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打秧草(1 / 2)

清晨的美好感覺與視覺清晨旭日臨窗,孫剛和往常一樣起床,發現清晨是多么的美好。抬頭仰望著五彩繽紛的天空……以前都匆匆忙忙的起床。根本沒有好好仔細看看——清晨。清晨,晨光明媚,晴空萬里中飄著幾朵悠閑的白雲,果園里的樹木雜草,正對著晨風微笑。

「剛娃,吃完飯去大田打秧草啊。」正吃著早飯孫爸爸對兒子說道。打秧草,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一般的秧草有稗草,慈姑草,蘆葦等。

孫剛養魚的那塊稻田,就沒什么雜草和害蟲,水稻長勢喜人。

「嗯,好的,我知道了,爸。」孫剛呼嚕嚕喝下去兩大碗稀飯。

來到大田里,孫剛看到田里的秧苗一片青綠,哪有什么稗草。

「剛娃,你看,這種就是稗子。」孫爸從稻田里拔出一棵給兒子看。稗草形狀似稻但葉片毛澀,顏色較淺,主脈清楚。

稗草,它是一種極像水稻的雜草。因為其似水稻,故人們在給稻田清除雜草時,稍一不小心就會使它從眼皮下溜過。

由此可以看出稻子和稗子,外形頗為相像,一樣的綠色,一樣的享受著陽光,和土地的滋潤,但是,它們的用途卻是截然相反。一個被碾制成大米,供人們食用,給人類帶來利益,為人類所歌頌,而稗子卻不同,穿著一身和稻子一樣的衣服,吸取著土地里本應輸給稻子的養份,卻不能為人類造福,它們夾雜在綠油油的稻田里,農民們頭頂著烈日,揮汗如雨,行走在田間,這些潛藏著的壞東西,給人們帶來的是災難和禍害。由於稗子的外形近似於稻子,難以區分,由此可想而知,如果農民辛勤了一季之後,只有稗子在田間昂首挺胸的生長著,人們又該是怎樣的心情。

這種草在初期的時候,是和稻苗一起生長的,打秧草的時候沒有把它除掉,而且它長在稻子和稻子的間隙里,很難把它除掉,它就和稻子一起爭著養分,爭著空間,所以就必須把它拔出來。

孫剛學著爸爸的樣子,在稻田里仔細的查找。可是那些稗子把自己裝扮得和稻子一樣,因為不好分清,很多人不知拔出了多少不應該拔的稻子。

孫爸爸有辦法,就很形象的告訴兒子,稻子和稗子在小的時候不容易分清楚,待它長得稍微大了一點的時候就好區分了。那些長毛的就是稗子,還有它的外觀也是不一樣的,時間長了就好分清了。

孫剛和爸爸一起埋頭苦干,汗流浹背。

「爸,這有野地梨。」野地梨是孫剛家鄉的叫法,也就是慈姑。

孫剛正在埋頭拔草,幾棵葉片著生基部,出水成劍形,葉片箭頭狀,上面有幾朵白色的小花。

慈姑大者如杏,小者如粟。球莖扁園形,肉質較堅實,皮和肉均呈黃白色,含豐富淀粉質,稍有苦味,風味獨特,有些地方也稱「荸薺」為「慈姑」,比較容易混淆!

慈姑含有淀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富含鉀、磷、鋅等微量元素,對人體機能有調節促進作用。更主要的是,慈姑還具有益菌消炎的作用。中醫認為慈姑性味甘平,生津潤肺,補中益氣,所以慈姑不但營養價值豐富,還能夠敗火消炎,輔助治療癆傷咳喘。

孫剛想起以前媽媽做的慈姑燒肉,非常粉嫩潤滑、酥脆可口,讓人唇齒留香,間或有微微的苦味。

慈姑千萬不要嘗試用素菜去做,這主要是因為慈姑和肉菜一起做的時候會吸進一些油脂,這樣能中和慈姑本身的苦澀味道。而和素菜一起做的話,慈姑也會吸收其他蔬菜自帶的菜味和苦味,從而變得異常苦澀難吃。

「剛娃,現在還不是吃地梨的時候,到快割稻谷的時候才行。趕緊拔了,拔了。」慈姑大概在農歷9-10月份才成熟。

「哦,好。」孫剛偷偷的把了幾棵丟到空間里。

太陽越來越毒了,稍微彎下腰,就感覺熱氣撲面而來。

「爸,回家吧,太熱了,涼快了再來干。」孫剛害怕爸爸年紀大了,就張羅著回家。

「也行,回去吧。」孫爸爸也擔心兒子中暑。

回到家,孫媽媽就端著冷好的茶水,心疼的看著丈夫和兒子。

「趕緊洗洗吧,我去做飯,你倆想吃啥啊?」

「媽,吃涼面吧,太熱了,沒胃口。」孫剛確實很怕熱。換做以前,估計早就中暑了,幾年的養尊處優,身體越來越差。現在經常吃空間產的食物,喝空間水,身體也好了很多。家里用水,早就被孫剛偷偷地換成空間水了,一缸可以用兩天。爸爸媽媽的身體也越來越好,本來孫爸的頭發都白了一半,現在只有發根是白得,再過段時間相信會全部變黑。孫媽媽的關節炎也沒有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