出待打敗入境的魏兵之後,隨即奏准嗣主揮師北上,增援劍閣,共擊鍾會。

次日午時,魏兵終於出現在江油戍下。從城樓上往下看,魏兵雖然大多衣甲不整,形容憔悴,但五千人馬分為左中右三列,黑壓壓地匯集在江油戍下,竟是沒有半點雜亂,鄧艾精心訓練出來的雍涼勁旅果然名不虛傳。

三通鼓罷,魏兵中數員將校策馬而出。當先之人,手提長槍,身材高健,年紀六旬有余,半白須發,凜然有威,關彝憑感覺猜測,此人必定便是對抗大將軍姜維數十年而不落下風的魏軍奇才鄧艾了。

看了半晌,關彝心中大致了然魏兵部署,隨即吩咐陳烈守城,自己與鄂虎率血衛出關迎敵。陳烈聞言吃了一驚,慌忙諫阻道:「關將軍,魏兵遠來,糧草輜重不敷,我等只需固守不出,待魏兵糧盡退兵時再出兵掩殺之,必能大獲全勝,何必出城與之對陣,效匹夫之勇,若有疏虞,豈不耽誤大事?」

關彝笑道:「將軍之言甚是,但魏兵先鋒部隊在石門吃了敗仗,此番前來必然人人用命,我軍正好借此機會殺殺他們的銳氣,以免被魏人恥笑我大漢無人。將軍放心,我自有計較,將軍可緊守關隘便是。」

陳烈見關彝執意要出關,知道再諫也無法讓他改變心意,無奈之下只好打開關門,放關彝等人出城。

鄧艾見關上人馬出來,舉手將魏兵約退一箭之地,待漢軍列陣完畢,方才打馬上前叫道:「來將何人,可通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