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婚禮前的准備(下)(1 / 2)

忙碌了一會兒,村里的鄰居都陸陸續續來幫忙了,確實需要不少人手。

天氣雖然寒冷,但是整個院子里都是熱火朝天的。

孫剛的大姨夫帶著兩個人,在壘大灶台,大灶台需要兩個,一個做菜,一個做米飯,幾百人吃喝,鍋小了還真不行。鍋是幾十年前生產隊做大鍋飯時候的,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很結實好用,誰家有了紅白喜事、生孩子待客就會去借用,平時放在村長家里。

用黃泥巴摻上碎稻草做粘合劑,來砌灶台,這兩個大灶台只用兩天,用完就扒掉了,所以沒必要用水泥石灰了。泥巴砌的也很結實,過去的蓋房子的土坯就是用這種黃泥巴摻上碎稻草做成的,結實耐用。

臨近中午,孫爸租賃的桌椅板凳,還有盤子、碗、筷子和瓷盆才送過來,這些都是鎮上一家專門做這種出租生意的。

孫剛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是辦大宴席的話,就借用全村人的東西,桌椅板凳、盆子、盤子、碗都是,都做上記號,所以說村子里家家戶戶的桌子、凳子、盆子這些東西都有用紅漆做的記號,現在都還有。這也是當年的一大特色。

桌子是那種可以折疊的木架子,上面放一塊兒圓的木板的那種簡易桌子,凳子就是長條板凳,一桌四條長條板凳。

先在院子里擺好七八個桌子,中午吃飯要用的,剩下的等下午忙利量了再擺其他的,省得礙事兒。

中午廚師炒大盆菜,一桌一大盆,豬肉燉的蘿卜、白菜,肥肉瘦肉都有,田大廚用大鍋做出來的,一鍋能裝好幾盆,米飯也是大鍋飯。大鍋飯最香的就是餎餷(家鄉的叫法,其實就是鍋巴),一群人都搶著吃,淋點兒菜湯水,吃起來最香了。

一桌**個人,也沒怎么講究,都是大盆子菜,舀一勺蓋到飯上,吃起來很香。

吃完熱鬧的午飯後,孫剛和爸爸一起把車棚里的車、摩托和手扶拖拉機都轉移到果園里了,車棚也能擺上兩三個桌子。

孫爸預算來的客人是45-46桌,能擺的地方都擺了,客廳、餐廳,孫剛爺爺奶奶家里也安排了幾桌,鄰居家里也安排了席面,剩下的都擺在院子里,幸好院子夠大,不然還真擺不下。

下午,孫剛的三叔、四叔全家人都來了,上大學的孫五一也放寒假了,上高中的幾個弟弟也請好了假,今天晚上才會回來。除了孫剛當兵的六弟回不來外,其他人全部到齊。

有大鍋灶燒火的,煤爐燒茶水的,洗盤子碗的,知客的,寫禮帳的,端條盤的都安排好了人。燒火和看茶水的都是村里的50多歲的老人,洗盤子碗的是幾個村里的婦女,知客要在村子里威望高的,一個是村子周貴兵,另一個是孫剛的大伯,兩個人威望都很高。寫禮帳的要字比較好的,孫剛的大哥來寫,收錢的是孫剛的小叔,兩人配合。端條盤的是村子里的棒小伙子,基本上都是20多歲的,這樣才有力氣,端條盤的需要技巧和體力,一般一個條盤上放6盤子菜,沒力氣的話湯湯水水的撒的到處都是。

孫剛記得前幾年大堂哥結婚的時候,他以為端條盤很簡單,就親自試了一下,接過差點兒端翻了,出洋相了。從那次之後,他決定再也不碰這玩意兒了。

田大廚帶著兩個「徒弟」,說是徒弟,其實就是他的幫手,切菜配菜的,和他是一個村子的,有什么宴席制作,田大廚都會帶上他們兩個的。

他們三個人開始制作明天中午正席的大菜和炸貨,先起一口大鍋,炸一些豆腐塊兒,婚禮上一道油豆腐燉肥肉,需要用到。還有炸整魚,把魚身上打上花刀,抹上調料,丟在鍋里稍微炸一下就出鍋瀝干油,明天制作起來就很方便了。

最後,在另一口鍋里,加上各種大料、豬骨頭、五花肉、豬肘棒和豬耳朵開始鹵肉,等豬肉鹵好又開始鹵雞子。整個院子里都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肉香。大黑小黑兩個家伙早早的蹲在旁邊,不停的嗚咽著,嘴里的口水流了好長,就等豬肉出鍋。