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宅落成(1 / 2)

33-新宅落成

說實話,比起二姨的小心翼翼,沈伯謙倒是更欣賞徐大姑的爽利。

再看二姨和姨夫欲言又止的樣子,就知道其中必有什么難言之隱,既是如此,問他倆基本白搭,說半天也說不清楚。

倒不如留下徐大姑,一來問問到底什么事兒,二姨可以了解一下徐家的事。

二姨前面也說了,徐大姑自從和離後就一直跟他們住,都十多年了,那基本徐家的事她也算是包打聽了。

再有,徐大姑畢竟是二姨夫唯一的嫡親姐姐,留下她起碼讓二姨在二姨夫面前長點兒臉嘛。

果然,他一答應,二姨他們幾個臉上神色都輕松起來。

最後沈伯謙還是勸走了二姨一家,只留下徐大姑幫忙。

本來他說要給工錢,但徐大姑異常堅持,要是給錢的話,她寧願回徐家庄。

說她本來就是避難來的,沈伯謙能看在二姨面上收留她已經是忠厚仁義了,她要是厚著臉皮再拿錢,那真是沒臉呆著。

沈伯謙看她說的決絕,也不好強求,只得作罷。

沒兩天,村里和來干活的人都知道了,沈秀才家多了個能干的徐大姑。

也真不枉二姨一個勁兒的誇,這位徐家大姑的確是個持家好手。

這才幾天啊,連楊大爺都不住的贊她,還囑咐小妹好好跟她學著理家。

過了些日子,沈伯謙和楊家三口,還有徐大姑都漸漸習慣了彼此的存在。

而徐大姑除了有點兒太安靜之外,真是沒什么毛病。

不過,就是有點兒太安靜了些。

在外面基本不跟人說話也就算了,在家里也是一樣,只跟小妹偶爾說兩句。

尤其是剛來的頭幾天,愣是一句話都沒說。

要不是知道她會說話,沈伯謙真一度以為她是個啞巴。

......我該說什么?稱贊她真不愧是二姨夫的親姐姐嗎?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帶著這點兒小郁悶,沈伯謙暫時放下了打聽徐家情況的心思,專注起家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完工的是沈家三位長輩的墓地。

這事兒本也就簡單,這個時代,平民的墳墓想出格都不行,什么都是有規制的;

不過,三塊墓碑,一堵石牆,還是收獲了村里的贊揚聲一片。

接著沈伯謙親自設計的可以拆卸車身的牛車,也找木匠打好了,沈家正式宣告成為有車一族;

修葺沈家老宅花了一些時間,但在因格局問題放棄了老宅廁所的改造後,修葺工作總算是按計劃完成了。

沈家老宅修整一新後,沈伯謙與里正一起宣布,准備開辦李家坪的私塾。

至於開學時間嘛,就定在沈伯謙一家喬遷新居後的第三天。

這件事一落定,李家幾位老爺子,見到沈伯謙那叫一個親熱,真是恨不得親上一口。

那自然的,對他要辦的事情,李家幾個人也是更加的盡心盡力。

李思才不但出錢請人丈量山頭,還一力承擔了辦理官府文書等瑣碎事宜。

終於,在沈家老宅修整完畢後的第七天,沈伯謙收到了自家屋後那座小山頭的蓋著官府紅印的地契一張。

最後,工期歷時三個月,中間還因為排水渠等細節數次停工的沈家新宅終於宣告落成。

竣工當天,沈伯謙照例擺了幾桌跟鄉親們熱鬧了熱鬧,也算是慶祝一下。

而李家坪的鄉親們也終於有幸見識到了從開始蓋就被傳的沸沸揚揚的沈家新宅。

評價很一致,都是說:新宅子,漂亮!

沈家的新房,並不是常見的農村四合院。

沈伯謙結合了民國和現代的一些風格,自己畫的建築圖,院子更接近民國時期。

既保留了一些古典特色,又有幾分新式建築的特質。

簡單來說,就是少了繁瑣,多了實用。

但占地一畝六分地的沈家新宅子,蓋房子只用了八分,因為沈家院子分了兩重,內院和外院。

外院全用紅磚鋪地,除了種了幾棵樹之外,主要就是靠近後門的水井、牛棚、雞窩、柴堆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其余地方都是空空盪盪的。

雖然看起來空,但晾曬個什么東西可就十分方便,又不礙著住的人的眼。

內院是住人的,一進嶄新的紅漆大門,同樣寬敞的內院映入眼簾。

眾人又不由得在心里說了句:沈家真是發了呀!

進門就是能供三人並肩走的寬闊的檐廊,把內院所有的房間全部連成一體,這個設計在農家絕對是獨一份,而且,地面全是青磚鋪地,這得多少錢吶!

再一看,人家院子里還有兩條青磚小路,十字交錯,正中又是一口新水井。

一家兩眼井,這也是獨一份啊!

小孩子們看得特別高興,各屋都轉了一圈,不斷的給大人們匯報著新發現。

房里也都是鋪的大青磚啊!連灶房里鋪的都是!

還有兩個小房子里用的好像是石條建的,怪模怪樣,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一個還跟廚房大灶連著,不過看著不像是灶房,也太小了,而且邊上不是已經有了個灶房了嗎?

小孩子們不解的跑來問沈伯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